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源性黑色素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
本文关键词:毛囊源性黑色素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
【摘要】:研究背景:黑色素细胞Melanocytes(MC),是脊椎动物皮肤、毛发着色的主要细胞,主要存在于表皮基底层,还有少量存在于毛囊;其功能缺失或者减弱,会导致白发、白癜风等一系列难治性脱色素性疾病发生。哺乳动物毛囊Hair follicle(HF)是表皮向真皮凹陷后形成的皮肤附属结构,其能控制毛发生长以及着色,且呈周期性变化,经历着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三个时期,其自我更新能力也比较强;其在维持内环境稳定、参与修复皮肤创伤、维持皮肤以及毛发的着色等过程中有着重要功能。作为一种容易获得的组织,其内有多种细胞可以用于再生医学,而其内的黑色素细胞就是一种与皮肤、毛发着色息息相关的细胞。在毛囊中,黑色素干细胞形成一种干细胞系统,能够逐步成熟并分化成HF-MCs,可以既可以向上迁移、分化形成表皮黑色素细胞,表皮中MC与周围的角朊细胞一起为每个周期循环中的皮肤着色提供“黑色素单位”;又可以向下迁移、分化形成定位于毛乳头上方的黑色素细胞,有活性的毛囊源性黑色素细胞既可以为毛发又可以为皮肤提供黑色素使其着色,随着毛囊的周期性循环,毛囊内的黑色素细胞(HF-MCs)也呈周期性的合成黑色素。相比于表皮中的黑色素细胞,体外培养毛囊源性MC不仅具有来源上的优势,而且在功能上也比表皮黑色素细胞更全面,能够从根本上解释色素的减退,一定程度上为色素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再者,毛发颜色的减退并不能用表皮来源MC的理论解释,这就促使学者们更热衷于HF-MCs的研究。研究目的:建立皮肤毛囊源性黑色素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和扩增技术,为毛囊源性黑色素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前期实验基础。研究方法:1、毛囊源性黑色素细胞定位取出生后11天处于生长期C57小鼠的皮肤,10%甲醛固定后,梯度酒精脱水,石蜡包埋。切成5μm厚,进行常规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毛囊源性黑色素细胞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取生长期C57乳鼠的背部皮肤全层组织,修剪成0.2cm*0.2cm大小;用Dispase II 4℃消化过夜后去除表皮。然后用0.1%I型胶原酶37℃下消化真皮组织1-2小时,反复吹打使毛囊从真皮中游离出来。1500rpm离心5分钟,获得毛囊,再用0.25%胰酶37℃下消化毛囊1-5分钟,获得毛囊来源干细胞(Hair follicle-derived stem cells,HF-SCs)。将HF-SCs用含有HMGS的MCs选择培养基M-254培养。采用RT-PCR、L-DOPA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以及流式细胞技术从m RNA水平、蛋白水平和形态上检测MCs特异基因、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HE染色,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处于生长期的毛囊中存在黑色素细胞,成熟HF-MCs主要存在于真皮乳头上方,还有部分未活化的存在于外毛根鞘,而黑色素干细胞多存在于隆突部位;L-DOPA染色结果显示毛囊来源细胞培养至P3时,染色呈棕黑色阳性反应,细胞多呈两极状或者多角状,L-DOPA反应阳性;RT-PCR分析结果显示HF-MCs含有黑色素细胞的标志基因:MITF、TYR、TRP1等;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以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细胞表达MITF、TYR、TRP1蛋白。结果证实,在选择培养基条件下培养的细胞具有黑色素细胞的形态,表达黑色素细胞的标志物,能够合成黑色素颗粒。结论:1、成功在体外分离、培养出毛囊源性黑色素细胞。2、经体外一系列鉴定实验表明,所培养的黑色素细胞表达MITF、TYR、TRP1等标志蛋白,成功培养出毛囊源性黑色素细胞。
【关键词】:皮肤 毛囊 黑色素细胞 鉴定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5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英文缩写词表11-12
- 第一章 绪论12-26
- 1.1 毛囊13-15
- 1.1.1 毛囊的结构13-14
- 1.1.2 毛囊的周期14
- 1.1.3 毛囊的组成细胞14-15
- 1.2 黑色素细胞的生物学特性15-21
- 1.2.1 黑色素细胞的起源以及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转录调节因子15-16
- 1.2.2 黑色素细胞的形态和主要功能16-17
- 1.2.3 黑色素细胞参与毛囊周期性循环17-18
- 1.2.4 黑色素干细胞的迁移途径18-19
- 1.2.5 毛囊黑色素细胞的存在部位以及各部位的特性19
- 1.2.6 黑色素颗粒的合成以及转运19-20
- 1.2.7 黑色素细胞标志物20-21
- 1.3 毛囊源性黑色素细胞体外分离方法21-22
- 1.4 毛囊源性黑色素细胞体外培养方法22-23
- 1.5 毛囊源性黑色素细胞体外鉴定方法23-24
- 1.6 总结与展望24-26
- 第二章 研究内容26-50
- 2.1 黑色素细胞的分离获取26-34
- 2.1.1 实验材料26-27
- 2.1.2 实验方法27-30
- 2.1.3 实验结果30-34
- 2.2 黑色素细胞的鉴定34-45
- 2.2.1 实验材料34-36
- 2.2.2 实验方法36-41
- 2.2.3 实验结果41-45
- 2.3 含Luciferase-GFP的质粒进行病毒包装并转导入黑色素细胞45-50
- 2.3.1 实验材料45-46
- 2.3.2 实验方法46-48
- 2.3.3 实验结果48-50
- 第三章 讨论50-53
- 第四章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61
- 作者简介61-62
- 在校期间所获科研成果以及相关研究62-63
- 致谢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青萍;宋迟;胡艳;章双杰;赵东伟;邹剑敏;;家禽羽毛发生、发育及分子调控的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14年12期
2 谢光跃;姜勋平;刘桂琼;;黑色素合成的细胞基础及影响因素[J];畜牧与兽医;2014年01期
3 白瑞;于志慧;范瑞文;杨刚;董彦君;贺俊平;董常生;;羊驼皮肤黑素细胞体外培养鉴定[J];畜牧兽医学报;2013年04期
4 梅韬;张汝芝;;黑素干细胞:一种存在于毛囊中的黑素细胞贮存库[J];中华全科医学;2012年05期
5 周洋;崔英霞;;PAX3对黑色素细胞形成的调控[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年03期
6 孔德清;许晶莹;郁枫;赵磊;张若竹;;pcdh19在小鼠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中的时空表达[J];西北农业学报;2011年10期
7 邓芳;郭海英;连小华;杨恬;;毛囊黑素谱系细胞中β-catenin在毛囊周期中的表达[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8 耿建军;穆晓丽;孙乐天;姜俊兵;张杰;李宏全;张映;董常生;;内皮素受体B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与定位[J];畜牧兽医学报;2010年11期
9 姜俊兵;董常生;贺俊平;;不同被毛颜色羊驼皮肤组织中成熟黑色素细胞的组织学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0年02期
10 刘志红;李宁;任立明;胡晓湘;张文广;尹俊;李金泉;;毛囊形态发生和分子调控及其在绒山羊上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杂志;2009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光跃;黑素细胞分布规律及基因差异表达[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72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772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