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痤疮患者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性及其分子机制
发布时间:2024-05-28 00:42
目的:了解寻常痤疮患者中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选择18例寻常痤疮患者炎症性皮损,厌氧条件下分离、培养和鉴定获得12个痤疮丙酸杆菌临床株。采用纸片法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甲硝唑和四环素4种常用抗生素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红霉素耐药菌株并提取细菌DNA,对23S rRNA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变化。结果:所有菌株均对四环素高度敏感而对克林霉素和甲硝唑均耐药,11个临床株对红霉素耐药,仅一株中度敏感。对12株23S rRNA序列经PCR测序后发现共7株发生第1392位A→G、第1393位A→G,第1518位A→G、第1533位T→C、第1569位A→G、第1814位G→A、第1839位G→A、第1946位T→C、第1974位A→G、第2034位T→C、第2058位A→T、第2273位A→G和第2513位T→C碱基变化,其余5株的核苷酸序列没有变化。结论:结合以前关于PA耐药基因的分子检测结果 ,除了已经报道的第2058位A→T变化外,本研究发现多个23S rRNA新突变位点以及同一菌株发生多位点突变,而部分菌株的核苷酸序列没有变...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3983265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图1痤疮丙酸杆菌培养72h后菌落形态
12个耐药株PCR产物经测序,并与野生型(标准菌株)进行比对,发现7株23SrRNA基因发生多位点的点突变,突变方式有A1392G、A1393G、A1518G、T1533C、A1569G、G1814A、G1839A、T1946C、A1974G、T2034C、A2058T、A2....
图4痤疮丙酸杆菌药敏试验结果B
痤疮的抗菌药物治疗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口服抗菌药物主要有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硝基咪唑类等,外用抗菌药物有夫西地酸、克林霉素和氯霉素等。除抗菌作用外,一些抗菌药物还有抗炎、免疫调节作用,这些药物对中重度痤疮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由于本病病程长、反复发作、抗菌药....
图5痤疮丙酸杆菌PCR产物电泳图
图4痤疮丙酸杆菌药敏试验结果B23SrRNA是细菌核糖体50S大亚基的组成部分,长度约3kb。23SrRNA有Ⅰ~Ⅵ区共6个结构域,与核糖体蛋白形成立体构象,蛋白质深入大亚基内部与23SrRNA相互作用,起到稳定核糖体的作用。23SrRNA结构域V区中心环碱....
图2培养的痤疮丙酸杆菌显微镜下图像(×1500)
图1痤疮丙酸杆菌培养72h后菌落形态图3痤疮丙酸杆菌吲哚实验
本文编号:3983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39832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