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皮肤镜在玫瑰痤疮和面部脂溢性皮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发布时间:2021-05-28 08:58
  目的:通过对玫瑰痤疮和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皮肤镜下表现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这两种面部炎症性皮肤病在皮肤镜下的特征,探讨皮肤镜在玫瑰痤疮和面部脂溢性皮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0月到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玫瑰痤疮或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患者,分别为44例和40例。收集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初发年龄、病程、皮疹部位、临床症状),并进行大体图像采集和皮肤镜下图像采集(面部皮损分布部位、背景颜色、血管分布、血管形态、毛囊周围改变等),记录患者皮肤镜下特征,并将所有获得的病历数据录入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44例玫瑰痤疮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6例,男女之比为0.69:1。平均年龄为37.73岁,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发病年龄为33.20岁,最小发病年龄12岁,最大发病年龄58岁。皮肤镜下常见特征为红色或深红色背景(29,65.91%)下可见多角形血管网(39,86.64%)、毛囊角栓(28,63.64%),无鳞屑(33,75.00%)。对于玫瑰痤疮的诊断,红色或深红色背景、多角形血管网、无... 

【文章来源】:川北医学院四川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玫瑰痤疮临床研究进展及皮肤镜在玫瑰痤疮诊断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皮肤镜比肉眼看的更多[J]. 宋子贤,徐峰.  皮肤科学通报. 2018(02)
[2]玫瑰痤疮发病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J]. 李明凤,蒋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11)
[3]玫瑰痤疮的病因及流行病学[J]. 李健,袁超.  皮肤病与性病. 2017(02)
[4]2016年玫瑰痤疮临床研究进展[J]. 郝飞,宋志强.  皮肤病与性病. 2017(01)
[5]历史、现状和发展方略——皮肤镜在中国[J]. 崔勇,林艳,于瑞星,王磊,冉玉平,刘洁,孙秋宁,李航,孟如松,邹先彪,郑亚杰,徐峰,章星琪,谢凤英.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02)
[6]玫瑰痤疮发病机制和治疗的最新进展[J]. 杜丹,杨笛,郝丹,蒋献.  中国美容医学. 2016(06)
[7]皮肤镜在面部脂溢性皮炎和酒渣鼻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陈典,徐晨琛,李佳凝,卢洁,刘洁,孙秋宁.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5(10)
[8]皮肤镜临床应用新进展[J]. 夏金玉,邵丽,张斌,韩秀娟.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5(04)
[9]微生物在玫瑰痤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袁超,王学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5(05)
[10]皮肤镜技术的基础与临床应用[J]. 吴剑波,郑家润.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5(05)

硕士论文
[1]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脂溢性皮炎、酒渣鼻和接触性皮炎的皮肤镜下特征分析[D]. 金可.天津医科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07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3207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d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