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银屑病发病机制与芦荟治疗机制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9 13:20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不明,在西医治疗过程中,正确配合中医中药,可增强治疗效果,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银屑病发病机制与临床用药,本课题从超抗原角度出发,分别以正常人与银屑病患者的血浆、外周血淋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CoLo-16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MTT方法,在细胞因子水平进行体外实验研究,同时观察中药芦荟在其中的作用。 结果如下: 1、脓疱型、红皮病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的IFN-γ水平均高于正常人,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的IFN-γ水平高于红皮病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 2、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的IFN-γ水平高于正常人,具有统计学意义。IL-18水平高于正常人,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皮尔逊相关分析,正常人与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IFN-γ与IL-18水平之间无相关性。 3、在无刺激物存在的条件下,正常人与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都分泌一定量的IFN-γ,不分泌IL-18或其分泌量极低。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SE... 

【文章来源】: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良型翠叶芦荟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活性[J]. 吕燕宁.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1(03)
[2]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超抗原诱发银屑病发病机理探讨[J]. 张峻岭,张理涛,陈学荣,殷金珠.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1(02)
[3]芦荟的功效成份与保健作用的研究[J]. 林昇清,林健,黄宏南,赵道辉,何聆.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0(04)
[4]谈芦荟的药用价值[J]. 许宣林.  陕西中医函授. 2000(03)
[5]AP对正常和内毒素化大鼠脾细胞体外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J]. 王莉,杜俊蓉,蔡绍晖,朱玲,岑小波,陈淑杰,唐琼,包定元,长谷川,高明.  华西药学杂志. 1999(Z1)
[6]大黄的炮制及有效成分分析[J]. 刘黎明,张春影,高静兰,佟晓萍.  黑龙江医药. 1996(05)
[7]中国芦荟汁的毒理研究及临床初步观察[J]. 包国荣,林超英,曾道华,刘兴加.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1994(04)
[8]芦荟提取物毒理实验观察[J]. 黄俊明,简洁滢,孙步祥.  食品科学. 1991(12)
[9]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的抗菌活性研究[J]. 李成林,叶于薇,孙菊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1989(06)



本文编号:3256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3256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4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