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BP180抗体滴度与大疱性类天疱疮病情活动度的关系及治疗回顾
发布时间:2021-06-24 06:07
[目的]通过系统性回顾,探讨3年间50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抗BP180抗体滴度(ELISA)与大疱性类天疱疮病情活动度的关系,并且总结相应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15年9月—2018年2月确诊为大疱性类天疱疮的50例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查患者的抗BP180抗体滴度;收集和观察50名BP患者的病例,主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皮损分布面积、水疱个数和抗BP180特异性抗体滴度;对50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根据皮损面积可分为轻度组13人,中度组19人,重度组18人。以泼尼松为标准予以糖皮质激素30-40mg/d、40-60mg/d和60-80mg/d为初始剂量。对于部分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控制欠佳的患者,7天后糖皮质激素加量10-20mg/d,对于病情顽固患者静脉应用甲泼尼龙0.5或1g/d冲击治疗,持续3天。并且对大多数重症患者以及部分病情顽固的轻、中度患者加用免疫抑制剂。病情好转且得到控制后,糖皮质激素剂量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应用SPSS19.0双变量相关性统计学分析,得出线性回归方程并绘...
【文章来源】:昆明医科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抗体滴度与病情活动呈正相关
DIF显示50例患者中IgG?(+)为38例,IgM?(+)为11例,C3?(+)为36??例。其中单独IgG?(+)者为12例;IgG+C3?(+)者26例;IgM+C3?(+)者9例;??单独IgM?(+)者2例;单独C3?(+)者1例(表6、图2、图3、图4、图5)。??IgG?(+)在三组中的表达的人数分比为12人、7人和19人。IgM?(+)在三??组中的表达的人数分比为2人、1人、8人。C3?(+)在三组中表达的人数分别为??12人、8人和16人。IgM、IgG和C3在不同病情之间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7)。??14??
DIF显示50例患者中IgG?(+)为38例,IgM?(+)为11例,C3?(+)为36??例。其中单独IgG?(+)者为12例;IgG+C3?(+)者26例;IgM+C3?(+)者9例;??单独IgM?(+)者2例;单独C3?(+)者1例(表6、图2、图3、图4、图5)。??IgG?(+)在三组中的表达的人数分比为12人、7人和19人。IgM?(+)在三??组中的表达的人数分比为2人、1人、8人。C3?(+)在三组中表达的人数分别为??12人、8人和16人。IgM、IgG和C3在不同病情之间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7)。??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疱性类天疱疮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建议[J]. 左亚刚,晋红中.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6 (06)
[2]大疱性类天疱疮54例临床分析[J]. 曾明,王培光,杨森,张学军. 安徽医学. 2010(06)
[3]BP180NC16a与大疱性类天疱疮病情变化的关系[J]. 李妍,王娣,陈喜雪,钟珊,邱于芳,赵俊郁,朱学骏.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06)
[4]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的研究进展[J]. 刘苏俊,冯素英,林麟.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03)
[5]43例皮肌炎患者皮损及肌肉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分析[J]. 李维云,肖尹,纪华安,薛丑文,王萍,丁素先.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02)
[6]HLA-Ⅱ类基因与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相关性研究[J]. 金岩,付海军,翁孟武.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3(07)
[7]重症天疱疮9例治疗分析[J]. 刘向农,陈向齐,牛高祥,陈进木.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3(02)
[8]2825例皮肤病患者皮损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结果分析[J]. 李维云,肖尹,纪华安,薛丑文,丁素先.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999(04)
[9]大疱性类天疱疮111例治疗经验总结[J]. 朱学骏,李冠群. 临床皮肤科杂志. 1996(04)
[10]盐裂皮肤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联合应用鉴别诊断表皮下大疱病的研究[J]. 杨森,张学军,翁孟武,施守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996(01)
本文编号:3246532
【文章来源】:昆明医科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抗体滴度与病情活动呈正相关
DIF显示50例患者中IgG?(+)为38例,IgM?(+)为11例,C3?(+)为36??例。其中单独IgG?(+)者为12例;IgG+C3?(+)者26例;IgM+C3?(+)者9例;??单独IgM?(+)者2例;单独C3?(+)者1例(表6、图2、图3、图4、图5)。??IgG?(+)在三组中的表达的人数分比为12人、7人和19人。IgM?(+)在三??组中的表达的人数分比为2人、1人、8人。C3?(+)在三组中表达的人数分别为??12人、8人和16人。IgM、IgG和C3在不同病情之间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7)。??14??
DIF显示50例患者中IgG?(+)为38例,IgM?(+)为11例,C3?(+)为36??例。其中单独IgG?(+)者为12例;IgG+C3?(+)者26例;IgM+C3?(+)者9例;??单独IgM?(+)者2例;单独C3?(+)者1例(表6、图2、图3、图4、图5)。??IgG?(+)在三组中的表达的人数分比为12人、7人和19人。IgM?(+)在三??组中的表达的人数分比为2人、1人、8人。C3?(+)在三组中表达的人数分别为??12人、8人和16人。IgM、IgG和C3在不同病情之间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7)。??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疱性类天疱疮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建议[J]. 左亚刚,晋红中.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6 (06)
[2]大疱性类天疱疮54例临床分析[J]. 曾明,王培光,杨森,张学军. 安徽医学. 2010(06)
[3]BP180NC16a与大疱性类天疱疮病情变化的关系[J]. 李妍,王娣,陈喜雪,钟珊,邱于芳,赵俊郁,朱学骏.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06)
[4]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的研究进展[J]. 刘苏俊,冯素英,林麟.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03)
[5]43例皮肌炎患者皮损及肌肉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分析[J]. 李维云,肖尹,纪华安,薛丑文,王萍,丁素先.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02)
[6]HLA-Ⅱ类基因与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相关性研究[J]. 金岩,付海军,翁孟武.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3(07)
[7]重症天疱疮9例治疗分析[J]. 刘向农,陈向齐,牛高祥,陈进木.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3(02)
[8]2825例皮肤病患者皮损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结果分析[J]. 李维云,肖尹,纪华安,薛丑文,丁素先.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999(04)
[9]大疱性类天疱疮111例治疗经验总结[J]. 朱学骏,李冠群. 临床皮肤科杂志. 1996(04)
[10]盐裂皮肤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联合应用鉴别诊断表皮下大疱病的研究[J]. 杨森,张学军,翁孟武,施守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996(01)
本文编号:3246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324653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