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梅毒治疗后RPR转阴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8 03:55
   目的研究2000~2006年天津市STD研究所门诊梅毒患者病期、高发年龄、男女比例、婚姻状况、传染途径、职业构成、文化程度等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情况,探索影响梅毒预后的因素,以便对梅毒实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漏诊和误诊,以防传播,为性病及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第一手的临床资料。 方法首先对天津市STD研究所门诊651例梅毒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诊断方面的特点。然后对151例随访2年资料较完整的梅毒患者的血清学特点、治疗方法及影响患者血清RPR转阴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1.651例患者男性403例(62%),潜伏梅毒135例占20.74%;女性248例(48%),潜伏梅毒187例占28.73%;男女之比为1.63:1;2.20~39岁者403(61.90%),40~49岁者151例(23.20%),50~59岁者62例(9.52%),各年龄段男女分布有统计学差异;3.已婚者528例(81.11%)非婚性接触509例(78.19%);4.各期表现各异;5.RPR、TRUST阳性率分别为70.05%和76.25%,TPPA的阳性率为98.92%;6.一期和二期初始RPR滴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7.青霉素和米诺环素治疗梅毒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8.小于40岁与高于40岁以上组比较,病程小于3个月与大于3个月比较,RPR转阴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9.患者的性别、有无合并症与血清RPR转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梅毒患者虽然仍是男性多于女性,但女性发病率逐年上升。潜伏梅毒比例增加,尤其女性潜伏梅毒增加更加明显;2.梅毒患者高发年龄仍以20~39岁性活跃人群为主,40岁年龄组及5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也开始增多,20岁以下学生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0~年龄段女性多于男性,≥30年龄组男性多于女性;3.感染途径多为婚外性接触,尤其引起注意的是20岁以下学生竟有多个性伴;4.梅毒容易同时伴发其它性病;5.高学历人员比例增加;6.梅毒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特别是对于潜伏梅毒,作为无症状携带者存在于社会是非常重要和危险的传染源,联合应用RPR或TRUST和TPPA检查,以减少漏诊、误诊;7.梅毒的失访率较高,失访者继续传染他人的可能性高;8.青霉素目前仍作为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若青霉素过敏,则可以用米诺环素\阿奇霉素和头孢曲松作为替代药物;9.一期梅毒患者治疗后血清反应转阴率最高、速度最快,而病期较长的二期梅毒患者治疗后转阴需要的时间较长,转阴者分散。一期梅毒患者RPR首次滴度越高,转阴时间就越长;而二期梅毒患者RPR首次滴度越高,转阴率就越高,转阴时间越短;10.年龄>40岁的患者RPR转阴率低于年龄<40岁的人群;病程<3个月的患者1年内RPR转阴率高于病程>3个月的患者;11.患者的性别、有无合并症与血清RPR转阴无关,但女性未转阴率高于男性。
【学位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R759.1
【部分图文】:

梅毒患者,婚姻状况


图2651例梅毒患者各期构成和婚姻状况其中男性403例,女性248例,男女之比为1.63岁,最小的2岁。20岁以下者8例(l.23%),20~29岁者176一39岁者227例(34.57%),40~49岁者151例(23.20%),9.52%),60~69岁者13例(2.00%),70岁以上者14例(2.15

梅毒患者,年龄段,构成表,不同年龄组


651例梅毒患者各年龄段构成

女性,抗体,概率,男性


随着时间的推进抗体未转阴的概率逐渐减小,女性未转阴率高于男性,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军连;早期梅毒156例临床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张华荣;董国富;雷红宇;朱红;陈正明;廖莉;蔡树燕;张绍福;冯翔宇;刘启军;刘建礼;张国新;;5种梅毒检测方法的应用评估[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7年04期

3 庄奕宏,林雁嘉,林雯,蔡林河,吴林波;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患者血清学变化的研究[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5年02期

4 刘军连,陈淑珍,周晓光,吕世超,李斌,雷鹏程;强力霉素治疗青霉素过敏的早期梅毒16例临床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03年08期

5 邵长庚;现今的梅毒治疗[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8年01期

6 杨光河,程春林,吴枝香;苍白螺旋体镀银染色检查在一期梅毒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年05期

7 丁克云,包为政,张宇,钱正平;早期梅毒96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年12期

8 杨文林,杨健,刘丹蓉,黎志中,侯捷;早期梅毒治疗前后血清学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8年05期

9 黄新宇,杨健,杨文林;苄星青霉素与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比较[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3年01期

10 方向明,苏坚,柯建良,吴志周;快速乳胶试验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2845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845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c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