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砷剂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P53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6 03:42
【摘要】: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低浓度砷剂的暴露与皮肤癌等各种肿瘤的发生有关。砷剂虽然被公认为是人类的致癌剂之一,但是其致癌作用机制仍存在争论。有的学者认为砷剂可单独引起肿瘤的发生,而有的学者认为砷剂只是协同其它致癌物导致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p53基因是已知的抑癌基因之一,其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应激和癌变等生命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基因组卫士”。鼠双微粒体2(murine double minute2,MDM2)基因是p53的下游基因之一,p53可激活MDM2转录,MDM2反过来又抑制p53的功能,二者形成自动调节反馈环,以保持正常情况下p53处于低水平状态。正确的亚细胞定位对于p53的功能活性十分重要,p53被激活后进入胞核内,激活其靶基因的转录,之后回到胞浆中被降解。MDM2由于具有核输出序列(NES)和核定位序列(NLS)而具有核浆穿梭能力,NES使MDM2由胞核到胞浆而NLS使之由胞浆到胞核。MDM2蛋白可把p53/MDM2复合物直接运出细胞核,MDM2的核浆穿梭能力对其抑制p53的功能活性非常重要。本课题研究中,我们以hTERT永生化的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砷剂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p53功能的影响及MDM2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机制,为阐明砷剂引起皮肤癌的机理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第一章低浓度砷剂经由上调MDM2介导p53胞浆分布所致功能失活 目的:探讨低浓度砷剂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MDM2蛋白的影响及其与p53的亚细胞分布状态和功能的关系。 方法:以hTERT永生化的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研究0.5μmol/L、1μmol/L和2μmol/L亚砷酸钠处理12小时和24小时后MDM2、p53和丝氨酸15位磷酸化的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且与5-Fu和紫外线处理作比较。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研究砷剂处理前后p5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细霉素B和Nutlin-3预处理对其影响。 结果:低浓度砷剂上调了角质形成细胞中MDM2蛋白的表达,但对p53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随着低浓度砷剂剂量的逐渐增加,MDM2蛋白的表达水平亦逐渐增加;随着砷剂作用时间的逐渐增加,MDM2蛋白的表达水平也逐渐增强。低浓度砷剂处理后角质形成细胞p53蛋白主要分布在胞浆。细霉素B和Nutlin-3预处理可以阻断砷剂诱导的p53胞浆分布。先用低浓度砷剂处理角质形成细胞后再加5-Fu刺激,此时5-Fu激活p53功能受到明显的抑制。 结论:低浓度砷剂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上调角质形成细胞中MDM2蛋白的表达;低浓度砷剂可经由上调MDM2蛋白表达介导p53的胞浆分布;低浓度砷剂诱导的p53胞浆分布导致p53功能性失活。 第二章低浓度砷剂上调MDM2的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低浓度砷剂上调MDM2表达的作用机制。 方法:构建pGL3-MDM2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表达载体,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方法观察亚砷酸钠对MDM2基因P1、P2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应用1μmol/L和2μmol/L亚砷酸钠处理皮肤角质形成细胞24h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MDM2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PD98059、SB203580和LY294002等特异性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预处理后再观察砷剂对角质形成细胞MDM2表达的影响。 结果:低浓度砷剂可显著诱导MDM2基因P1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随着低浓度砷剂的剂量逐渐增加,MDM2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增高。PD98059预处理可完全阻断砷剂上调角质形成细胞中MDM2的表达,而SB203580和LY294002预处理对砷剂诱导的MDM2表达上调无明显影响。 结论:通过MAPK/ERK信号转导通路,低浓度砷剂激活MDM2基因P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从而诱导MDM2的表达。 第三章低浓度砷剂通过功能性失活p53发挥辅助致癌作用 目的:探讨低浓度砷剂对紫外线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砷性皮肤癌作用机制的关系。 方法:应用0.5μmol/L和1μmol/L亚砷酸钠处理角质形成细胞24h后,再用40mJ/cm~2紫外线照射。采用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33258胞核染色检测砷剂和UV引起的细胞凋亡。 结果:0.5μmol/L和1μmol/L砷剂处理角质形成细胞后凋亡率分别为1.2%和1.5%,与正常对照组1.5%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先经过0.5μmol/L和1μmol/L砷剂预处理后的角质形成细胞再照射紫外线,此时凋亡率分别为48.8%和39.9%,与未经砷剂预处理直接照射UV组凋亡率64.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砷剂预处理可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对UV的凋亡抗性。Hoechst33258核染色结果与之相一致。 结论:低浓度砷剂暴露可损害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对紫外线引起的凋亡反应;低浓度砷剂可通过功能性失活p53从而发挥其辅助致癌作用。
【图文】:

砷剂,对角,角质形成细胞


1.3.1低浓度砷剂上调角质形成细胞MDMZ蛋白的表达但对p53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如图I一1所示,lunil几亚砷酸钠处理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后 westemblotting结果显示MDMZ蛋白明显上调,但p53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且反映p53功能活化的丝氨酸巧位磷酸化的p53蛋白没有出现。然而,5一Fu和UV处理角质形成细胞后,不仅出现MDMZ蛋白的表达上调,而且也出现p53蛋白的上调;丝氨酸巧位磷酸化的p53蛋白的出现表明5一Fu和UV处理激活了P53蛋白的功能。IB:MDMZIB:P53业r15IB:P53IB:p·actin CNaAsO25· FuUV图I一l砷剂对角质形成细胞MDMZ、p53和丝氛酸巧位磷酸化的p53蛋白的影响泳道1:正常对照;泳道2:砷剂处理组;泳道3:5一Fu处理组;泳道4:UV处理组。 1.3.2砷剂上调角质形成细胞中MOMZ蛋白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1.3:21砷剂上调角质形成细胞中MDMZ蛋白的剂量反应效应如图I一2所示,随着砷剂的剂量逐渐增大,,角质形成细胞中MDMZ蛋白的表达水平亦逐渐增强,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依赖性(P<0.05)。

砷剂,角质形成细胞


Beta一actinN叭 502(pmol几): 00.5图I一2不同剂量砷剂对角质形成细胞MDMZ蛋白影响泳道1:正常对照组;泳道 2:0.5拼mo比砷剂处理24h;泳道3:1卜mof几砷剂处理24h;泳道4:2林m。比砷剂处理24h。1.3.2.2砷剂上调MDMZ蛋白的时间反应效应如图I一3所示,同样是Zpmol几砷剂处理,白表达逐渐增强,呈现明显的时间反应依赖性·随着处理时间延长,MDMZ蛋 (P<0.05)。{{{耀瓢薰馨馨 馨:MDMZ哪娜弊嘿攀拼~月IB:p一actin C12h24h图I一3砷剂不同处理时间对角质形成细胞Ml)MZ蛋白的影响泳道卜正常对照组;泳道2:2林mof几砷剂处理12h;泳道3:2件mol几砷剂处理24h。 1.3.3MDMZ上调介导砷剂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p53胞桨再分布1.3.3.1低浓度砷剂处理前后p53的亚细胞定位从图I一4我们可以看出,5一Fu处理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p53蛋白聚集在胞核内,且其表达增强。与之不同的是,砷剂处理角质形成细胞后,p53蛋白主要分布在胞浆。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广政;唐培昀;郑学毅;;窄谱中波紫外线调控γ干扰素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分泌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的机制[J];广东医学;2011年13期

2 张兴洪;刘彦群;魏志平;田美华;;p53抑制剂PFT-α对阿霉素诱导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年05期

3 高琴;徐丽敏;;“七皮饮”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调控[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年03期

4 杨正生;彭振辉;李晓莉;宋健文;任建文;;姜黄素对IL-17诱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NO合成以及iNOS表达的影响[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年09期

5 杨正生;彭振辉;李晓莉;宋健文;任建文;尧志建;;姜黄素对IL-17诱导的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株CCL20表达的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年05期

6 Durba Das;Arnab De;Suman Dutta;Raktim Biswas;Naoual Boujedaini;Anisur Rahman Khuda-Bukhsh;;顺势疗法药物白砷剂对暴露于砷的酵母菌的蛋白标志物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英文)[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年07期

7 张兴洪;刘彦群;田美华;;反义p53寡核苷酸对阿霉素诱导的培养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年03期

8 陈锦珊;洪佳妮;杜青云;李茂星;;镰形棘豆黄酮类化合物对紫外线辐射引起的角质形成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1年04期

9 庞缨;蔡晓东;叶絮;李澄宇;刘凌;谢玮;冯莹;;三氧化二砷、维甲酸联合化疗序贯治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长期疗效[J];临床医学工程;2011年08期

10 王刚;杜士明;杨光义;张秀华;张玲;常明泉;肖淼生;袁胜浩;李涛;;当归多糖对表皮细胞促创面愈合的调控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妲;顾军;毕新岭;;FY-10及阿维A酸对角质形成细胞维A酸受体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抗体搭桥角质形成细胞/单一核白细胞粘连实验与抗银屑病中药平必清的研制[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学术会议、全国中医药防治皮肤病成果与技术交流大会、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治疗新技术临床推广应用高级研修班文献汇编[C];2004年

3 陈辉;李筱芳;沈永年;吕桂霞;刘维达;;角质形成细胞与红色毛癣菌共孵育体系中角质形成细胞TLR2及其信号通路中下游分子的表达[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李承新;刘瑛;高天文;刘玉峰;;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在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性皮肤病中的激活状态及其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王懿娜;方红;彭国平;吴炜;;人不同角质形成细胞株对UVB照射的衰老和凋亡反应[A];华东六省一市第八次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陈斌;毕志刚;;UVB辐射前后角质形成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李孝建;沈雁;张志;李延仓;杨小红;曾耀英;;鼠表皮干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的初步研究[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8 苏明;陈洵礼;吴黎明;沈斌;程浩;;NF-κB和c-myc在尖锐湿疣患者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徐丽敏;高琴;;中药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体外调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连小华;杨恬;;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TNF-α对PAI-2表达的调节[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谢明霞;破解疑难皮肤病之谜[N];健康报;2010年

2 廖联明编译;“吃醋”:老疗法有新用途[N];健康报;2009年

3 衣晓峰;哈医大发现砷剂治疗儿童M3型白血病高效低毒[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记者 衣晓峰 靳万庆 通讯员 冯宇曦;中药砷剂有望成治脑胶质瘤新药[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5 记者 张严平 熊琳;“一辈子能治好一种病就已足够”[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衣晓峰 王慧颖 记者 李丽云;我科学家首次证实砷剂可诱导脑胶质瘤细胞凋亡[N];科技日报;2009年

7 胡亚莹;治银屑病有新药[N];健康报;2003年

8 张中桥;含黑素细胞的表皮替代物构建成功[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记者 衣晓峰;亚砷酸治白血病高效低毒[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10 陈英云 许延庆 本报记者 赵宇清;民间偏方引发40年科学探索[N];黑龙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江林;砷剂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P53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毕新岭;砷相关皮肤病的发病机制及维A酸的拮抗效应[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3 张曦;角质形成细胞源性蛋白因子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4 张洪英;白芍总苷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IL-23表达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5 谢韶琼;灵芝多糖抗皮肤衰老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6 陶春蓉;白u暼砀嘀瘟埔疾〉幕硌芯縖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周建大;原代成体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和转基因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杨晓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HaCaT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唐桦;AQP3在不同年龄段正常人皮肤组织及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D];中南大学;2008年

10 孙林潮;角蛋白17反义寡核苷酸对KC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对银屑病动物模型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嘉s

本文编号:2681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681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8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