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真菌病甲组织DNA提取方法及AP-PCR快速诊断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8 14:28
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旧称甲癣(tinea unguium)是由致病性真菌感染指、趾甲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传染性皮肤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又是顽固、易复发的难治病。占浅部真菌感染的30%及所有甲病的50%。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15%,目前主要依靠临床特征、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诊断。但KOH法直接镜检阳性率仅为50%75%,且易受标本数量和质量、检验者的经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真菌培养约有30%的假阴性,阳性率波动于25%80%之间,且需要4周方可确定菌种,镜检和培养相结合的正确诊断率约为50%75%,上述问题限制了甲真菌病的快速诊断和治疗。随着新一代内用抗真菌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这些药物各有特定的抗菌谱,且较昂贵和有明显的副作用,但传统的真菌病诊断方法不能解决快速选药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快速高效且敏感的确诊甲真菌病的方法,以利指导临床用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已渗透至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如随机引物PCR(AP-PCR),mtRNA的限制性酶切分析(RFLP),探针...
【文章来源】:大连医科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玻璃珠法菌株DNA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图 1 玻璃珠法菌株 DNA 结果泳道为 Marker,2-6 泳道为红色毛癣菌 DNA,7-9 泳道为白念珠菌珠法从菌株组织中可获得目的 DNA,红色毛癣菌与白均约为 19-20kb。每 100mg 组织可获得约 30ug DNA,但断裂。
图 3 微量提取法菌株 DNA 结果道为 Marker,2-6 泳道为红色毛癣菌 DNA,7-9 泳道为白念珠菌 DNCTAB 微量提取法从菌株组织中可获得目的 DNA,红色毛癣珠菌的分子量均约为 19-20kb。每 100mg 组织可获得约 50ug 链无明显断裂,且 DNA 纯度较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02—2003年中国部分地区甲真菌病致病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 吴绍熙,刘维达,郭宁如,廖万清,李若瑜,王家俊,章强强,席丽艳,冉玉平,赖维,郑岳臣.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5(09)
[2]杭州地区973例甲真菌病分析[J]. 夏修蛟,郑俊惠,金海生,周谓珩,许爱娥.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5(03)
[3]甲真菌病治疗指南[J]. Roberts DT,Taylor WD,Boyle J,符美华,李筱芳,刘维达.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4(05)
[4]红色毛癣菌的基因分型研究[J]. 李乔,杨国玲,刘维达,李朝军.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05)
[5]致病性真菌DNA提取方法的实验研究[J]. 陈官芝,徐秀莲,吴延芳,王云,罗兵.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05)
[6]A prospective epidemiological study on tinea pedis and onychomycosis in Hong Kong[J]. 郑秀仪,庄礼贤.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2(06)
[7]用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反应进行皮肤癣菌的子生物学研究[J]. 孔祥明,杨国玲,金礼吉,安利佳,李乔,林熙然.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1(05)
[8]武汉地区3301例皮肤真菌病致病菌种分析[J]. 江萍,夏清,张长生,曾志良,孙曾拯.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1(04)
[9]371例甲真菌病致病真菌菌种分析[J]. 陈玲娣,吴瑞勤,朱慧琴,党宏,朱光斗. 华中医学杂志. 2001(02)
[10]广州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流行病学的多中心研究[J]. 赖维,曾凡钦,卢念祖,曾仁山,侯显增,杨健,刘次伟,佟菊贞,徐广坤.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1(02)
本文编号:3005155
【文章来源】:大连医科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玻璃珠法菌株DNA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图 1 玻璃珠法菌株 DNA 结果泳道为 Marker,2-6 泳道为红色毛癣菌 DNA,7-9 泳道为白念珠菌珠法从菌株组织中可获得目的 DNA,红色毛癣菌与白均约为 19-20kb。每 100mg 组织可获得约 30ug DNA,但断裂。
图 3 微量提取法菌株 DNA 结果道为 Marker,2-6 泳道为红色毛癣菌 DNA,7-9 泳道为白念珠菌 DNCTAB 微量提取法从菌株组织中可获得目的 DNA,红色毛癣珠菌的分子量均约为 19-20kb。每 100mg 组织可获得约 50ug 链无明显断裂,且 DNA 纯度较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02—2003年中国部分地区甲真菌病致病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 吴绍熙,刘维达,郭宁如,廖万清,李若瑜,王家俊,章强强,席丽艳,冉玉平,赖维,郑岳臣.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5(09)
[2]杭州地区973例甲真菌病分析[J]. 夏修蛟,郑俊惠,金海生,周谓珩,许爱娥.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5(03)
[3]甲真菌病治疗指南[J]. Roberts DT,Taylor WD,Boyle J,符美华,李筱芳,刘维达.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4(05)
[4]红色毛癣菌的基因分型研究[J]. 李乔,杨国玲,刘维达,李朝军.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05)
[5]致病性真菌DNA提取方法的实验研究[J]. 陈官芝,徐秀莲,吴延芳,王云,罗兵.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05)
[6]A prospective epidemiological study on tinea pedis and onychomycosis in Hong Kong[J]. 郑秀仪,庄礼贤.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2(06)
[7]用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反应进行皮肤癣菌的子生物学研究[J]. 孔祥明,杨国玲,金礼吉,安利佳,李乔,林熙然.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1(05)
[8]武汉地区3301例皮肤真菌病致病菌种分析[J]. 江萍,夏清,张长生,曾志良,孙曾拯.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1(04)
[9]371例甲真菌病致病真菌菌种分析[J]. 陈玲娣,吴瑞勤,朱慧琴,党宏,朱光斗. 华中医学杂志. 2001(02)
[10]广州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流行病学的多中心研究[J]. 赖维,曾凡钦,卢念祖,曾仁山,侯显增,杨健,刘次伟,佟菊贞,徐广坤.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1(02)
本文编号:3005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300515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