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端黑色素瘤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39.5
【部分图文】:
图 4.1.1 性别对生存的影响年龄分布特点研究患者的年龄为 25 岁~91 岁,平均年龄 60.5 岁。其中≤4例,41~50 岁 12 例,51~60 岁 21 例,61~70 岁 21p 例,71~8
>80 岁 9 例。51~70 岁的患者数量最多,见图 4.1.2。图 4.1.2 患者就诊年龄分布图4.1.3原发灶分布部位的特点本研究患者原发灶位于足部 57 例(64.8%),其中足底 30 例,足跟 11 例,足趾 16 例;位于手部 31 例(35.2%),其中拇指 19 例,示指 3 例,中指 3 例,环指 4 例
第 4 章 结 果4.2患者临床特征4.2.1不同分期患者的生存情况本研究患者初次就诊时的临床分期Ⅰ期 18 例(20.4%),Ⅱ期 46例(52.3%),Ⅲ期 24 例(27.3%)。Ⅰ期患者截至最后一次随访,绝大多数患者仍存活,所以未获得中位生存期,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 100%、94.1%、94.1%;Ⅱ期中位生存期为 54 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 97.8%、93.2%、74.7%;Ⅲ期中位生存期为30 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 83.3%、52.9%、37.1%。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 4.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战雪林;张瑜娟;闵卫平;;黑色素瘤治疗新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年05期
2 ;白酒增加黑色素瘤的风险[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8年04期
3 郭冰玉;回蔷;常鹏;陶凯;;黑色素瘤靶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8年04期
4 李旋;;白葡萄酒会增加黑色素瘤发病率吗?[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7年01期
5 王尧;文习之;丁娅;李丹丹;彭瑞清;李婧婧;张晓实;;可切除的肢端黑色素瘤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7年02期
6 许小燕;胡俊峰;汪秀玲;徐凯;;黑色素瘤的影像学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年06期
7 蔡新玲;孙晋民;蔡冬梅;孙颖;;黑色素瘤干细胞研究进展[J];解剖科学进展;2016年05期
8 韩彤;;黑色素瘤[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5年02期
9 吴云腾;任国欣;孙沫逸;孔蕴毅;王德辉;步荣发;冉炜;唐瞻贵;陈宏;林明;王丽珍;郭伟;;中国头颈黏膜黑色素瘤临床诊治专家共识[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5年03期
10 曹冬生;;天堂也有您的茶香——送少君先生[J];普洱;2016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浩;黑色素瘤中新鉴定的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相关的生物标志物[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2 杨旭辉;miR-489-3p/SIX1轴在调控黑色素瘤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9年
3 王晓萌;钙信号传导通路基因多态性与皮肤黑色素瘤特异生存期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4 邹丽丽;基于透皮肽TD增强药物透皮治疗黑色素瘤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5 韩鹏勇;黑色素瘤浸润性免疫细胞的调控网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年
6 谷志超;葡萄糖代谢调控在黑色素瘤及尖锐湿疣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7 姬凯元;小鼠黑色素瘤(B16)转录、lncRNA表达分析及B16纳米文库构建[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8 贺牧野;基于光控基因表达技术的纳米递药系统构建及治疗黑色素瘤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年
9 刘莲勤;UT-B过表达通过激活p53和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B16黑色素瘤细胞死亡的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10 景海霞;TRAIL mRNA修饰脂肪干细胞靶向治疗黑色素瘤[D];武汉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佳峰;Sirtuin4和Sirtuin5在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2 陈桂思;Survivin特异性淋巴细胞联合CCL17和GM-CSF抗黑色素瘤作用的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9年
3 陈建;Pimozide联合CpG ODN抗黑色素瘤作用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9年
4 魏甜;减毒沙门氏菌运载PD-1-siRNA增强Pimozide抗黑色素瘤治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9年
5 邵薇;氯羟喹通过激活PPARγ抑制恶性黑色素瘤增殖迁移作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6 杨扶涵;IL-33/ST2影响黑色素瘤迁移侵袭及VM形成的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7 孔祥勇;基于深度学习的黑色素瘤分类问题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
8 李英;肢端黑色素瘤的临床回顾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9 吕大进;薏苡果壳黑色素提制鉴定、稳定性及其形成生理机制[D];西南大学;2019年
10 王莹;黄芩素对黑色素瘤的抑癌作用及机制研究[D];延边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57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857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