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幽门螺杆菌致BALB/c小鼠胃粘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及通透性变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9 03:5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BALB/c小鼠胃粘膜内肥大细胞(MC)脱颗粒及对胃粘膜通透性的影响,以佐证Hp在慢性荨麻疹(CU)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70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Hp组30只,每间隔3日灌喂一次Hp菌液,共7次,灌喂完成后剔除未感染成功的5只及死亡小鼠1只;对照2组,各20只,分别灌喂45%的酒精和2%的牛血清白蛋白(BAS),灌喂方式同上。以蔗糖浓度作为胃粘膜通透性的标志,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灌胃前后小鼠外周血中蔗糖的浓度,计算浓度差,并用甲苯胺蓝染色法(TB)检测灌胃后小鼠胃粘膜内MC总数、脱颗粒MC总数以及脱颗粒MC百分比。从以上两个方面来分析Hp在CU发病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结果:一定的菌液浓度和感染次数可以成功建立Hp感染的动物模型;三组小鼠胃粘膜MC总数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7.59, P<0.01);脱颗粒MC百分比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08.16, P<0.01),Hp组最多,酒精组次之。组别、性别、不同镜下这三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1)。Hp组、酒精组小鼠灌胃后其外周... 

【文章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操作方法
    1.3 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三组小鼠胃粘膜内肥大细胞总数及其脱颗粒情况的比较
    2.2 三组小鼠血清中蔗糖含量的测定结果及比较
3 讨论
    3.1 Hp 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3.2 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
    3.3 其他
4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幽门螺杆菌致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195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3195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1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