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IL-35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关联及机制

发布时间:2020-06-08 08:57
【摘要】:目的: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是IL-12家族中的新成员,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抑炎性细胞因子,研究发现它在多种炎症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抑制炎症及免疫抑制作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是一种由皮肤黏膜中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导致局部水肿的炎症性及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本课题旨在研究IL-35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关联及其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临床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后)、特应性皮炎患者和健康人血清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IL-35表达情况;培养人肥大细胞株(HMC-1),以PCR法检测肥大细胞IL-35受体的表达;以不同浓度的IL-35人重组蛋白和PBS分别处理肥大细胞株,IL-35处理组为实验组,PBS处理组为对照组,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以不同浓度的IL-35人重组蛋白和PBS分别预处理肥大细胞株,再以PMA+Ca~(2+)刺激肥大细胞活化,IL-35+PMA+Ca~(2+)为实验组,PMA+Ca~(2+)为对照组,以PBS为空白对照组,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收集IL-35+PMA+Ca~(2+)组、PMA+Ca~(2+)组及空白对照组肥大细胞上清液,以ELISA检测各组组胺表达水平;提取IL-35+PMA+Ca~(2+)组、PMA+Ca~(2+)组及空白对照组肥大细胞总RNA,反转录为cDNA,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各种促炎症细胞因子(IL-17、IFN-γ、IL-6、TNF-α、IL-4)的表达情况;提取IL-35+PMA+Ca~(2+)组、PMA+Ca2~+组及空白对照组肥大细胞总蛋白,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通路ERK、P38、JNK的磷酸化表达。结果:血清检测结果发现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IL-35的表达情况显著低于正常人和特应性皮炎患者,治疗后IL-35表达水平明显较治疗前增高;肥大细胞可表达IL-35受体;非活化的肥大细胞株经IL-35处理后,其增殖不受影响,而活化的肥大细胞株经IL-35处理之后,其增殖被抑制;IL-35处理后的活化肥大细胞上清液组胺含量明显降低;IL-35处理后的活化肥大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和IL-6的mRNA表达降低,而IFN-γ、TNF-α、IL-4的mRNA表达无变化;IL-35可抑制活化肥大细胞通路ERK、P38、JNK的磷酸化表达。结论:本研究报道了IL-35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细胞因子,参与了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发病;首次报道了IL-35可作用于肥大细胞,抑制活化肥大细胞增殖,并抑制其脱颗粒释放组胺及表达细胞因子IL-17和IL-6,IL-35可能通过干预ERK、P38、JNK细胞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抑制肥大细胞活化;IL-35有望成为今后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的新靶点。
【图文】:

体外研究,肥大细胞,可表达,受体


图 1 IL-35 在各组患者血清中的表达Figure.1 The expression of IL-35 in serum of each group2.2 体外研究2.2.1 肥大细胞可表达 IL-35 受体 IL-12R-β2 和 gp130(图 2)。

肥大细胞,受体,非活化,对照组


-35 受体在肥大细胞中的表ression of IL-35 Receptor增殖,而对非活化肥大细胞株经 IL-35 处理激活后,,与对照组相比。**表示与 PMA+Ca2+
【学位授予单位】:遵义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58.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占承志;司成;刘细荣;;荨麻疹性血管炎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探讨[J];皮肤病与性病;2018年03期

2 席海英;霍月红;;有系统表现的荨麻疹性血管炎患者26例临床转归相关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年06期

3 赵洪明;张兴彩;;间质肺合并低补体性荨麻疹性血管炎1例病案报道[J];黑龙江中医药;2014年05期

4 张凡;武玲慎;涂平;朱学骏;;荨麻疹性血管炎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年05期

5 林小平;;荨麻疹性血管炎[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6年07期

6 张志萍,郝善镇,姜秀兰;顽固性荨麻疹性血管炎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年04期

7 李凌;18例荨麻疹性血管炎患者临床分析[J];浙江医学;2003年12期

8 陈学军,沈丽玉;荨麻疹性血管炎[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0年04期

9 王英;运动诱发的荨麻疹性血管炎损害中的细胞和分子动态观察[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年02期

10 余春艳,关鹏举,刘海平,张遂祥;荨麻疹性血管炎1例报告(附电镜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凌;;荨麻疹性血管炎18例临床分析[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王官清;王合;王德辉;姜晓勇;曾丽月;;荨麻疹性血管炎12例报告[A];华东六省一市第八次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白彦萍;;风证荨麻疹[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首届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第十届深圳呼吸论坛论文汇编[C];2016年

4 吴文中;;荨麻疹治疗的药物选择[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首届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第十届深圳呼吸论坛论文汇编[C];2016年

5 陈璐;;荨麻疹性血管炎1例及文献复习[A];2017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6 朱江;陈贤祯;程浩;朱可建;;进展为大疱的荨麻疹性血管炎一例[A];2016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7 罗显雁;;结节性多动脉炎1例[A];2015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8 罗显雁;;结节性多动脉炎1例[A];2015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9 徐金华;;2007版中国慢性荨麻疹诊疗指南解读[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李萌萌;郭在培;陈涛;焦晓燕;;45例UV(荨麻疹性血管炎)临床分析和TWEAK(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弱凋亡诱导因子)及其受体Fn14(成纤维细胞生长诱导因子14)在UV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萃萃;固本抗敏方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巧梅;IL-35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关联及机制[D];遵义医科大学;2019年

2 何婷婷;ASST阳性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临床分析及昆明山海棠片治疗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3 朱小芳;100例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病例分析及中医证候分型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7年

4 高方铭;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患者不同部位MMPs和IL-37表达及临床意义[D];广州医科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02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702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2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