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毛囊黏蛋白病11例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07 06:14
  目的通过对11例毛囊黏蛋白病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进行分析,以对该病有进一步的认识。方法收集本科近10年确诊的11例毛囊黏蛋白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组织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例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发病年龄35岁,病程1周~1年余,皮疹好发于头面部(占81.82%),皮疹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浸润性的红斑、丘疹、结节,可伴有毛发脱落,11例中误诊7例。组织病理上表现为毛囊内及其周围的黏蛋白沉积及毛囊周围炎细胞浸润。本组病例1例伴有HIV感染,预后良好。结论该病主要好发于头面部,皮损表现多样,易误诊,组织病理表现为毛囊及其周围的黏蛋白沉积,阿新蓝染色阳性有助于诊断,需注意恶性型(淋巴瘤相关型)的鉴别。 

【文章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0,34(1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图文】:

毛囊黏蛋白病11例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分析


毛囊黏蛋白病患者各种皮损表现

毛囊,糖皮质激素,蛋白,粒细胞


虽然有一些对本病治疗成功的报道,但本病目前尚无标准的有效治疗方案。部分患者皮损可自行消退,因此良性型者可无需特殊治疗或仅简单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外用和皮损内注射可改善皮损情况,本组病例发现予以维A酸类药物、硫酸羟氯喹、雷公藤多苷片、沙利度胺口服及糖皮质激素软膏、他克莫司软膏外用、局部封闭等治疗有效。恶性型者应按相应肿瘤治疗。伴HIV感染者需口服艾滋病阻断药物,本组病例伴有HIV感染者予以艾滋病阻断药物口服,未予以其他治疗,皮疹半月后消退,无复发。另有报道口服糖皮质激素、米诺环素、氨苯砜及干扰素、浅层X线照射、光动力治疗对部分特殊类型病例有效[6-11]。


本文编号:3021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3021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f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