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芳维A酸氨丁三醇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28 12:38
  芳维A酸氨丁三醇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银屑病是一种常见而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临床上以各种形态的红斑鳞屑为特征。其病理特点主要是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的过度增殖、分化异常及真皮内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它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现在认为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促发的T细胞介导的免疫性疾病,涉及到遗传、感染、代谢异常、创伤及精神紧张等多因素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维A酸类药物具有抑制表皮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和抗炎的作用,单独治疗或与其它治疗方法联合治疗各型银屑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虽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上述三者有关。目前,维A酸类药物根据其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三代。第三代维A酸多是受体选择性的,能特异性地激活维A酸信号途径,从而使药物的毒副反应降低,而疗效却可达到较高水平,因此第三代维A酸类化合物的研发备受关注。芳维A酸氨丁三醇属于第三代维A酸药物。它的化学结构类似TTNPB,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维A酸受体激动剂。芳维A酸氨丁三醇是否具有抑制表皮KC增殖,促使其正常分化的作用目前还不清楚。我们以KC的HaCaT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增殖、分化特性与银屑病相似的细...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芳维A酸氨丁三醇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正常生长状态下HaCaT细胞(X100)

琼脂糖凝胶电泳,维A酸,浓度


三、总RNA纯度及质量的鉴定:每孔标本提取的RNA样本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OD26O/OD28O比值在1.8一2.2之间,表明RNA纯度高,无污染(见图3)。28sRNA18sRNA图3总RNA的 1.5%琼脂糖凝胶电泳四、芳维A酸氨丁三醇对HaCaT细胞内 KRT6mRNA的含量的影响1、各浓度芳维A酸氨丁三醇作用于HaCaT细胞6h后KRT6mRNA表达变化(图4和图5):各浓度芳维A酸氨丁三醇作用6h后均能略下调培养的HaCat细胞 KRT6mRNA表达,在10一gm。1/1浓度时,达阴性对照的9一06%;10一凡m。1/1、10一,和10一mol/1浓度时 KRT6mRNA的表达分别达阴性对照的 91.06%、92.33%、89.91%。芳维A酸氨丁三醇作用HaCat细胞6h后,各浓度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芳维A酸氨丁三醇作用6小时并不能显著的改变KRT6mRNA的

维A酸,浓度


四、芳维A酸氨丁三醇对HaCaT细胞内 KRT6mRNA的含量的影响1、各浓度芳维A酸氨丁三醇作用于HaCaT细胞6h后KRT6mRNA表达变化(图4和图5):各浓度芳维A酸氨丁三醇作用6h后均能略下调培养的HaCat细胞 KRT6mRNA表达,在10一gm。1/1浓度时,达阴性对照的9一06%;10一凡m。1/1、10一,和10一mol/1浓度时 KRT6mRNA的表达分别达阴性对照的 91.06%、92.33%、89.91%。芳维A酸氨丁三醇作用HaCat细胞6h后,各浓度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芳维A酸氨丁三醇作用6小时并不能显著的改变KRT6mRNA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阿维A与甲氨喋呤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对比分析[J]. 何玉清,张锡宝,李常兴,刘玉梅,黄振明,陈绍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5(06)
[2]维甲酸类药物治疗皮肤病临床应用[J]. 王桂英.  天津药学. 2004(02)
[3]全反式维甲酸在消化道肿瘤基因表达中的作用及其机制[J]. 鲍英.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2003(03)
[4]人类肿瘤细胞分化中细胞周期素的表达规律及作用机制[J]. 王海波,龚建平,裘法祖,吴在德,陶德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3(01)
[5]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维A酸受体mRNA的表达[J]. 冯素英,林麟,吴勤学,周武庆.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05)
[6]他克莫司对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NO分泌的影响[J]. 王志东,顾军,米庆胜.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2(03)
[7]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环氧合酶同工酶的研究[J]. 贾国泉,刘训荃.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04)
[8]阿罗神胶囊治愈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例[J]. 王爱国,周国茂.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2(04)
[9]神经酰胺诱导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J]. 孙令,赵晔.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1(02)
[10]表皮酶:在体内稳态中的作用及其与皮肤病的关系[J]. 张良芬,吴勤学.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0(01)



本文编号:2943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943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8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