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经典型小汗腺汗孔瘤1例

发布时间:2021-06-24 10:59
  患者男,30岁,左足外侧缘褐色丘疹20余年。皮肤科情况:左足外侧缘见一约黄豆大小褐色丘疹,边界清楚,表面粗糙,可见黄褐色痂屑,锯齿状裂隙,周围可见黄白色角化性鳞屑。皮肤镜示:红褐色类椭圆形结节,边界清晰,可见粉红色-红色不规则均质团块,部分周围可见白晕,可见不规则均质褐色色素沉着,表面可见黄白色痂屑,可见灶性分布的点状、不规则线状血管。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可见境界清楚的从表皮向下延伸入真皮的瘤细胞团,相互交织呈宽带状,瘤体内可见囊腔及导管样结构,间质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及导管腔结构。诊断:经典型小汗腺汗孔瘤。 

【文章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0,19(02)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经典型小汗腺汗孔瘤1例


患者皮损临床照片

照片,皮肤,镜检,汗孔


图1 患者皮损临床照片汗孔瘤临床及皮肤镜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常模仿其他皮肤肿瘤,如脂溢性角化、化脓性肉芽肿、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6-8]。Marchetti等[9]通过分析113例汗孔瘤的临床及皮肤镜表现,提出了与汗孔瘤相关的5大皮肤镜表现:血管周围白色交错的均质无结构区,黄色无结构区,粉红色小球,模糊的血管结构以及圆头的分枝状血管。本例患者皮损皮肤镜下见分红色小球,模糊的点状、不规则线状、发夹状血管,对应组织病理上间质内丰富的毛细血管结构,血管周围可见交错的白色区域可能提示周围角化,褐色色素沉着则提示瘤细胞内散在的黑素颗粒。脂溢性角化皮肤镜下常可见粉刺样开口及粟粒样囊肿,化脓性肉芽肿可见白色轨道征及外周领圈样鳞屑,基底细胞癌常边界不清,可见清晰的分枝状血管,无色素性恶性黑素瘤有时与汗孔瘤难以区分,因此,临床上观察到肿瘤在皮肤镜下呈白色-粉色,粉红色小球,多形性血管,均需完善组织病理检查,鉴别恶性黑素瘤。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报道的汗孔瘤的临床及皮肤镜表现多样,并无特定模式,Marchetti等[9]运用汗孔瘤的五大相关表现进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2.8%和82%,因此对于临床及皮肤镜怀疑汗孔瘤者需要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病理,汗孔


汗孔瘤临床及皮肤镜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常模仿其他皮肤肿瘤,如脂溢性角化、化脓性肉芽肿、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6-8]。Marchetti等[9]通过分析113例汗孔瘤的临床及皮肤镜表现,提出了与汗孔瘤相关的5大皮肤镜表现:血管周围白色交错的均质无结构区,黄色无结构区,粉红色小球,模糊的血管结构以及圆头的分枝状血管。本例患者皮损皮肤镜下见分红色小球,模糊的点状、不规则线状、发夹状血管,对应组织病理上间质内丰富的毛细血管结构,血管周围可见交错的白色区域可能提示周围角化,褐色色素沉着则提示瘤细胞内散在的黑素颗粒。脂溢性角化皮肤镜下常可见粉刺样开口及粟粒样囊肿,化脓性肉芽肿可见白色轨道征及外周领圈样鳞屑,基底细胞癌常边界不清,可见清晰的分枝状血管,无色素性恶性黑素瘤有时与汗孔瘤难以区分,因此,临床上观察到肿瘤在皮肤镜下呈白色-粉色,粉红色小球,多形性血管,均需完善组织病理检查,鉴别恶性黑素瘤。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报道的汗孔瘤的临床及皮肤镜表现多样,并无特定模式,Marchetti等[9]运用汗孔瘤的五大相关表现进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2.8%和82%,因此对于临床及皮肤镜怀疑汗孔瘤者需要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汗孔瘤的组织病理特点为肿瘤细胞呈立方形基底细胞样,形态单一,从表皮向真皮内广泛增生,境界清楚,有细胞间桥,周边细胞不呈栅栏状分布。根据瘤细胞浸润的不同深度分为3种亚型:表皮内汗孔瘤又称单纯性汗腺棘皮瘤,肿瘤完全局限于表皮层;邻表皮汗孔瘤又称经典型汗孔瘤,瘤体突破基底层细胞向真皮延伸;真皮内汗孔瘤又称真皮导管瘤,瘤体位于真皮不与表皮相连[10]。本例患者病例符合经典型汗孔瘤的表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6例小汗腺汗孔瘤临床及病理分析[J]. 冯钜豪.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4(03)
[2]恶性小汗腺汗孔瘤一例[J]. 张俊艳,车雅敏,袁超英,张乃勤.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7(10)



本文编号:3246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3246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1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