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防方加减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风热型)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1 07:13
【摘要】:1研究目的观察和评价荆防方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风热型)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复发率及其对CRP、IL-17的影响,同时对CRP和IL-17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评价IL-17、CRP水平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严重程度、预后中的意义。2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选取8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分成联合组和西药组各42例。在健康体检中心选取体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的4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联合组、西药组分别采用荆防方加减联合依巴斯汀片和单纯依巴斯汀片口服治疗。观察8周,在治疗前、治疗4周末和治疗8周末对联合组与西药组的风团数目评分、瘙痒程度评分、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rticaria activity score,UAS)、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评估,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后评估联合组、西药组两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quality index,DLQI)。抽取联合组、西药组、健康对照组静脉血5ml,检测血清CRP、IL-17水平,比较联合组、西药组治疗前和健康对照组血清学指标的差异及观察联合组、西药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末血清学指标的变化。在治疗8周结束后12周对联合组、西药组痊愈的患者进行随访,评价复发率。所得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分析。3结果(1)疗效分析:(1)联合组治疗4周末治愈9人,显效20人,有效10人,无效1人,总有效率72.5%;西药组治疗4周末治愈7人,显效16人,有效11人,无效8人,总有效率54.76%,联合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联合组治疗8周末治愈21人,显效14人,有效8人,无效6人,总有效率87.5%;西药组治疗8周末治愈11人,显效17人,有效8人,无效6人,总有效率66.67%,联合组、西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2)疗效指标分析:(1)组内比较:联合组、西药组经治疗后风团数目评分、瘙痒症状评分、UAS等评分均下降,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4周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8周时联合组优于西药组(P0.05)。(2)两组治疗后DLQI均下降,联合组DLQI指数显著优于西药组(P0.01)。(3)安全性分析:联合组、西药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和4.7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复发率分析:治疗8周结束后12周联合组与西药组复发率分别为9.52%和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血清CRP、IL-17的变化:(1)联合组、西药组治疗前两组血清IL-17、CRP水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联合组和西药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比较,IL-17、CRP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1)。(6)重度CSU患者血清IL-17水平高于轻度CSU患者血清IL-17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中度CSU患者与轻度CSU患者血清IL-17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CSU患者与重度CSU患者血清IL-17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CSU患者血清CRP水平高于轻度CSU患者血清CRP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重度CSU患者与轻度CSU患者血清CRP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CSU患者与中度CSU患者血清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联合组、西药组、健康对照组血清IL-17与CRP水平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4结论(1)荆防方加减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风热型)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在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单纯依巴斯汀片治疗。(2)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IL-17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CRP水平可以判断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严重程度。(3)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17水平的增加可能是CSU全身炎症反应的独立指标,与CRP水平升高无关。
【图文】:
心选取体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的 40 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治疗期间联合组有 2 例患者脱落,一例为依从性不佳,自行停药,一例为在外地居住,无法按时复诊。最终完成的样本数共 122 人,联合组 40 人,西药组 42 人,健康对照组 40人。1.1性别情况比较联合组中男性患者 19 例,女性患者 21 人;西药组男性患者 18 例,女性患者24 例;健康对照组中男性患者 21 例,女性患者 19 例。三组性别比较 P=0.683,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具体资料见表 1。 表 1 三组性别情况的比较(χ2)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gender profiles of the three groups (χ2)组别 例数(人) 男(人) 女(人) χ2P联合组 40 19 21 0.764 0.683西药组 42 18 24健康对照组 40 21 19
1.2年龄情况比较联合组平均年龄为 35.25±9.73 岁,其中 18-30 岁有 13 人,31-50 岁有 23 人,51 到 65 岁有 4 人;西药组平均年龄为 35.83±11.17 岁,其中 18-30 岁有 15 人,31-50 岁有 22 人,51 到 65 岁有 5 人;健康组平均年龄为 36.96±10.48 岁,其中18-30 岁有 12 人,31-50 岁有 20 人,,51 到 65 岁有 8 人。P=0.72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具体资料见表2。 表 2 三组年龄情况的比较(χ2)Table 2 Comparison of age group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χ2)例数 18-30 岁 31-50 岁 51-65 岁 χ2P联合组 13 23 4 2.051 0.726西药组 15 22 5健康对照组 12 20 8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58.24
本文编号:2691133
【图文】:
心选取体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的 40 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治疗期间联合组有 2 例患者脱落,一例为依从性不佳,自行停药,一例为在外地居住,无法按时复诊。最终完成的样本数共 122 人,联合组 40 人,西药组 42 人,健康对照组 40人。1.1性别情况比较联合组中男性患者 19 例,女性患者 21 人;西药组男性患者 18 例,女性患者24 例;健康对照组中男性患者 21 例,女性患者 19 例。三组性别比较 P=0.683,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具体资料见表 1。 表 1 三组性别情况的比较(χ2)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gender profiles of the three groups (χ2)组别 例数(人) 男(人) 女(人) χ2P联合组 40 19 21 0.764 0.683西药组 42 18 24健康对照组 40 21 19
1.2年龄情况比较联合组平均年龄为 35.25±9.73 岁,其中 18-30 岁有 13 人,31-50 岁有 23 人,51 到 65 岁有 4 人;西药组平均年龄为 35.83±11.17 岁,其中 18-30 岁有 15 人,31-50 岁有 22 人,51 到 65 岁有 5 人;健康组平均年龄为 36.96±10.48 岁,其中18-30 岁有 12 人,31-50 岁有 20 人,,51 到 65 岁有 8 人。P=0.72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具体资料见表2。 表 2 三组年龄情况的比较(χ2)Table 2 Comparison of age group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χ2)例数 18-30 岁 31-50 岁 51-65 岁 χ2P联合组 13 23 4 2.051 0.726西药组 15 22 5健康对照组 12 20 8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58.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吴青秀;;荆防方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55例[J];现代中医药;2013年01期
2 郭义龙;郑慕雄;许敏鸿;;中药荆防方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8年01期
3 胡惠清;李静;方坤;卢彩红;吕保先;龙剑文;;加味荆防方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年09期
4 杨素清;马春烨;王松岩;;荆防方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1年04期
5 王刚;;荆防方联合刺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风热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3年04期
6 杨岚;李伯华;周冬梅;;赵炳南荆防方在辨证治疗风热型荨麻疹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19年11期
7 舒友廉;黄晓红;;荆防方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6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年06期
8 陈腾飞;刘清泉;;基于中医外感病理论解析赵炳南“治风三方”[J];北京中医药;2019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杏 辑;荆防方[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程宝书;浮萍[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璐;荆防方加减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风热型)的临床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911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6911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