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级传染病医院2009-2013梅毒病例特征及合并HIV感染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9 17:36
本文关键词:某省级传染病医院2009-2013梅毒病例特征及合并HIV感染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某省级传染病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梅毒患者资料,描述病例三间分布特征、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同时对梅毒合并HIV感染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分析发病趋势及特征,探讨流行因素。为控制梅毒、HIV流行及决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方法 1、收集某省级传染病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3146例梅毒患者资料,包括梅毒病例个案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姓名、出生日期、性别、职业、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非婚异性性接触史、男男性行为史、配偶/固定性伴阳性史、注射毒品史、儿童患者母亲阳性史、输血/血制品/采血浆史等内容。 2、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病例三间分布特征、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对传染病医院梅毒及合并HIV感染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数据通过Excel2013进行整理。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某省级传染病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2009年-2013年共计7268例进行梅毒抗体检测,检出阳性者3146例,阳性率为43.29%。其中男性1358例,女1788例,病例确诊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Ⅰ期梅毒380例,占全部病例的12.08%;Ⅱ期梅毒508例,占16.15%;Ⅲ期梅毒49例,占1.56%;胎传梅毒303例,占9.63%;隐性梅毒1906例,占60.58%。 2、梅毒患者来源河南省外的有113例,占3.60%:其余来源为河南省不同地区,占96.40%,河南省病例构成居前十位的是:郑州市、许昌市、周口市、商丘市、驻马店市、平顶山市、开封市、南阳市、信阳市、新乡市。病例构成最低的三位依次是是济源、鹤壁和三门峡。 3、3146例梅毒者患者中,303例为母婴传播:最小年龄2天,年龄最大11岁。年龄组以20岁至39岁组构成为主占52.25%;梅毒患者职业构成以农民和待业为主,占55.94%;文化程度以高中及职业中学占31.31%和初中占41.61%为主;已婚占73.36%。64.18%的病例有非婚异性性接触史。 4、1268例梅毒病人中HIV阳性者有274例,阳性率为21.61%。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梅毒患者合并HIV感染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1)。有男男性行为史的116例梅毒患者合并HIV感染率最高为73.28%;其次为有输血/血制品/采血浆史的483例梅毒病人HIV阳性率为40.99%。有注射毒品史梅毒患者合并HIV感染率为31.58%。不同因素暴露梅毒患者合并HI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结论 梅毒病例确诊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除性传播途径外,经输血/血制品及胎盘传播不容忽视。梅毒患者合并HV感染率高,随着性传播途径感染HIV病毒在我国的流行,需要密切监测梅毒与艾滋病合并感染的流行情况。
【关键词】:梅毒 HIV 性传播性疾病 流行病学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5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表索引10-11
- 图索引11-12
- 缩略词12-13
- 1 引言13-16
- 2 资料与方法16-19
- 2.1 资料来源16
- 2.1.1 研究对象16
- 2.1.2 梅毒诊断及分期16
- 2.2 研究方法16-17
- 2.2.1 描述性研究16-17
- 2.2.2 实验室检查方法17
- 2.2.2.1 梅毒实验室检查17
- 2.2.2.2 HIV实验室检查17
- 2.3 质量控制17-18
- 2.4 数据分析处理18-19
- 3 结果19-31
- 3.1 省级传染病医院2009年-2013年门诊梅毒流行状况19-28
- 3.1.1 2009年-2013年门诊梅毒患者概况19-20
- 3.1.2 病例地区分布20-22
- 3.1.3 病例人群分布特征22-26
- 3.1.4 梅毒患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26-28
- 3.2 梅毒合并HIV感染情况分析28-31
- 4 讨论31-37
- 4.1 河南省传染病医院2009年-2013年梅毒患者流行特征31-33
- 4.1.1 梅毒病例呈逐年增长趋势31-32
- 4.1.2 病例地区来源广泛,以郑州市区为主32
- 4.1.3 梅毒病例人群特征32-33
- 4.2 梅毒除性传播途径外,胎盘传播不容忽视33-34
- 4.3 梅毒合并HIV感染率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34-37
- 5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1
- 综述 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41-52
- 1 致病性和传播途径41-42
- 2 流行病学特征42-43
- 3 检测方法43-46
- 4 小结46-48
- 参考文献48-52
- 附录52-56
- 个人简历56-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符慧杰;徐克前;侯珏;张文玲;桂嵘;郑显良;张炯炯;;梅毒抗体筛查可疑感染献血者回访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0年09期
2 张伟东;姚建义;;1998-2007年中国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09年11期
3 武建国;;梅毒的实验室诊断与临床相关问题[J];临床检验杂志;2006年04期
4 丁贤彬;冯连贵;卢戎戎;徐静;郭晓嘉;徐世明;郑建琼;杨明芳;;2006-2009年重庆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性行为特征及HIV和梅毒感染率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5 曾序春,洪福昌,罗斌,黎佩琳,蔡于茂,周华,董时富,陈青山;深圳市1984~2001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3年01期
6 王艳;赵爱兰;叶长芸;;荧光定量PCR技术用于模拟临床标本单增李斯特菌检测的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年06期
7 张丹丹;张琰;李怀亮;王金贤;张姝;周娓艳;王灿珍;;MSM人群性行为特征及血液感染检测结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0年08期
8 李军;郑和义;;梅毒检测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曾霓;曹碧兰;;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研究和应用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年05期
,本文编号:883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8830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