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归巢能力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7-08-23 21:06

  本文关键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归巢能力的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间充质干细胞 黑色素瘤 归巢 肺部毛细血管阻滞 静脉移植


【摘要】:目的: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发病率在皮肤科肿瘤中居于第三位,且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恶性黑色素瘤的恶性程度较高,且多发生转移,预后较差。患者的死亡率会随着肿瘤侵袭的深度而增加。目前除了及早发现并行手术切除外,并无其他有效治疗手段。但目前许多肿瘤在发现时多已发生转移,所以单纯的手术切除很难达到根治的目的。而以放、化疗为辅助手段的治疗对恶性黑色素瘤收效甚微。所以寻求一种高效、安全的辅助治疗手段正成为人类迫切的需求。近年来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间充质干细胞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组织来源丰富,易于体外扩增并能向损伤以及肿瘤组织迁移的能力等特性[1],所以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载体,可以携带抗肿瘤药物或者抑癌基因到达肿瘤组织,以实现对肿瘤的治疗作用。但间充质干细胞向肿瘤组织的归巢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能到达靶组织的细胞数量对于治疗的效果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移植途径的选择是决定间充质干细胞归巢的首要因素。目前的细胞移植途径主要有静脉移植、动脉移植以及局部移植。通过静脉移植较为安全,同时也利于干细胞在体内的迁移,但是肺部毛细血管的阻滞作用成为了影响间充质干细胞向肿瘤组织归巢的首要因素[2]。本实验通过建立黑色素瘤裸鼠模型,通过静脉途径向荷瘤裸鼠以及正常裸鼠移植PKH26标记的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计数荷瘤裸鼠肿瘤组织以及两组裸鼠肺组织切片中荧光阳性的细胞数目,从而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向黑色素瘤组织归巢的能力,以及肺部毛细血管阻滞对其归巢的影响。进而通过本实验对以间充质干细胞为载体的对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指导。 方法: 1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纯化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且传代培养。 2通过诱导,让所得到的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以验证其作为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 3黑色素瘤动物模型的制备:向裸鼠的后下肢皮下注射裸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制备黑色素瘤动物模型。 4应用PKH26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计算标记率。 5动物实验将4周龄雌性裸鼠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0只,A组通过皮下注射黑色素瘤细胞B16建立黑色素瘤裸鼠模型。2周后待A组裸鼠成瘤后通过鼠尾静脉向两组裸鼠移植PKH26标记的间充质干细胞。让裸鼠自由进食水,,观察并记录A组裸鼠的肿瘤直径以及两组裸鼠的状态。 6两周后将裸鼠全部处死,取下A组裸鼠的肿瘤组织,以及A、B两组裸鼠的肺组织,制作组织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组织切片中荧光阳性的细胞数量。 7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的细胞,可逐步得到呈长梭形放射状排列的细胞。 2通过诱导,所得到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向成骨细胞以及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3经皮下注射黑色素瘤细胞的裸鼠,1周后成瘤,2周后肿瘤直径最大1cm最小0.6cm,裸鼠略显消瘦但活力正常。 4PKH26标记的间充质干细胞胞膜呈均匀的红色荧光,标记率为100%,且子代也带有荧光。PKH26标记后细胞的生长与增殖未受影响。 5间充质干细胞移植2周后两组裸鼠均存活。A组裸鼠皮下最小1.2cm,脂肪基本消失,呈恶病质状态,A组裸鼠肿瘤直径最大2.4cm,部分肿瘤组织的顶端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溃。B组裸鼠未见明显异常。 6A组裸鼠肿瘤组织切片中荧光阳性的细胞数平均为为9.9个,且与A组裸鼠肿瘤组织的直径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76,(P值为0.0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裸鼠肺组织切片中荧光阳性细胞数平均为3.1个,B组肺组织切片中荧光阳性的细胞数平均为3.2个,两组数据相比在统计学上无差别(P值0.8130.05)。 结论:通过静脉移植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体内迁移并定植到肿瘤组织。肿瘤组织的大小与间充质干细胞归巢的数量呈正相关。通过静脉移植的间充质干细胞,由于肺部毛细血管的阻滞,部分细胞会滞留在肺部,且无论有无肿瘤的影响,滞留在肺部毛细血管的细胞数并无差别。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黑色素瘤 归巢 肺部毛细血管阻滞 静脉移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39.5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前言11-12
  • 材料与方法12-17
  • 结果17-18
  • 附图18-26
  • 附表26-27
  • 讨论27-31
  • 结论31
  • 参考文献31-34
  • 综述 间充质干细胞向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归巢能力的探讨34-44
  • 参考文献40-44
  • 致谢44-45
  • 个人简历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沪;陈黎明;叶文华;施明;王福生;;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脏的归巢及分化机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年03期

2 邓启垣;陈灿;黄石安;;间充质干细胞归巢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年05期

3 史明霞;李静;廖联明;陈斌;李炳宗;陈磊;赵春华;;胎儿骨髓源Flk1~+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机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14期

4 林志祥;徐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现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19期

5 陆晓茜;刘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应用[J];四川医学;2005年12期

6 郭玲玲;李明;邢爽;罗庆良;;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症急性放射病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1年03期

7 彭敏锋;李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组织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08期

8 马绍华;浦波;舒钧;;间充质干细胞归巢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04期

9 陈娜;葛林阜;;PBSCs与MSCs协同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0年43期

10 霍思维;张毅;;间充质干细胞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巧稚;韩艺;赵宏贤;余鸿;刘广益;;当归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和毒性检测的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王玉红;陈光辉;;地黄低聚糖对人脂肪组织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杜凤移;王皓;杨树龙;赵绘存;杨英;杨军;;纳米纤维支架对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影响[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郭勇;张西正;郭春;魏严;李瑞欣;徐晓莹;张永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中心肌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8年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朱恒;江小霞;刘元林;张毅;毛宁;;间充质干细胞选择性调节破骨细胞发育和功能[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6 张颢;陶艳玲;邱林;张伯龙;马军;陈志哲;刘拥军;韩忠朝;;一种具有免疫负调节功能的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7 杨少光;池颖;戎丽娟;邢文;卢士红;赵钦军;马凤霞;韩忠朝;;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比较[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8 李杰平;孔佩艳;李佳丽;朱丽丹;孔祥敬;曾东风;刘红;王庆余;彭贤贵;陈幸华;张曦;;纯化的自体CD34+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克隆恩病一例并文献复习[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9 罗高兴;程文广;黄正根;贺伟峰;袁顺宗;陈希炜;吴军;;应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小鼠皮肤缺损创面的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郭振兴;郑翠玲;陈振萍;董文川;杨仁池;;胚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对人Th17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月 王琳;空军总医院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救治小脑萎缩[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李素锋;我市首例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手术取得成功[N];临汾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真真 通讯员 叶逢春 鲁斌;让返乡民工归巢不歇业[N];湖北日报;2008年

4 韩小锋 陈计智;精心呵护“归巢倦鸟”[N];解放军报;2011年

5 记者 王丹 通讯员 艾素;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治疗获突破[N];健康报;2010年

6 记者 尚志岑;平高集团出现万鸟归巢胜景[N];平顶山日报;2006年

7 记者 班彦钦;忻州万余商户候鸟归巢[N];山西日报;2002年

8 王亦卫;治疗恶性黑色素瘤[N];科技日报;2006年

9 王伦;应加强恶性黑色素瘤防治[N];科技日报;2007年

10 天津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教授 邢汝维;痣与黑色素瘤易区分[N];健康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美娇;系统归巢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牙周组织修复再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彭飞;620nm非相干红光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光生物调节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东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及体外诱导分化为表皮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4 李宝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及复合PLGA体内异位成软骨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朱雅姝;Flk-1~+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吴桂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7 熊卉;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体外转染兔颞下颌关节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纤维软骨转化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苗宗宁;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材料在骨创伤修复中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梁伟;人骨髓Flk-1~+间充质干细胞抗DNA损伤物质影响作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10 赵迎泽;BMP9通过MAPKs通路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成春;静脉移植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体内迁移及治疗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章守琴;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支持造血的体外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3 陈芳;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化疗所致卵巢颗粒细胞损伤的体外实验[D];暨南大学;2010年

4 张茜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以及干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诱导其重编程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及体外重建角膜后板层的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唐子滨;纳米级胶原基骨材料复合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兔后外侧脊柱融合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7 齐凯;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优化初探[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韩雨;骨折愈合过程中归巢现象及相关因子的表达[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9 马兰兰;不同胎龄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10 李成华;口腔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存在及在口腔扁平苔藓中变化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27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727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6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