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R758.24
【图文】:
因素(如变应原、anti-IgE、anti-FcεRI、C5a、P 物质、干细胞生长因子、鸦片类制剂)均可活化 MC 脱颗粒(图 1)。图1 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活化MC脱颗粒示意图荨麻疹发病的免疫机制多为I型超敏反应,少数可为II或III型。I型超敏反应的基本机制如下:变应原进入机体后,即可诱导B细胞产生IgE抗体,后者以Fc段与MC或/和嗜碱性粒细胞等靶细胞表面高亲和力的Fc受体α链(FcεRI-α)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人体,与已经结合在靶细胞上2个或2个以上的IgE发生特异
(一)染色结果1. 0.5%甲苯胺蓝染色(图 2)图2 嗜碱性粒细胞呈紫红色(甲苯胺蓝染色×200)2. 阿辛蓝8GX染色结果(图3)图3 嗜碱性粒细胞呈天蓝色(阿辛蓝8GX染色×2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富坤;陈淑彦;;荨麻疹证型辨证的一点看法[J];中国民间疗法;2011年06期
2 燕飞如;;辨证分型治疗荨麻疹浅探[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年10期
3 盖晓刚;;中西医结合治疗荨麻疹100例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1期
4 张秋华;康尔恂;;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过敏原检测结果排序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8期
5 ;你没有听说过的奇怪病症[J];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1年10期
6 曹凌梅;刘葵阳;;中医药治疗荨麻疹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8期
7 高秀兰;倪诚;;荨麻疹从卫血论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年08期
8 柳齐福;罗明洲;曹娟;;慢性荨麻疹55例及皮肤划痕症102例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1年04期
9 沈洋芳;;芦荟汁外敷治疗32例荨麻疹的体会[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年S1期
10 陈旭娥;;咪唑斯汀联合草分枝杆菌F.U.36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亚萍;张瑛;;中医联合治疗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8年
2 陈潍;;浅析荨麻疹的辨证论治[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赵炳南学术思想研讨会、全国皮肤科中医外治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9年
3 李上云;;荨麻疹汤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IL-4、IFN-γ、IgE的影响[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古建平;王素霞;;推拿治疗荨麻疹的体会[A];河南省第十二次妇产科、第十一次儿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陈建德;;儿童荨麻疹216例临床分析[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6 胡前程;胡昌锦;;仙耳合剂治疗荨麻疹105例疗效总结[A];全国中药研究与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孙平;孙红英;;浅谈治疗荨麻疹[A];2006反射学全国研讨会会议交流文集[C];2006年
8 郭晓玲;马琳;;荨麻疹性血管炎的ICO-10编码体会[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谭淑萍;;荨麻疹的辩证施护[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10 杨慧敏;杨岚;徐佳;张景龙;;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分类与中药的辨证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赵炳南学术思想研讨会、全国皮肤科中医外治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霍寿喜;寒冷谨防荨麻疹[N];中国水利报;2001年
2 霍寿喜;寒冷需防荨麻疹[N];检察日报;2000年
3 特约记者 程守勤;荨麻疹病人增多 乱用药适得其反[N];家庭医生报;2003年
4 广文;速来速去的荨麻疹[N];医药经济报;2002年
5 黄海龙;荨麻疹的防治[N];潮州日报;2009年
6 通讯员 宫丹丹;精神紧张也致荨麻疹[N];家庭医生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广宇 石谙丁;荨麻疹:初始治疗2周后要评价疗效[N];医药经济报;2011年
8 北京北大医院皮肤科 窦侠 刘玲玲;秋季当防荨麻疹[N];中国妇女报;2001年
9 ;对付荨麻疹的六道防线[N];大众卫生报;2003年
10 王锦蓉;紧张能引起荨麻疹[N];陕西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晓杰;荨麻疹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2 唐慧;CC型趋化因子与慢性荨麻疹发病关系的探讨以及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钟华;半胱氨酰白三烯及其受体在湿疹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4 李忻红;消敏颗粒抗Ⅰ型超敏反应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少文;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2 卓介明;论温病清肺凉营法治疗荨麻疹[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熊庆;199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临床特点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4 王玉杰;疏风散寒益气固表法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卢凤敏;人工荨麻疹患者血浆P物质、血清类胰蛋白酶和尘螨特异性IgE的检测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6 吴玲霞;黄芪治疗荨麻疹机制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7 薛天萍;依巴斯汀联合白芍总苷治疗人工荨麻疹血虚风燥证临床疗效客观评价[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白星宇;宁荨汤2号治疗荨麻疹(风寒型)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邓娅`;银屑病荨麻疹患者组织胺的测定及其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10 万慧颖;养血止痒胶囊对小鼠皮肤瘙痒及荨麻疹模型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725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725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