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样丘疹病皮损中表皮及真皮内不同表型肿瘤细胞克隆来源相关性的探讨
本文关键词:淋巴瘤样丘疹病皮损中表皮及真皮内不同表型肿瘤细胞克隆来源相关性的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淋巴瘤样丘疹病 MF样细胞 R-S样细胞 克隆来源 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对8例淋巴瘤样丘疹病(LyP)A型和C型患者表皮内的MF样细胞和真皮内的R-S样细胞DNA水平的对比性研究,探讨二者克隆来源的相关性。方法对8例LyP(A型4例、C型4例)的病理组织行免疫表型检测、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结合PCR技术对表皮内的MF样细胞和真皮内的R-S样细胞进行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的对比研究。随机选取1例检测为阳性的PCR产物送测序,进行序列比对。结果8例中有6例(75%)检测到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LyP A型及C型检出率分别为50%(2/4)、100%(4/4)。LyP表皮内MF样细胞及真皮内R-S样细胞TCRγ基因重排检出率分别为75%(6/8)、75%(6/8)。随机选取的1例MF样细胞和R-S样细胞均有阳性条带的产物的同源性比对分析显示二者同源性达106/108(98%)。结论LyP表皮内MF样细胞和真皮内R-S样细胞很可能来自同一克隆。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再生医学中心心血管疾病研究室;
【关键词】: 淋巴瘤样丘疹病 MF样细胞 R-S样细胞 克隆来源 对比研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272985)资助
【分类号】:R739.5
【正文快照】: 淋巴瘤样丘疹病(LyP)是仅次于蕈样霉菌病(MF)的第二常见的皮肤淋巴瘤[1],属低度恶性T细胞淋巴瘤。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2]中,均将LyP分为A型、B型和C型。该病预后良好[2]。文献[3]及我们的研究[4]均发现约半数LyP A型和C型病例有亲表皮现象,亲表皮的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晓倩;常珩;;蛋白组学技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4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琳;蕈样肉芽肿恶性T细胞亲表皮性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静宜,李薇,谢英,汪盛,郭在培;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年06期
2 林玫,侯胜金,林萱,林得宝;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年03期
3 路永红,左文勤;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年02期
4 路永红,左文勤;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报告[J];西部医学;2005年04期
5 刘杨英,陈金,谢震,万慧颖,伍友诚;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年03期
6 吴晓琦;张荷香;王铁生;;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年05期
7 周少娜;王俊民;耿松梅;彭振辉;李晓莉;;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年10期
8 苏明;沈斌;陈健;;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年05期
9 仲凯励;苏航;达永;刘静;赵世华;张伟京;;淋巴瘤样丘疹病转化为间变大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9年03期
10 罗敏;李志强;王英;赵彦功;;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艳芳;周桂芝;卢宪梅;;淋巴瘤样丘疹病6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马新华;金宛宛;陈仕胜;高宇;;儿童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A];2012年浙江省皮肤病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陈宏;王伟;;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A];2011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韩睿;程浩;周强;;淋巴瘤样丘疹病并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A];2008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王连祥;宿斌;殷致宇;闫小丽;蔡有龄;庄逢康;雷鹏程;毛换伟;张美艳;张彩彩;;B型淋巴瘤样丘疹病并文献复习[A];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会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项目——银屑病中医药防治交流会暨赵炳南学术思想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1年
,本文编号:855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855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