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例皮肤型孢子丝菌病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06 02:01
孢子丝菌病是一种由S.s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附近的局部淋巴系统的亚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07年9月一年内经我院皮肤科诊断的临床资料完整的95例孢子丝菌病病例,就其流行病学、临床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本次研究结果:1、2006年和2007年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病例较以往明显增多。农安县和公主岭市的病例数明显高于其周边地区。2、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以30-59岁之间的中、壮年人为主。职业以农民最多。3、临床类型固定型明显多于淋巴管型,出现1例皮肤播散型。发病部位在不同的临床类型中存在差别,固定型孢子丝菌病以发生在面部居多;12岁以内的儿童孢子丝菌病面部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成人。5、多数治疗时间在6-8周,碘化钾+伊曲康唑优于碘化钾+特比萘芬。但碘化钾的副作用较伊曲康唑明显。结论:临床表现与多数文献报道有所不同,固定型孢子丝菌病明显多于淋巴管型,儿童和婴儿孢子丝菌病患病比例高于多数报道,出现发生于健康人的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碘化钾仍是主要的治疗药物,碘化钾+伊曲康唑是一种疗效较好的用药方法。孢子丝菌病应引起重视。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孢子丝菌病各年龄段分布图
图 3 孢子丝菌病发病 5 例以上地区分布图2、临床资料2.1 临床表现在这 95 例孢子丝菌病患者中,60 例固定型(63.1%),其中皮损表现为不典型性,分别为:2 例坏疽样脓皮样损害,1 例积慢性溃疡。34 例淋巴管型(35.8%),其中 1 例为双上肢淋型孢子丝菌病,1 例皮损表现为大面积多发性慢性溃疡。1 例播散型(1.1%)表现为四肢、面部及腹背的多发性结节,脓疹和结节,溃疡。2.2 发病部位上肢是发病最多的部位,共 52 例(53.6%),其次为面部,
本文编号:3213364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孢子丝菌病各年龄段分布图
图 3 孢子丝菌病发病 5 例以上地区分布图2、临床资料2.1 临床表现在这 95 例孢子丝菌病患者中,60 例固定型(63.1%),其中皮损表现为不典型性,分别为:2 例坏疽样脓皮样损害,1 例积慢性溃疡。34 例淋巴管型(35.8%),其中 1 例为双上肢淋型孢子丝菌病,1 例皮损表现为大面积多发性慢性溃疡。1 例播散型(1.1%)表现为四肢、面部及腹背的多发性结节,脓疹和结节,溃疡。2.2 发病部位上肢是发病最多的部位,共 52 例(53.6%),其次为面部,
本文编号:3213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321336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