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疗法联合中药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9 05:25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病,好发于青春期男女,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椐统计30%的成年人患有痤疮,好发部位为面部和躯干上部。皮肤损害表现为从粉刺到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痤疮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主要是采用抗生素、雌性激素或抗雄性激素、维甲酸等药物。以上药物由于副作用临床应用均有一定限制。光疗法治疗痤疮是近年来正不断发展的新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安全、高疗效的新技术值得推广。目的:我们在对痤疮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采用传统中药与现代光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的临床研究。方法:蓝-红光照射加服痤疮灵冲剂为治疗组。设立痤疮灵冲剂作为对照组。疗程1个月,一周复诊一次。每次复诊,详细记录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的数目。疗程开始及结束时测量皮肤生理指标。通过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以及治疗组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痤疮灵颗粒联合蓝-红光照射对寻常痤疮的疗效并评价综合疗法与单纯中药疗法的优劣。结论:本研究共治疗42例患者,其中治疗组25例,对照组17例。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使痤疮皮损和炎性皮损减少,综合疗效均...
【文章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痤疮的发病机制中西医研究进展
痤疮的药物治疗
蓝-红光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研究
一、研究方法:
二、临床资料
三、治疗方法
四、统计分析
五、治疗结果:
讨论
一、光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机制
二、痤疮灵颗粒的组方特点和现代药理学研究
三、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西药联合治疗寻常型痤疮50例[J]. 陈思宏,黄屏. 北京中医. 2007(01)
[2]高强度窄谱蓝光对寻常痤疮表皮分离菌的抗菌作用研究[J]. 刘蔚,蒋献,陈慧莉,李利,邓次冰,李咏.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5(11)
[3]强脉冲光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J]. 薛筑云,骆丹,陈斌,吴迪,时素英,曹筱东. 中国美容医学. 2005(05)
[4]高强度窄谱蓝光治疗寻常痤疮临床观察[J]. 刘蔚,李利,蒋献,邓次冰,李咏.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01)
[5]丹参酮对人皮脂腺细胞增殖、脂质合成及雄性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J]. 鞠强,尹兴平,石继海,辛燕,康晓静,陈沄,崔盘根,曹元华,夏隆庆.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5(02)
[6]丹参酮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J]. 吴军,任和平,郑红,李颖,何威.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10)
[7]痤疮患者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 尹兴平,夏隆庆.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4(03)
[8]痤疮的药物治疗中的若干问题[J]. 张石革,马国辉,修赤英. 中国全科医学. 2004(10)
[9]痤疮的中医药辨治概况[J]. 陈力. 江苏中医药. 2003(10)
[10]维A酸类药物在皮肤科的应用[J]. 金诗怡,郑捷.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3(02)
本文编号:3370002
【文章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痤疮的发病机制中西医研究进展
痤疮的药物治疗
蓝-红光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研究
一、研究方法:
二、临床资料
三、治疗方法
四、统计分析
五、治疗结果:
讨论
一、光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机制
二、痤疮灵颗粒的组方特点和现代药理学研究
三、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西药联合治疗寻常型痤疮50例[J]. 陈思宏,黄屏. 北京中医. 2007(01)
[2]高强度窄谱蓝光对寻常痤疮表皮分离菌的抗菌作用研究[J]. 刘蔚,蒋献,陈慧莉,李利,邓次冰,李咏.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5(11)
[3]强脉冲光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J]. 薛筑云,骆丹,陈斌,吴迪,时素英,曹筱东. 中国美容医学. 2005(05)
[4]高强度窄谱蓝光治疗寻常痤疮临床观察[J]. 刘蔚,李利,蒋献,邓次冰,李咏.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01)
[5]丹参酮对人皮脂腺细胞增殖、脂质合成及雄性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J]. 鞠强,尹兴平,石继海,辛燕,康晓静,陈沄,崔盘根,曹元华,夏隆庆.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5(02)
[6]丹参酮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J]. 吴军,任和平,郑红,李颖,何威.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10)
[7]痤疮患者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 尹兴平,夏隆庆.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4(03)
[8]痤疮的药物治疗中的若干问题[J]. 张石革,马国辉,修赤英. 中国全科医学. 2004(10)
[9]痤疮的中医药辨治概况[J]. 陈力. 江苏中医药. 2003(10)
[10]维A酸类药物在皮肤科的应用[J]. 金诗怡,郑捷.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3(02)
本文编号:3370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337000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