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淋病奈瑟菌粘附因子受体hCEACAM1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发布时间:2020-05-24 06:33
【摘要】: 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是导致人类淋病(gonorrhea)的病原菌。人是淋病奈瑟菌的唯一宿主,经性行为传播,多侵袭泌尿生殖道黏膜,主要引起男性的急性尿道炎、前列腺炎、附睾炎等;在女性主要以隐形感染为主,常因不能及时医治而最终导致盆腔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甚至导致不孕症。淋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广泛,是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近年来随着淋病奈瑟菌耐药性的日益增强,淋病的治疗变得越发困难,深入研究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制有效的淋病疫苗和治疗药物成为淋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缺乏有效的动物模型却阻碍着淋病的研究进程。 研究证实,黏附定植于黏膜组织是淋病奈瑟菌感染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淋病奈瑟菌的黏附定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淋病奈瑟菌多种黏附因子和机体细胞上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其中Opa蛋白与其受体间的结合使得淋病奈瑟菌最终得以实现感染。Opa蛋白是淋病奈瑟菌编码的一组易变异的外膜蛋白,共有11~12种:OpaA、B、C……K(L)。绝大多数种类的Opa蛋白可以人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human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related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hCEACAM1)为受体,95%以上的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株均可与hCEACAM1结合。Opa蛋白与hCEACAM1的结合使得淋病奈瑟菌的黏附作用更加紧密,淋病奈瑟菌进而穿过上皮细胞,进入黏膜下层产生炎症。直接表达于泌尿生殖道黏膜上皮细胞顶面的hCEACAM1提供了淋病奈瑟菌感染的穿入点或侵入组织的一扇门,在淋病奈瑟菌的感染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细胞模型研究证明,表达hCEACAM1的动物细胞均可以接受淋病奈瑟菌的粘附和侵入,提示hCEACAM1转基因小鼠可成为淋病研究的良好动物模型。 本课题利用前期构建的hCEACAM1真核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法制备了hCEACAM1转基因小鼠,并初步研究了其在淋病奈瑟菌感染动物模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显微注射法制备hCEACAM1转基因小鼠 在本实验室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将表达hCEACAM1的基因构件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注射到C57BL/6品系小鼠的受精卵中,得到hCEACAM1转基因F0代小鼠共22只。通过PCR技术反复筛选并将PCR产物测序分析,得到4只(50#、53#、54#、59#)PCR阳性的hCEACAM1 F0代转基因小鼠。初筛后的4只PCR阳性小鼠分别与同品系正常小鼠交配繁殖,得到的F1代小鼠通过PCR方法反复筛选,对阳性小鼠进行同组间的兄妹交配,得到F2、F3代转基因小鼠。F2、F3代转基因小鼠同样通过PCR的方法进行反复筛选,得到的阳性小鼠继续采用同组的兄妹交配方法进行繁殖,以期能得到纯合子的hCEACAM1转基因小鼠。 二、hCEACAM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为了进一步分析hCEACAM1蛋白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表达情况,通过分析,找出hCEACAM1蛋白胞外区中抗原特异性最强的一段表位,采用PCR方法扩增出其编码序列,并将其连进pGEX-4T-1载体中,进行原核表达。以表达的GST-hCEACAM1融合蛋白为抗原,应用切胶免疫的方法制备了抗hCEACAM1的多抗血清。通过与商品化的hCEACAM1单抗比较,证实了所制备的抗hCEACAM1多抗血清能特异性识别hCEACAM1蛋白。 三、hCEACAM1转基因小鼠体内目的基因的表达 应用制备的hCEACAM1多抗血清对4只F0代PCR阳性转基因小鼠进行了体内hCEACAM1蛋白表达情况的分析。通过Western-blot方法证实,在4只F0代PCR阳性小鼠中,只有53#F0代小鼠及其后代体内各组织器官表达了hCEACAM1蛋白,同时应用免疫荧光的方法证实了hCEACAM1蛋白定位表达于细胞膜上。由此鉴定,我们成功获得了hCEACAM1转基因小鼠。 四、hCEACAM1转基因小鼠的淋病奈瑟菌感染实验 为研究hCEACAM1转基因小鼠在淋病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在转基因小鼠数量较少的情况下,选择了4只hCEACAM1阳性小鼠,进行了淋病奈瑟菌体内感染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的正常小鼠,淋病奈瑟菌在hCEACAM1转基因小鼠中的存活时间显著延长,但是没有引起小鼠产生炎症反应。由于实验小鼠的数量严重不足,这只是对淋病奈瑟菌体内感染实验的一个初步探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其结果预示着其作为研究淋病动物模型的可能性。
【图文】:

基因结构,外显子


不同的 mRNA 剪接模式,但是具有相似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①小鼠 CEACAM1 基因编码 9 个外显子(见图 1A) 。外显子 1 为起始密码子ATG,外显子 2-5 (D1-D4)编码 Ig 样结构域,外显子 6 编码跨膜区(TM),通过选择性拼接去除含有 53 个碱基对的外显 7,把 CEACAM1 分为 CEACAM 1-L 和CEACAM1-S,,CEACAM1-L 含外显 7,而 CEACAM1-S 在形成中外显子 7 被剪切。外显子 8 [TGA( S)]和外显子 9 [TGA(L)]为两个终止密码子,可以选择性使用,前者用于编码短胞质区,后者用于编码长胞质区。

小鼠,T细胞,迟发性超敏反应,大肠炎


然而与小鼠相比,CEACAM1-3L 亚型在人类 T 细胞中的功能机制有所不同。在小鼠上皮细胞中 CEACAM1-L 需要与 CEACAM1-S 一同起到抑制功能;而在人类 T细胞中, CEACAM1-L 能够单独在 TCR/CD3 复合物的 T 细胞中起到抑制效应。小鼠的 CEACAM1 和 N-端单克隆抗体的异源性结合能够特异性的抑制体内Th1/Th2 激酶的表达及免疫介导的体外淋巴细胞混合反应和体内半抗原介导的大肠炎模型迟发性超敏反应[20]。虽然这些证据能够清楚表明 CEACAM1 可以抑制 T细胞的功能,然而我们也要考虑到 CEACAM1 特异性抗体也具有共刺激作用[21,22它们是否具有阻断 CEACAM1 依赖的抑制信号或引起刺激级联反应的能力仍然需要证实。此外,通过转基因方法在 T 细胞内过表达 CEACAM1 剪接体(CEACAM1-4L)可以导致体内 T 淋巴细胞的抑制[23]。CEACAM1-L 的抑制特性可以直接影响 TCR-CD3 复合物的信号传递,抑制抗原特异性 CD4+T 细胞的激活(见图 2)。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应华,陈文雨,黄强,张文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淋病奈瑟菌[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2期

2 朱健铭 ,吴晋兰 ,徐天梁 ,姜如金 ,吴康乐 ,黄学铭 ,黄晓虑 ,王满琴;杭州市淋病奈瑟菌质粒酶切图谱分析研究[J];浙江实用医学;2002年01期

3 李超群;微波在免疫荧光法快速检测淋病奈瑟菌中的应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年06期

4 蔡功名,李晓冬,董成,程振球,田为发,丁锡亮,王宗彪,黄玉婵,李志钢,葛冠英;酶联一步法快速检测淋病奈瑟菌[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7年05期

5 李庆端;改良前列腺液涂片检查淋病奈瑟菌[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9年05期

6 郭露,李文胜,贾文祥,雍刚,丁世宁;淋病奈瑟菌TetM耐药基因的检测及质粒介导耐药性的分析[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1年03期

7 杨正,卢静,李珍大,邵海枫;从淋病病人结膜囊和尿道分泌物中同时分离出淋病奈瑟菌[J];中华男科学;2001年01期

8 戴秀芹,苏晓红,孙厚华,叶顺章;南京地区112株淋病奈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J];中华男科学;2001年03期

9 吕柏尧,董志铨,谢志献,朱岩相;PCR检测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的临床意义[J];男科学报;1996年01期

10 徐德兴,王露霞,熊剑辉,陈惠玲,叶惠芬,张惠莲,吕苏成;广州地区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监测[J];广东医学;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群英;;118株淋病奈瑟菌的检测及药敏结果分析[A];2004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杨凤美;史云丽;;38例淋病奈瑟菌感染患者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A];玉溪市第九届医学检验学术年会暨科技成果推广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王劲松;蒋桂花;潘兴元;朱立天;李国才;季明春;;人CD46 cDNA的克隆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4 许少涵;兰小鹏;;体外SELEX法筛选淋病奈瑟菌适体[A];华东六省一市第八次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李国明;陈群;陈军剑;樊翌明;;淋病奈瑟菌耐药基因型与多重耐药关系的研究[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丁友法;刘五高;王艳;郑海雅;;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感染研究[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郭文昀;宋耀明;黄岚;苏华科;董红梅;党涛;;脂联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粘附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8 糜祖煌;黄瑞萍;郑亚芬;;淋病奈瑟菌5种抗生素耐药遗传学研究[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肖端;刘雪峰;;《金匮要略》与淋病[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王劲松;季明春;李国才;潘兴元;朱立天;;人CD46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验证[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余志平;3种粘附因子与JIA相关[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刘晋平;注射用头孢呋辛钠[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吕群;饮酒:莫与男士比高低[N];民族医药报;2002年

4 曲芬 成军;细菌性感染的实验室诊断[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5 实习记者 石谙丁;有的放矢 治疗粘液脓性宫颈炎[N];医药经济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钟海静 (实习);急性盆腔炎:足量,足疗程(一)[N];医药经济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魏平 钟海静;多囊卵巢综合征:生育要求为先[N];医药经济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曾令浩;慢性盆腔炎抗菌药应用要点(一)[N];医药经济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荣德;脂质体介导NF-κB decoy ODN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2 郭家娟;夏膝口服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作用的实验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秦晓华;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持留相关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王蓓;支原体在性传播感染中的作用及其耐药机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7年

5 李玉洁;基于炎症反应的SL提取物防治AS作用及其对CD18表达影响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6 黄倩;大鼠抑郁模型中性激素对应激反应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孙爱华;细菌耐药相关基因型及二元信号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窦琳;miR-152和miR-200s在IL-6诱导的肝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9 吴腾飞;溶解性转糖酶C(LtgC)功能部位对淋球菌生长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王仁崇;痛风性关节炎中血管粘附因子1信号转导通路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红;淋病奈瑟菌粘附因子受体hCEACAM1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扬州大学;2009年

2 岑建萍;淋病奈瑟菌PI蛋白基因的构建、表达及其粘附抑制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赵立红;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临床标本中淋病奈瑟菌[D];青岛大学;2002年

4 蒋桂花;淋病奈瑟菌NspA基因疫苗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5 刘卫兵;威海地区淋病奈瑟菌药物敏感性及质粒谱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6 侯临平;临汾地区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株对环丙沙星耐药基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7 陶硕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和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粘附因子-1mRNA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8 朱立天;淋病奈瑟菌表面蛋白A和孔蛋白B免疫保护性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9 王丽;性病就诊人群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学的感染特征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10 王劲松;制备淋病奈瑟菌黏附因子受体hCD46和hCEACAM1转基因小鼠的前期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78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678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6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