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性传播泌尿生殖道感染常见病原体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4 19:37
【摘要】:近年来,性传播泌尿生殖道感染(包括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增加,尤其是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由于致病病原体种类多,具有潜伏感染和无症状排菌等生物学特性,给人类公共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研究已证实淋病双球菌、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Ⅰ(HSV-1)、单纯疱疹病毒Ⅱ(HSV-2)、白念珠菌及阴道毛滴虫为引起性传播泌尿生殖道感染(Sexually Transmitted Urogenital Infections,STUI)的最常见病原体。 传统的STUI病原学诊断实验室技术条件要求高。因此,建立一种能够针对引起STUI的多种常见病原体同时快速检测的方法,并用于指导临床的诊治很有必要。本研究旨在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结合通用引物PCR(UPPCR)和多重PCR(MPCR)技术,建立同时快速检测多种引起STUI常见病原体的方法。 第一章:检测STUI常见病原体三对通用引物的设计、筛选及靶基因的确定。 首先将待检测的9种目的病原体分为三类:病毒类(HSV-1、HSV-2)、细菌类(淋病双球菌、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及低级真核生物类(白念珠菌、阴道毛滴虫)。在美国生物信息中心(NCBI)的GenBank数据库中获得目的基因(单纯疱疹病毒1、2型的DNA聚合酶基因,,细菌类的16S rRNA基因,低级真核生物类的18S rR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并进行了BLASTn查询分析。利用专业软件Primer Premier 5.0和Oligo 6.67针对上述各目的基因,设计和筛选了三类通用引物,并了解了这些引物的所有动力学特性(包括引物的长度、位置、PCR产物的长度、位置、Tm值、二级结构、上下游引物的错配、3’端的稳定性及GC含量等)。再用多重PCR技术,针对上述三类通用引物进行设计,选择动力学性质尽可能相近的引物对,并进行不同引物及引物与产物之间的模拟杂交分析,优化引物在同一反应体系时的反应参数。最终筛选出分别针对病毒类、细菌类、低级真核生物类的三对通用引物。获得了不同引物对相应的靶基因在GenBank数据库的位置和序列。 第二章:检测STUI常见病原体三对通用引物实验室验证及复合PCR的建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R7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爱英,孙建方,尹跃平,陈祥生,余艳华,张津平,徐敏,王书崎;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生殖器溃疡性性病病原体[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05期



本文编号:2678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678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0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