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云南地区痤疮患者皮损分离痤疮丙酸杆菌抗生素耐药情况分析及重楼皂苷对痤疮相关病原菌抑菌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17-08-15 22:15

  本文关键词:云南地区痤疮患者皮损分离痤疮丙酸杆菌抗生素耐药情况分析及重楼皂苷对痤疮相关病原菌抑菌效果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痤疮 痤疮丙酸杆菌 E-test法 重楼皂苷 最小抑菌浓度 表皮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摘要】:[目的]1.研究云南地区痤疮患者皮损分离痤疮丙酸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2.研究重楼总皂苷及不同重楼皂苷成分Ⅰ、Ⅱ、Ⅲ、Ⅳ、Ⅵ、Ⅶ、H对痤疮相关病原菌(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方法]1.收集云南地区临床痤疮患者病例70例,取其皮损挤出物厌氧培养72h后革兰染色及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为痤疮丙酸杆菌杆菌后,进行E-test药敏试验,通过抑菌环大小评定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11M100-S21标准进行分析)。2.通过液体微量稀释法(96孔板倍比稀释法)观察重楼总皂苷对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评价重楼总皂苷是否具有抑菌作用,然后检测不同重楼皂苷成分对上述三种病原菌的MIC,评价哪种皂苷成分具有较强抑菌效果。[结果]1.经鉴定,共有28例患者皮损分离、培养出痤疮丙酸杆菌,阳性率为40%。2.四环素、多西环素、头孢克洛对P.acneS较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6%、100%、100%),其中以四环素、多西环素更为敏感,MIC值分别在0.016~32ug/ml、0.016~3.0ug/ml之间;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对少数痤疮患者敏感(敏感率分别为25%、25%、17.9%、17.9%),MIC值在0.016~256ug/ml之间;甲硝唑、莫匹罗星对所有受试痤疮患者均无抑菌作用,耐药。3.重楼总皂苷对痤疮丙酸杆菌NCTC737、ATCC6919.表皮葡萄球菌ATCC12228、金葡菌ATCC6538的MIC分别为2.5.5.0.5.0.1.25mg/ml;重楼皂苷Ⅰ、Ⅱ、Ⅲ、Ⅴ、Ⅵ、Ⅶ、H对痤疮丙酸杆菌NCTC737的MIC分别为0.625、1.25、2.5、5.0、2.5、2.5、10.0mg/ml;对ATCC6919分别为1.25、1.25、5.0、5.0、2.5、2.5、10.0mg/ml;对表皮葡萄球菌ATCC12228的MIC分别为1.25、1.25、5.0、5.0、2.5、2.5、10.0mg/ml;对金葡菌ATCC6538的MIC分别为0.625、0.625、2.5、5.0、2.5、2.5、10.0mg/ml;阳性对照红霉素对痤疮丙酸杆菌NCTC737.ATCC6919以及表皮葡萄球菌ATCC12228、金葡菌ATCC6538的MIC分别为0.05、0.05、0.0125、0.025 mg/ml;阳性对照克林霉素对痤疮丙酸杆菌NCTC737.ATCC6919以及表皮葡萄球菌ATCC12228、金葡茵ATCC6538的MIC分别为0.025、0.025、0.00625、0.0125 mg/ml。[结论]1.在本研究所收集的部分云南地区痤疮患者中,甲硝唑、莫匹罗星高度耐药,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克拉霉素大部分耐药,四环素、多西环素、头孢克洛较为敏感。因此在诊治本地区痤疮患者时,当需要选择抗痤疮丙酸杆菌药物时,应避免使用容易对P.acnes发生耐药的抗生素,应使用较为敏感的四环素、多西环素等抗生素,以提高临床疗效。2.重楼总皂苷具有较好抑制痤疮相关病原菌(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在体外对痤疮发病相关菌具有明确的抑制作用,其中重楼皂苷Ⅰ的抑菌作用最强。
【关键词】:痤疮 痤疮丙酸杆菌 E-test法 重楼皂苷 最小抑菌浓度 表皮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58.733
【目录】:
  •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部分 云南地区痤疮患者皮损分离痤疮丙酸杆菌抗生素耐药情况分析10-21
  • 前言10-11
  • 材料与方法11-15
  • 结果15-16
  • 讨论16-18
  • 结论18-19
  • 参考文献19-21
  • 第二部分 重楼总皂苷及不同皂苷成分对痤疮相关病原菌抑菌效果的评价21-29
  • 前言21
  • 材料与方法21-24
  • 结果24-25
  • 讨论25-27
  • 结论27
  • 参考文献27-29
  • 综述29-36
  • 参考文献33-36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36-37
  • 致谢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显龙,卢涛,高天文;痤疮丙酸杆菌相关疾病[J];中国美容医学;2005年04期

2 ;百润杯班赛~汶治疗痤疮病例图片征集赛[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年04期

3 ;百润杯班赛~汶治疗痤疮病例图片征集赛[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年05期

4 戴文英;;痤疮患者中痤疮丙酸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J];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1984年04期

5 齐显龙,卢涛,高天文;痤疮丙酸杆菌的致病成分及机理[J];中国美容医学;2005年02期

6 李琳;李恒进;罗燕萍;;不同浓度果酸对痤疮丙酸杆菌体外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年06期

7 张智;滕婷婷;程奕星;;痤疮丙酸杆菌生理生化特性及其致病性综述[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年07期

8 张佳君;张晓东;刘四海;;痤疮丙酸杆菌对中药痤疮饮敏感性的探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0年01期

9 朱占永;余墨声;刘思洋;赵月强;杨希林;曾凤华;曹志贱;;蝎肽抗菌凝胶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年04期

10 齐显龙;孙东杰;徐修礼;高剑;林琨;李春英;高天文;;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的构建[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溪;高宇;何伯萍;雷连成;韩文瑜;;痤疮丙酸杆菌的免疫调节作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晓东;;痤疮丙酸杆菌对中药痤疮饮敏感性的探讨[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李陶强;许爱娥;吴辛刚;尉晓冬;;痤疮丙酸杆菌与进行性斑状色素减少症相关性研究[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杨鹏;雷连成;谢芳;韩文瑜;;痤疮丙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小鼠抗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研究[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微生物学学术论坛论文集(2008)[C];2008年

5 林新瑜;段西凌;;痤疮丙酸杆菌与皮肤外相关性疾病[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林新瑜;段西凌;;痤疮丙酸杆菌与皮肤外相关性疾病[A];2008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施建新;闵仲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痤疮丙酸杆菌体外抑制的实验研究[A];2014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8 王轶;李映琳;李秀敏;张云壁;姜波;应桂云;林英;杨翊;;芩栀苦参丸及部分中药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研究[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9 林新瑜;段西凌;;痤疮丙酸杆菌与皮肤外相关性疾病[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林新瑜;冉玉平;;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药性研究进展[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国璋;痤疮有了新克星[N];人民政协报;2004年

2 小阮;预防痤疮从细节入手[N];医药经济报;2007年

3 邵成明;治“痘”药物多 选用须对症[N];健康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奇飒;云南地区痤疮患者皮损分离痤疮丙酸杆菌抗生素耐药情况分析及重楼皂苷对痤疮相关病原菌抑菌效果评价[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2 赵明娟;12株瘤胃细菌的分离及痤疮丙酸杆菌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8年

3 杨峰;抗痤疮丙酸杆菌抗体在预防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3年

4 杨鹏;痤疮丙酸杆菌分离鉴定及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免疫预防[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李之珩;皮肤共生菌调节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炎症应答的分子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廖恒利;中药水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体外抑制作用及对兔耳痤疮模型的疗效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3年

7 陈芳园;三黄泻心汤水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赵茗毅;痤疮丙酸杆菌对IPEC-J2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作用机理[D];广东药学院;2015年

9 闫斯楠;痤疮丙酸杆菌中脂肪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10 施建新;蚕砂叶绿素提取物光动力疗法对痤疮丙酸杆菌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80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680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7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