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不同标记朗格汉斯细胞在基底细胞癌皮损中的表达与比较

发布时间:2020-05-29 05:04
【摘要】: 目的通过对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皮损中不同标记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s,LC)特点的研究,了解BCC皮损中LC数量、形态及分布的变化,探讨其在皮肤肿瘤免疫中可能的作用。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0例BCC皮损分别进行CD1a、S-100蛋白和HLA-DR阳性LC染色,并以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对阳性细胞进行定量研究,同时设鳞状细胞癌、脂溢性角化病及正常人皮肤各15例作为对照组。 结果 1.朗格汉斯细胞计数: ①.CD1a+LC的表达:BCC皮损中CD1a+LC呈局灶性分布于癌巢,细胞形态呈点状或斑状,突起明显减少、缩短甚至消失;CD1a+LC的数量(77.36±21.53个/mm~2)较脂溢性角化病组(334.61±50.3个/mm~2)和正常皮肤组(216.92±48.75个/mm~2)显著下降(P<0.05),与鳞状细胞癌组(74.29±18.11个/mm~2)相比,组间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S-100+LC的表达:BCC皮损中S-100+LC呈弥漫性分布于癌巢和癌旁,细胞染色增强,突起明显增多、增长;S-100+LC的数量(294.48±43.63个/mm~2)较鳞状细胞癌组(79.30±20.58个/mm~2)和正常皮肤组(182.24±33.16个/mm~2)显著增加(P<0.05),低于脂溢性角化病组(339.51±48.44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③.HLA-DR+LC的表达:BCC皮损中HLA-DR+LC主要集中于癌旁,细胞形态与对照组相似;HLA-DR+LC的数量(232.12±50.06个/mm~2)较鳞状细胞癌组(226.29±46.83个/mm~2)和正常皮肤组(214.52±45.13个/mm~2)略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数量明显低于脂溢性角化病组(340.74±47.28个/mm~2)(P<0.05)。 2.免疫组化定量分析结果显示:BCC皮损组中阳性细胞CD1a的平均灰度值高于脂溢性角化病组和正常皮肤组(P<0.05),与鳞状细胞癌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CC皮损组中阳性细胞S-100蛋白的平均灰度值低于鳞状细胞癌组和正常皮肤组(P<0.05),而高于脂溢性角化病组(P<0.05);BCC皮损组中阳性细胞HLA-DR抗原平均灰度值与鳞状细胞癌和正常皮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高于脂溢性角化病组(P<0.05)。 3.S-100+LC/CD1a+LC比例分析结果显示:30例BCC皮损中S-100+LC/CD1a+LC比值均数为3.89+0.72;15例正常人皮肤中S-100+LC/CD1a+LC比值均数为0.85±0.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BCC皮损中不同标记LC数量、形态及分布趋势各不相同,其中浸润以成熟型DC为主。 2.BCC皮损中不同标记LC数量、形态及分布的变化,提示其局部特殊细胞免疫状态;S-100+LC的高表达可能是其低转移性和较好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3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思;刘跃华;左亚刚;王宝玺;方凯;;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患者皮损中朗格汉斯细胞CD1a和CD83表达[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杨慧;司红卫;;CD1a和上皮型钙黏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年10期

3 江小霞,张毅,刘元林,吴英,张双喜,毛宁;无血清培养朗格汉斯细胞[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3年11期

4 汪晨,马蕾;原发于淋巴结伴皮肤损害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年01期

5 赖鑫,郭哲,赵玉铭,王雅坤,陈洪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观正常皮肤及皮损中朗格汉斯细胞密度的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年01期

6 战美丽,李书芹,刘瑞凤,史静,齐风芹;小儿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长期误诊一例[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年05期

7 杨丽红;角膜朗格汉斯细胞[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4年01期

8 王雨娟,郑家润;α肿瘤坏死因子在人体诱导朗格汉斯细胞移行[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0年04期

9 高顺强,李美洲,李艳华,赵保亭,梁祖琪;斑秃皮损毛囊中朗格汉斯细胞的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年05期

10 冯梅,周伟琳,王洁华;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治(附6例报告)[J];中国综合临床;199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东;高兴华;;局部温热对HPV感染表皮朗格汉斯细胞功能活性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洪玉晓;李晓东;王亚坤;高兴华;;局部温热对小鼠表皮朗格汉斯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李晓东;高兴华;洪玉晓;祝立丽;王雅坤;刘宇博;霍伟;王晓琴;张丽;陈洪铎;;温热对HPV感染皮肤朗格汉斯细胞磷酸肌醇3-激酶活性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王可;陈一强;吴聪;;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增多症并双侧复发性气胸1例并文献复习[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王雅坤;赵玉铭;陈光;金光玉;李远宏;陈洪铎;;日光模拟器照射后正常人CD1a、CD68标记细胞的变化[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鲁建云;吴志强;谭丽娜;陈静;向亚平;左成忻;黄进华;蒋先镇;;尖锐湿疣皮损中不同标志Langerhans细胞的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赵艳伟;刘逢辰;潘瑞丽;;23例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病的观察与护理[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第8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第8届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程浩;陈贤祯;;人乳头瘤病毒E7蛋白表位肽和Toll样受体在树突状细胞及朗格汉斯细胞调节Th17细胞分化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9 潘明沃;陈志强;古炽明;王树声;向松涛;吕立国;代睿欣;;前列腺癌浸润性树突状细胞CD1a、CD83的表达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潘明沃;陈志强;古炽明;王树声;向松涛;吕立国;代睿欣;;前列腺癌浸润性树突状细胞CD1a CD83的表达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建云;尖锐湿疣皮损中朗格汉斯细胞异常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唐玲;银屑病患者朗格汉斯细胞异常机制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3 黄琼;银屑病单核细胞及其来源的朗格汉斯细胞中IL-18BP的表达[D];复旦大学;2004年

4 杨丽红;非特异性角膜炎症反应中朗格汉斯细胞成熟和趋化因子表达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郭哲;甘草甜素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防治及其机制的探讨[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6 毕建军;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免疫原性及组织工程皮肤移植SCID鼠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7 徐宏慧;檀香油对中波紫外线引起人体皮肤光损伤的防护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8 夏立新;几种因子对HaCaT细胞合成结合珠蛋白影响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9 王合;结合珠蛋白在正常人皮肤内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10 崔绍山;慢性单纯性苔藓皮损处表皮神经纤维数量、其与朗格汉斯细胞的关系及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情况的探讨[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军;正常人表皮内朗格汉斯细胞表达CD1a和CD68抗原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2 吴志强;不同标记朗格汉斯细胞在基底细胞癌皮损中的表达与比较[D];中南大学;2008年

3 夏立新;黄芪多糖对SLE小鼠表皮朗格汉斯细胞密度影响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4 钱志大;复发性流产妇女蜕膜CD83~+、CD1a~+树突状细胞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洪玉晓;局部温热对小鼠表皮朗格汉斯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6 马英;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刘宙;CD83、CD1a和Ki-67在大肠癌中表达及预后意义[D];遵义医学院;2010年

8 王岩;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的表达及神经纤维与朗格汉斯细胞相互关系的形态学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9 李鑫;扁平苔藓外周血T细胞免疫功能检测与皮损免疫组化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10 张杰;玫瑰糠疹的病因学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86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686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a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