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马拉色菌菌丝相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1 07:44
  花斑癣是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浅部真菌病,致病菌为马拉色菌属。在患者皮损中表现为菌丝相,但从皮损鳞屑经培养后分离的菌落以酵母相存在,很难见到菌丝。因此,在体外诱导马拉色菌产生菌丝,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对于研究马拉色菌致花斑癣的发病机理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①利用改良的菌丝相培养基能够诱导马拉色菌持续长出较多菌丝:②马拉色菌菌丝相形成与培养条件的关系;③马拉色菌菌丝形成与菌种的关系;④通过研究马拉色菌体外菌相转化,间接了解马拉色菌致花斑癣的发病机理。 方法:本试验选取3株马拉色菌标准株转种于由葡萄糖、蛋白胨、酵母浸膏、牛磺胆酸钠、角鲨烯、甘氨酸、油酸、吐温-80等多种成份组成的菌丝相培养基(pH 5.6),置30℃孵箱内培养,观察其菌丝生长情况。同时,刮取典型临床表现的花斑癣患者皮损区鳞屑,亦接种于菌丝相培养基,肉眼和镜下观察菌落和菌丝生长情况,并用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到种。 结果发现:①菌丝相培养基能够诱导分离于花斑癣患者皮损区鳞屑的部分马拉色菌菌株(8/30)和1株标准株产生菌丝。多数马拉色菌临床分离株(22/30)和2株标准株无菌丝产生;②临床分离株经鉴定发现...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马拉色菌菌丝相培养研究


糠批马拉色菌菌丝生长百分率与培养天数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拉色菌菌丝相培养研究[J]. 梁作辉,冉玉平,代亚玲,熊琳,周光平.  华西医学. 2005(01)
[2]从花斑癣患者的皮损区及非皮损区分离和鉴定马拉色菌[J]. 李志瑜,冉玉平,熊琳,代亚林,郭晓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3(08)
[3]马拉色菌属的分类及其在几种皮肤病的分布情况[J]. 熊琳,冉玉平,周光平,代亚林.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0(05)
[4]糠秕孢子菌对培养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电镜观察[J]. 罗东辉,王侠生,何芳德.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0(01)
[5]检测糠秕马拉色菌的几种取材染色和培养方法介绍[J]. 冉玉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999(03)
[6]糠秕孢子菌与培养人角朊细胞的相互作用[J]. 冉玉平,周光平,坪井良治,小川秀兴.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7(05)
[7]圆形糠秕孢子菌菌丝相培养研究[J]. 王文岭,朱一元.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5(06)
[8]含菜子油培养基对花斑癣致病真菌的培养研究[J]. 冉玉平,罗汉超,李志玉.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87 (01)



本文编号:3209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3209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8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