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一个点状掌跖角化病家系临床表型分析及致病基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6 05:39
【摘要】:研究背景 掌跖角化病(Palmoplanter keratoderma,PPK)又称掌跖角皮病,是掌跖部皮肤异常增厚、角化过度为特点的一类慢性皮肤病。临床上,根据有无家族史,可将其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前者可表现为显性、隐性或X连锁遗传;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将其分为表皮松解型、非表皮松解型、汗孔角化型掌跖角化病;根据皮损形态将其分为弥漫性、局灶性、条纹状、点状掌跖角化病。点状掌跖角化病(Punctate palmoplanter keratoderma,PPPK),人类孟德尔遗传在线(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database,OMIM)编号 148600,是一种以掌跖部不规则分布、进行性加重的角化性丘疹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PPPK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尚无有效根治方法。探索PPPK发病规律、寻找PPPK致病基因是现阶段该病研究热点。对于致病基因明确的单基因病,对已知致病基因进行直接测序就可以找到致病突变位点。截止目前,已报道38个α/γ-衔接蛋白结合蛋白(Alpha-and gamma-adaptin binding Protein,AAGAB)基因突变位点和 1 个 XIV 型胶原纤维 α1链基因(Collagen Type XIV Alpha 1 Chain,COL14A1乃突变位点与PPPK发病有关,其中COL14A1基因突变致病性尚有待于进一步蛋白质功能学研究证实和候选基因重复性验证。此外,仍有部分报道中国汉族人PPPK家系未发现上述相关致病突变位点。这说明PPPK可能存在遗传异质性,即该病除上述致病基因之外,可能还存在其他致病基因。人类外显子组序列仅占人类整个基因组1%,在已发现的人类单基因遗传病中,约85%致病突变都位于这1%的蛋白质编码序列。对于有遗传异质性或致病基因不明的单基因病,全外显子组测序是目前寻找其致病基因的最有效手段。目的(1)分析一个中国汉族人点状掌跖角化病家系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2)寻找其致病基因,提供疾病及遗传咨询。方法(1)收集来自安徽省铜陵市一个汉族人PPPK家系。通过家系调查,分析其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同时,家系采集小组抽取第二、第三代所有家系成员静脉血各4ml抗凝处理后,超低温冰箱保存。(2)提取基因组DNA;设计AAGAB基因10个外显子10对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家系患者AAGAB基因10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3)若该家系患者AAGAB基因编码区未发现致病突变位点,进一步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寻找该家系致病基因:①选取家系内临床表型显著且严重程度相近2名患者(Ⅱ2和Ⅱ5)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②将基因组DNA随机打断、末端修复、连接,制备线性文库;③制备成杂交文库;④基因组DNA全外显子组捕获、富集,对富集后片段进行PCR扩增;⑤PCR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⑥使用Il1umina碱基识别软件读取原始图像文件;⑦使用Burrows-Whee1erAligner软件与人类参考基因组(GRCh37/HG19)进行比对;⑧使用 GATK(v3.3.0)HaplotypeCaller 软件识别基因组单核苷酸变异(Single nucleotide varians,SNVs)和插入缺失(Insertion and Deletions,InDels)变异;⑨通过与dbSNP库、1000 Genomes及病例共有等方式进行比对,过滤掉常见SNVs和InDels(去除dbSNP库、1000 Genomes等数据库中次等位频率=1%SNVs/InDels);同时鉴别SNVs和InDels是否导致蛋白编码发生变化和氨基酸发生改变;或者编码区非同义突变SNVs的SIFT(Sorting Intolerant From Tolerant)值是否小于 0.05,或者 Polyphen(Polymorphism Phenotyping)软件预测氨基酸改变对蛋白质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是否有害。(4)选取2名患者共有、与皮肤代谢有关的罕见或新发变异位点为该家系候选突变位点。对全外显子组测序鉴定出的候选突变位点,设计引物;分别对家系内另外3例患者和第二、三代正常成员及120名50岁以上来我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基因组DNA目标位点及上下游区域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纯化后,DNA测序;将测序结果在家系内进行基因型-表型共分离分析。结果(1)临床表型特征:该家系PPPK患者均在25岁左右发病;起初皮疹表现为针头大小、淡黄色、半透明的角化性丘疹,随年龄增长,皮疹数量多、体积增大,严重者角化性丘疹融合成斑块,以掌跖着力处最为显著;双足跖处皮损明显重于双手掌;双手掌心和双足弓内侧等非着力处皮损较轻或缺如;第二代患者皮损明显重于第三代;同辈患者中,劳动强度大者,皮损症状重。(2)该家系4代,共34人,患者6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连续3代均有发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3)该家系患者AAGAB基因10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未发现致病突变位点及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4)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样品Ⅱ2平均测序深度137.51,覆盖度99.79%,测序深度≥20x目标区域的覆盖度97.89%;样品Ⅱ5平均测序深度148.03,覆盖度99.71%,测序深度≥20x目标区域的覆盖度97.76%。经过数据过滤和比对,筛选出两者共有的位于编码区和剪切位点的罕见和新发SNVs和InDels变异数分别为40和60个。对以上100个变异位点进行蛋白质表达、功能及致病性进行具体分析。其中与皮肤代谢有关的3个罕见及新发变异位点及对应基因名称分别为FLG基因(NM_002016.1:c.1333_1334insCCCA →p.Leu445Arg446)、HRNR基因(M_001009931.2:c.8292_8293insCT→p.Ala2764Gly2765)、CELA1基因(NM_001971,5:c.419delC→р.Ala140Val)。Sanger法DNA测序证实该家系内患者携带糜蛋白酶样弹力蛋白酶 1(Chymo-trypsin like elastase family member 1,CLA1)基因第 5 外显子с.419delC杂合移码突变,正常家系成员及120名正常人均不携带该突变,符合基因型与表型共分离。结论(1)本研究PPPK家系患者皮损严重程度与后天因素尤其是掌跖部位长期摩擦、刺激、受力等有关。(2)本研究家系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3)本研究家系PPPK发病与AAGAB基因编码区突变无关联;PPPK存在其他致病基因。(4)CELA1基因c.419delC杂合移码突变可能是本研究家系致病变异位点。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58.5
【图文】:

流程图,信息分析,外显子,测序


图1全外显子组测序信息分析流程逡逑Figure邋1邋The邋whole邋exome邋sequencin吕邋analysis邋pipeline逡逑.3.邋5变异位点致病性分析逡逑突变不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移码突变和无义突变可W导致大片段蛋码异常,造成蛋白质功能学改变。非同义突变可^心引起蛋白质单个或多酸改变,对整体蛋白质功能影响作用有待评估。目前可W通过SIFT(Sorthlerant邋From邋Tolerant),邋Polyphen邋(Polymorphism邋Phenotyping)等功能学预测软同义变异进行功能学预测。SIFT是基于序列同源性和氨基酸的物理性质白质中某个氨基酸替换是否影响该蛋白功能的软件。为了评估氨基酸替

先证者,双足,后部,皮疹


图2先证者双手掌、巧足郎部皮损逡逑Figure邋2邋Skin邋lesions邋over邋the邋surface邋of邋化e邋proband’s邋palms邋and邋soles逡逑25逡逑

先证者,同辈,劳动强度,症状


图2先证者双手掌、巧足郎部皮损逡逑Figure邋2邋Skin邋lesions邋over邋the邋surface邋of邋化e邋proband’s邋palms邋and邋soles逡逑25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越乾;暴芳芳;刘红;;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致病基因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9年06期

2 吴光声;朱亚非;李珊;朱银燕;梁振明;;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1家系致病基因筛查及临床表型分析[J];浙江医学;2018年21期

3 ;科学家发现四种乳腺癌致病基因[J];吉林医学信息;2007年Z2期

4 ;我国科学家发现房颤致病基因[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09期

5 吕亚娜;陈丽娜;徐晋;李琬;苗正强;曲晓莉;张思雅;李为国;贾婿;冯陈晨;何月涵;黄昊;侯敏;;基于整合网络和联合策略预测心肌梗死的新致病基因[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年04期

6 ;数秒鉴别致病基因已非设想[J];世界科学技术;2002年01期

7 唐北沙;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致病基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6年04期

8 丘文苑;高歆婧;张锡宝;;板层状鱼鳞病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3年07期

9 沈轶;曹国凡;蒋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三个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J];眼视光学杂志;2008年02期

10 ;RNA干扰可有选择地使致病基因“沉默”[J];口岸卫生控制;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珊珊;章振林;;17例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患者致病基因、临床表型及生化特点分析[A];第十四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2 乔盼盼;谢静远;任红;张文;马骏;史浩;杨俪;俞夏莲;王朝晖;陈晓农;陈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肾小管间质性肾病致病基因筛查[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3 杨志洲;顾苏熙;李明;;特发性脊柱侧凸遗传学研究进展[A];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暨第九届全国骨科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杨志洲;顾苏熙;李明;;特发性脊柱侧凸遗传学研究进展[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康晓静;唐小辉;;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一维吾尔家系致病基因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卓业鸿;李秀梅;段山;侯飞;王梅;李亮;葛坚;;广东普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候选致病基因和临床特征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郑多;潘乾;刘征;席兴华;刘小平;胡正茂;夏昆;夏家辉;;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与鉴定[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李明;戴迅毅;杨莉佳;张海平;李诚让;;中国汉族人5家系40例点状掌跖角化病临床及遗传特点分析[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潘公哺;;点状掌跖角化病研究最新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陈强;马俊婕;宋贵波;刘媛媛;杨娜;郑芳;;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的筛查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A];第八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2009年医学遗传学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双虎;找到那只调皮的“兔子”[N];科学时报;2011年

2 晋楠;致病基因变异或可实现精准编辑[N];中国科学报;2018年

3 毛磊;用“木马计”关闭致病基因[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张学全;我国发现遗传性白内障致病基因[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毛磊;旅美中国学者发现冠心病致病基因[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杨六香;遗传病——侵袭儿童的“暗鬼”[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杜占文;如何寻找致病基因?[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8 记者郑晓春;科学家发现青光眼致病基因[N];科技日报;2002年

9 记者郑晓春;英科学家发现皮肤癌致病基因[N];科技日报;2002年

10 记者 叶又红;中外携手寻找致病基因[N];文汇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月琴;一个点状掌跖角化病家系临床表型分析及致病基因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7年

2 王剑;单基因遗传病新致病基因的鉴定及其致病机制探索[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陈志红;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新致病基因的捕获及验证[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4 张立;基于比对策略的罕见疾病和肿瘤致病基因检测[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5 修阳晖;Bardet-Biedl综合征致病基因筛查及发病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8年

6 陈玉剑;2型腓骨肌萎缩症家系新致病基因的筛查及发病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年

7 陈琳琳;遗传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的定位与突变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8 刘奇迹;Smith-Fineman-Myers综合征致病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9 马志伟;遗传性皮质性进展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10 谷峰;遗传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的定位及其突变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森茂;一家族性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致病基因的遗传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2 苏星;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发现的三种PSIS可能致病基因的体外功能验证[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8年

3 张杨洋;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筛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可疑致病基因ADAMTS9[D];南华大学;2018年

4 郭春杰;基于特征整合及KNN-SVM的老鼠肿瘤致病基因预测[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5 郝岩;基于异构网络的致病基因预测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6 李乐;基于逻辑回归的多数据融合鉴别致病基因[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7 陈琼;基于多网络融合的人类疾病致病基因预测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8 谢丹;WES筛查RP致病基因PRPF31新位点及RP候选基因EMC9的功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9 彭春艳;三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致病基因鉴定[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10 绳红丹;KIF2A对BBS家系表达差异基因的影响及苗族BBS家系致病基因的筛选[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57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757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6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