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IGF-Ⅰ、醛固酮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对弹性蛋白表达的调节及其机制探讨

发布时间:2017-09-20 23:31

  本文关键词:IGF-Ⅰ、醛固酮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对弹性蛋白表达的调节及其机制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成纤维细胞 弹性蛋白 醛固酮 IGF-I 细胞信号转导


【摘要】:成纤维细胞是皮肤真皮中的主体细胞成分,在皮肤老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纤维细胞合成弹性蛋白减少、弹性纤维减少、卷曲,使皮肤弹性下降、松弛,出现皱纹。目的:本课题着眼于与皮肤衰老密切相关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研究IGF-I、醛固酮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通过研究IGF-I、醛固酮对皮肤弹性蛋白的合成的影响,探讨醛固酮发挥作用的途径,观察醛固酮对IGF-I信号通路的影响、作用靶点,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1.MTT法检测不同时间不同浓度IGF-I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分为调零组、对照组、50ng/ml IGF-I、100ng/ml IGF-I、200ng/ml IGF-I、500ng/ml IGF-I组,连续观察12h,24h,48h,72h,96h。2.MTT法检测不同时间不同浓度醛固酮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调零组、对照组、10nmol/L醛固酮、50nmol/L醛固酮、1μmol/L醛固酮组,连续观察12h,24h,48h,72h,96h。3.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浓度IGF-I对弹性蛋白的调节:制作细胞爬片,按照50ng/ml IGF-I、100ng/ml IGF-I、200ng/ml IGF-I、500ng/ml IGF-I浓度梯度加药,并设阴性对照。4.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浓度醛固酮对弹性蛋白的调节:按照10nmol/L醛固酮、50nmol/L醛固酮、1μmol/L醛固酮浓度梯度加药,并设阴性对照。5.免疫荧光法检测醛固酮对弹性蛋白调节机理的探讨:根据实验结果筛选出最佳浓度醛固酮,分别与最佳浓度IGF-I、极量IGF-I以结合全部IGF-I受体、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安体舒通共同孵育细胞,并设阴性对照。酪氨酸酶抑制剂分别与最佳浓度的醛固酮、IGF-I作用于细胞,磷脂酰基醇抑制剂分别与最佳浓度的醛固酮、IGF-I作用于细胞,并设阴性对照,细胞免疫荧光及共聚焦观察弹性蛋白的变化。7.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醛固酮对弹性蛋白调节机理的探讨,进一步印证免疫荧光的结果。结果:1.MTT法检测不同时间不同浓度IGF-I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50ng/ml IGF-I、100ng/ml IGF-I与200ng/ml IGF-I组有明显差异,大于对照组,P0.05;与50ng/ml IGF-I比较100ng/ml IGF-I与200ng/ml IGF-I组有明显差异,大于该组,P0.05;100ng/ml IGF-I与200ng/ml IGF-I组间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500ng/ml IGF-I组有明显差异,小于对照组,P0.05。2.MTT法检测不同时间不同浓度醛固酮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段50nmol/L醛固酮组及12h、96h10nmol/L醛固酮组有明显差异,大于对照组,P0.05;各时间段50nmol/L醛固酮组与10nmol/L醛固酮比较有明显差异,大于该组,P0.05。1μmol/L醛固酮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小于对照组,P0.05。3.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浓度IGF-I对弹性蛋白的调节:50ng/ml IGF-I组、100ng/ml IGF-I组、200ng/ml IGF-I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随着IGF-I浓度的增加,成纤维细胞内弹性蛋白的比例逐渐增加,100ng/ml IGF-I组、200ng/ml IGF-I组为最佳浓度组,500ng/ml IGF-I组与空白对照相比较,比例下降。4.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浓度醛固酮对弹性蛋白的调节:10nmol/L醛固酮组、50nmol/L醛固酮组、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发现随着醛固酮浓度的增加,成纤维细胞内弹性蛋白的比例逐渐增加,50nmol/L醛固酮组为最佳浓度。1μmol/L醛固酮组与空白对照相比较,未见明显变化。5.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法检检测醛固酮对弹性蛋白调节机理的探讨发现:与50nmol/L醛固酮组相比,50nmol/L醛固酮+安体舒通2um/ml组、50nmol/L醛固酮+100ng/ml IGF-I成纤维细胞内弹性蛋白的比例增加,50nmol/L醛固酮+1000ng/ml IGF-I组成纤维细胞内弹性蛋白的比例降低,各组成纤维细胞内弹性蛋白的比例均高于空白细胞组。与空白对照相比,100ng/ml IGF-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组比例增加,余醛固酮50nmol/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1umol/L组、醛固酮50nmol/L+磷脂酰基醇抑制剂1umol/L组、100ng/ml IGF-I+磷脂酰基醇抑制剂1umol/L组未见明显变化。100ng/ml IGF-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P210umol/L共同孵育细胞,弹性蛋白的量增多;50nmol/L醛固酮+1000ng/ml IGF-I组、醛固酮50nmol/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1umol/L组、醛固酮50nmol/L+磷脂酰基醇抑制剂1umol/L组、100ng/ml IGF-I+磷脂酰基醇抑制剂1umol/L组弹性蛋白的未见明显变化。结论:1.IGF-I在50ng/ml-200ng/ml浓度范围内与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呈剂量效应关系,且在100ng/ml-200ng/ml浓度时促进增生作用显著。高浓度IGF-I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2.50nmol/L醛固酮组促皮肤成纤维细胞增生作用最显著,高浓度醛固酮1μmol/L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3.IGF-I在50ng/ml-200ng/ml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增加,能有效促进成纤维细胞弹性蛋白的合成,最佳浓度为100ng/ml-200ng/ml IGF-I;高浓度IGF-I(500ng/ml)有抑制成纤维细胞产生弹性蛋白的作用。4.醛固酮能增加弹性蛋白的合成呈剂量依赖性(最佳浓度为50nmol/L),醛固酮受体抑制剂安体舒通不能消除此作用,提示其发挥作用是通过非醛固酮受体依赖的途径。5.醛固酮能明显增加IGF-I受体酪氨酸磷酸化,而且IGF-I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抑制醛固酮诱导的弹性蛋白的合成。因此推断醛固酮促进弹性蛋白合成是通过一个非醛固酮受体依赖性通路即IGF-I受体信号通路来完成。6.磷脂酰基醇抑制剂可以消除醛固酮及IGF-I对弹性蛋白的影响,提示醛固酮对弹性蛋白的影响不是通过醛固酮受体发挥作用,而是通过活化IGF-I受体,从而导致下游的PI3激酶/AKT信号系统来完成。由于类固醇激素很容易渗透皮肤,当外用时类固醇透入皮肤,并刺激弹性蛋白的合成对延缓皮肤衰老提供一个新思路。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 弹性蛋白 醛固酮 IGF-I 细胞信号转导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51
【目录】:
  • 中文摘要3-6
  • Abstract6-10
  • 缩略语/符号说明10-13
  • 前言13-20
  • 研究现状、成果13-18
  • 研究目的、方法18-20
  • 一、IGF-Ⅰ、醛固酮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20-36
  • 1.1 对象和方法20-27
  • 1.1.1 材料20-22
  • 1.1.2 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22-25
  • 1.1.3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IGF-Ⅰ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25-26
  • 1.1.4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醛固酮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26-27
  • 1.1.5 统计学处理27
  • 1.2 结果27-33
  • 1.2.1 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观察27
  • 1.2.2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IGF-Ⅰ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27-31
  • 1.2.3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醛固酮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31-33
  • 1.3 讨论33-34
  • 1.4 小结34-36
  • 二、免疫荧光法检测IGF-Ⅰ、醛固酮对弹性蛋白的调节36-43
  • 2.1 材料与方法36-37
  • 2.1.1 主要试剂与物品36
  • 2.1.2 操作步骤36-37
  • 2.2 结果37-41
  • 2.2.1 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浓度IGF-Ⅰ对弹性蛋白的调节37-40
  • 2.2.2 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浓度醛固酮对弹性蛋白的调节40-41
  • 2.3 讨论41-43
  • 三、免疫荧光法检测醛固酮对弹性蛋白调节机理的探讨43-51
  • 3.1 细胞干预及处理43
  • 3.2 细胞免疫荧光及共聚焦观察43-44
  • 3.3 结果44-49
  • 3.3.1 醛固酮对弹性蛋白调节机理的探讨 144-46
  • 3.3.2 醛固酮对弹性蛋白调节机理的探讨 246-49
  • 3.4 讨论49-51
  • 3.4.1 免疫荧光方法注意点49
  • 3.4.2 免疫荧光法检测醛固酮对弹性蛋白调节机理的探讨发现49-51
  • 四、Western-blot法检测IGF-Ⅰ、醛固酮对弹性蛋白的调节51-64
  • 4.1 材料与方法51-55
  • 4.1.1 主要试剂与物品51-55
  • 4.2 细胞干预及处理55
  • 4.3 样品收集55-56
  • 4.4 Western bloting检测56-59
  • 4.4.1 配胶56-57
  • 4.4.2 SDS-PAGE电泳57
  • 4.4.3 转膜57-58
  • 4.4.4 封闭及杂交58
  • 4.4.5 化学发光,显影及定影58-59
  • 4.5 结果59-61
  • 4.5.1 Western法检测不同浓度IGF-Ⅰ、醛固酮对弹性蛋白的调节59-60
  • 4.5.2 IGF-Ⅰ、醛固酮对弹性蛋白调节机制的探讨60-61
  • 4.6 讨论61-64
  • 4.6.1 Western-blot免疫印迹法注意点61-62
  • 4.6.2 Western-blot方法检测醛固酮对弹性蛋白调节机理的探讨发现62-64
  • 全文结论64-67
  • 论文创新点67-68
  • 参考文献68-79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79-81
  • 综述181-93
  • 综述参考文献89-93
  • 综述293-100
  • 综述参考文献97-100
  • 致谢100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左宗宝;大鼠脂肪源干细胞注射移植对皮肤组织自然衰老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2 王春茂;血管紧张素Ⅱ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在升主动脉瘤发病中的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岩;血清趋化素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变化及螺内酯的干预治疗[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91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891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f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