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IL-9在小鼠银屑病皮损的表达及其抗体对IL-17、CCR6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00:24

  本文关键词:IL-9在小鼠银屑病皮损的表达及其抗体对IL-17、CCR6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9 白细胞介素-9抗体 白细胞介素-17 CC趋化因子受体6


【摘要】:研究背景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银屑病病程长、反复发作,目前尚无根治方法,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及精神压力。银屑病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多种因素如环境、精神神经、免疫、内分泌及遗传因素等共同参与了其发病,自身免疫异常是其中的中心环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银屑病是一种Thl/Th17细胞介导的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疾病,Th17细胞参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在这些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银屑病发病中以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如白介素(IL)-17、IL-22等占主导地位,IL-17转基因小鼠表现出与人类银屑病高度相似的病理表现。银屑病皮损及血清中IL-17及IL-22蛋白含量及mRNA含量均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IL-17抗体用于治疗小鼠银屑病皮损也取得了显著疗效,红斑、鳞屑、皮肤增厚等临床症状的缓解伴随着血清及皮损中IL-17等的含量下降,这些都说明了IL-17在银屑病中的重要作用。IL-17通过多种途径参与银屑病的发病:促进多种炎症因子如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IL-9、IL-18、 IL-36、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抗菌肽等的产生,刺激角质形成细胞的增生反应以及局部炎症的形成;刺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产生,促进毛细血管增生及局部血管扩张;通过促进各种趋化因子如IL-8、CC趋化因子配体(CCL)20、CC趋化因子受体(CCR)6的产生,吸引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等向表皮的迁移,共同促进局部炎症浸润以及银屑病样皮损的产生。另外,Thl7细胞也分泌IL-22等细胞因子,通过直接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促进其增生,参与银屑病的发生。Th17细胞向表皮靶向组织的迁移浸润是银屑病发病中最早的过程,CCR6表达于Th17细胞、树突状细胞等表面,参与其向表皮的迁移,CCL20是其特异性的配体,主要表达于角质形成细胞,研究表明银屑病皮损CCL20、CCR6表达升高,表明银屑病皮损中Th17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受到多种因子的作用,在CCL20-CCR6介导下,向表皮聚集、迁移增多。IL-17、CCR6的表达受多种因素调节,如TNF-α、IFN-γ等,近来有研究表明IL-9对Th17通路及其相关因子如IL-17、CCR6等有调节作用。IL-9是一种单链糖蛋白,具有维持T淋巴细胞克隆、促进其生长分化的功能。研究表明银屑病患者皮损IL-9水平增高,外周血Th9细胞比例及IL-9含量较正常人升高,提示IL-9与银屑病的发病相关。IL-9最初被认为是一种Th2相关的细胞因子,既往研究集中于过敏性哮喘、寄生虫感染、特应性皮炎等,在这些疾病中对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的生长分化、信号传导及功能方面发挥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哮喘中IL-9通过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通路促进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的分化、成熟与增殖;增强肥大细胞对于变应原的反应,促进气道高反应性的产生;提高气道上皮细胞分泌粘蛋白的量,提高杯状细胞的比例;促进炎症细胞分泌IgE、IL-13等。在对抗寄生虫感染方面,IL-9可促进肠道嗜酸性粒细胞以及肥大细胞的增殖以及IgE、IgG的表达,刺激肠道肌肉收缩,从而加快寄生虫从肠道的排除,增强机体对抗寄生虫感染的能力。近年来发现Th9细胞、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等也可以产生IL-9,体外实验中IL-9对Th17细胞的分化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对于初始T细胞的分化及多种细胞因子如TNF-α、IFN-γ、IL-17等的分泌有重要作用。IL-9参与多种Th17相关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等,在这些疾病的血清、皮损或关节液、脑脊液中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另外,研究发现在黑素瘤中IL-9可通过吸引CCR6+树突状细胞到局部肿瘤部位,发挥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中IL-9可以介导CCR6+Th17细胞向中枢的迁移,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形成。应用IL-9抗体通过降低局部IL-17的水平及Thl7细胞的数量,缓解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病情。以上研究表明IL-9对Th17细胞通路有调节作用,而银屑病的发病中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如IL-17、CCR6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探讨IL-9在小鼠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初步研究IL-9及其抗体参与银屑病的机理就显得极为重要。本实验用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观察IL-9在皮损中的表达,并对咪喹莫特银屑病小鼠腹腔注射IL-9抗体,观察是否对对银屑病样皮损有改善作用,并检测检测抗体应用前后局部IL-17、CCR6水平,观察其相关性,初步探讨IL-9抗体缓解银屑病样皮损的机制,为银屑病的生物制剂治疗增添新的思路。研究目的1.比较IL-9在咪喹莫特银屑病小鼠皮损与在对照组小鼠皮肤中的表达。2.探讨IL-9抗体对咪喹莫特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是否具有缓解作用。3.探讨IL-9抗体对银屑病皮损IL-17与CCR6的影响,初步探讨IL-9参与银屑病发病的机制。研究方法1. BALB/c雌性小鼠背部涂抹咪喹莫特乳膏连续8天,建立小鼠银屑病模型,并进行HE染色确定造模成功;对照组涂抹凡士林。2.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9在咪喹莫特小鼠皮损及对照组小鼠皮肤中的表达并进行比较;3.将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配为三组:凡士林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对照组)、咪喹莫特模型组(简称模型组)以及IL-9抗体实验组(简称实验组)。空白对照组:每日背部涂抹凡士林乳膏+隔日腹腔注射200微克PBS;模型组:每日背部涂抹咪喹莫特乳膏+隔日腹腔注射200微克PBS;实验组:每日背部涂抹咪喹莫特乳膏+隔日腹腔注射200微克IL-9抗体;4.观察三组小鼠皮损严重程度变化同时进行PASI评分,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并测量皮损表皮层厚度,从宏观上以及微观层面比较IL-9抗体对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影响;5.三组小鼠背部皮损取材,每只小鼠皮肤分别予石蜡包埋与液氮冷冻。石蜡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中IL-17、CCR6的变化,液氮冷冻组织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皮损IL-17的表达,比较三组之间两个指标表达的差异,探讨IL-9抗体对小鼠皮损IL-17、CCR6含量的影响。结果1.IL-9在小鼠银屑病皮损及正常小鼠皮肤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L-9在咪喹莫特小鼠银屑病皮损中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小鼠仅表皮可见少量IL-9表达,呈浅棕色,而咪喹莫特小鼠皮损中表皮及真皮均可见IL-9表达,呈棕褐色、褐色,细胞着色数量显著增多。结果提示IL-9可能参与了银屑病咪喹莫特模型的建立。2.IL-9抗体对于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影响实验发现,模型组在涂抹咪喹莫特的第2天背部皮肤出现淡红色斑,第3天出现红斑、少许鳞屑,随后皮肤逐渐出现褶皱、增厚,第4-6天红斑、鳞屑持续增多,第7-8天各指标达峰值,呈典型的银屑病样的皮损改变。而实验组同步注射IL-9抗体,第2天仅部分小鼠出现点状红斑,第3天部分小鼠背部皮肤为淡红色,鳞屑较少,第4-8天红斑、鳞屑、增厚缓慢加重,部分小鼠无加重,各指标均较同一时间模型组减轻,第7-8天未呈现典型银屑病皮损。空白对照组小鼠背部皮肤始终保持正常。表明IL-9抗体在宏观上对于咪喹莫特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有缓解作用。HE染色显示,第8天,模型组皮损呈银屑病样改变,表皮明显增厚,可见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增厚明显,表皮突延长,真皮乳头可见血管增生扩张,皮下多见淋巴细胞浸润。而实验组表皮增厚、棘突肥厚、淋巴细胞浸润等改变均低于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小鼠皮肤未见异常。表明IL-9抗体明显改善咪喹莫特小鼠银屑病皮损的病理严重程度。3.IL-9抗体对于小鼠银屑病样皮损IL-17及CCR6的影响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空白组小鼠仅少量表达IL-17与CCR6,在真皮轻度显色,呈淡褐色;模型组着色细胞层数及数量显著增多,IL-17显著染色,广泛表达于表皮及真皮,呈深褐色、棕褐色颗粒,CCR6主要表达于表皮全层,呈褐色颗粒;实验组着色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模型组,IL-17、CCR6染色呈浅褐色,分布于真皮及表皮基底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皮损中IL-17、CCR6的含量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皮损严重程度明显降低,炎症细胞浸润减轻,IL-17、CCR6表达亦明显降低(P0.05)。而Western Blot也显示实验组与模型组皮损IL-1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IL-9抗体明显降低皮损局部IL-17及CCR6的表达。结论1. 与对照组小鼠皮肤相比,IL-9在咪喹莫特银屑病小鼠皮损中表达升高,提示IL-9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2.IL-9抗体可改善咪喹莫特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红斑、鳞屑、增厚情况,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CR6的表达,减少皮损中Th17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的数目,以及抑制局部皮肤IL-17的含量有关。
【关键词】: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9 白细胞介素-9抗体 白细胞介素-17 CC趋化因子受体6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58.63
【目录】:
  • 摘要3-8
  • ABSTRACT8-18
  • 前言18-28
  • 1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以及IL-17、CCR6在发病中的作用18-22
  • 2 银屑病的生物制剂治疗22-23
  • 3 IL-9及其抗体在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23-28
  • 第一章 IL-9在咪喹莫特小鼠银屑病皮损的表达28-44
  • 1 研究背景及目的28-29
  • 2 材料29-30
  • 2.1 实验试剂29
  •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29-30
  • 2.3 实验动物30
  • 3 方法30-36
  • 3.1 主要溶液的配置30-31
  • 3.2 咪喹莫特小鼠银屑病模型的建立31
  • 3.3 银屑病皮损评分31-33
  • 3.4 小鼠背部皮肤HE染色33-34
  • 3.5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34-36
  • 3.6 数据分析36
  • 4 结果36-39
  • 4.1 小鼠银屑病模型的建立36-39
  • 4.2 IL-9在咪喹莫特小鼠银屑病模型的表达39
  • 5 讨论39-44
  • 5.1 模型构建的评价39-42
  • 5.2 实验结果评价42-44
  • 第二章 IL-9抗体对小鼠银屑病样皮损以及IL-17、CCR6的影响44-58
  • 1 研究背景及目的44-45
  • 2 材料45-46
  • 2.1 实验试剂45
  •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45-46
  • 2.3 实验动物46
  • 3 方法46-49
  • 3.1 主要溶液的配置同前所述46
  • 3.2 咪喹莫特小鼠银屑病模型的建立及处理46-47
  • 3.3 银屑病皮损评分同前所述47
  • 3.4 小鼠背部皮肤HE染色同前所述47
  • 3.5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47
  • 3.6 Western Blot47-49
  • 3.7 数据分析49
  • 4 结果49-54
  • 4.1 IL-9抗体对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影响49-51
  • 4.2 IL-9抗体对小鼠银屑病样皮损IL-17及CCR6的影响51-54
  • 5 讨论54-58
  • 5.1 IL-9抗体对于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具有缓解作用54-55
  • 5.2 IL-9抗体缓解银屑病样皮损与降低局部IL-17、CCR6的含量55-58
  • 全文总结58-59
  • 附录59-61
  • 参考文献61-68
  • 成果68-69
  • 致谢69-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京海,金岚,吴惠t ,秦立模,朱丽芬,吴文媛,秦万章;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与银屑病疾病活动的相关性[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年04期

2 张晓红,瞿幸,周志强,牛福林,张建中;消银解毒饮对银屑病患者鳞屑白介素8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02期

3 刘涛峰,张学军,杨森,王福喜,魏生才,陈珊宇;银屑病诱发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05期

4 张力军,杨雪琴,樊建勇,刘秀清;银屑病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06期

5 冯素英,靳培英;饮酒和银屑病[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0年04期

6 孙军红,方跃明,郑茂荣;银屑病与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0年05期

7 李占国,秦社玲,张素红,张长军;整体综合思维在银屑病诊治中的应用[J];皮肤病与性病;2000年02期

8 曹序浦;老药新用治疗银屑病[J];天津药学;2000年03期

9 陈英,智强,朱年春;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0年04期

10 霍秀琪;银屑病治疗的进展[J];医学文选;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斌;李斌;;银屑病与肥胖新进展[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范平;张禁;黎超;;127例长期缓解的银屑病共同点调查分析[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郑厚峰;;根据三个基因分类的银屑病临床特征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涂彩霞;齐晓怡;;银屑病治疗的整体观——生活方式和饮食[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杨雪琴;;对银屑病30年的研究和认识[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6 付翔宇;陈宏;;银屑病的危险因素(摘要)[A];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王刚;;特殊类型银屑病的治疗[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沙海松;;陈凯教授对银屑病的中西医治疗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会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项目——银屑病中医药防治交流会暨赵炳南学术思想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1年

9 樊建勇;杨雪琴;张力军;刘秀清;;银屑病患者血中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mRNA的测定及其意义[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潘德海;张晓艳;郑占财;刘永生;;染发剂过敏诱发银屑病8例[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成学;烟酒与银屑病[N];中药报;2000年

2 牧童;银屑病怎样防[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记者严少卫;银屑病诊治应重视心理疏导[N];健康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海霞 吴大卫 夏厦;关爱银屑病患者[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郭艳丽;引起银屑病的4大因素[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6 本报记者 徐亚静;银屑病宁可不治莫乱治[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张英栋;治银屑病当重疗心[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8 记者 顾泳;上海银屑病发病率约0.2%[N];解放日报;2010年

9 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英栋;从系统理论解读汗对银屑病防治的重要性[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10 记者 田雅婷;我国银屑病患者仅15%接受正规治疗[N];光明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平;银屑病激发因素的调查与防治对策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2 李龙年;汉族人群与欧美人群银屑病易感基因的遗传异质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金海蓉;白藜芦醇脂质体凝胶对小鼠银屑病模型的治疗及经皮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4 吴文中;Th17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复方甘草酸苷对HaCaT细胞增殖和相关因子表达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陈曦;JAK/STAT信号通路与银屑病辨证分型的关联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姚凤鸣;插入/缺失变异与汉族人群银屑病关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栾超;NRIP1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初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8 丁旭;许铣教授学术思想及从肝肺论治银屑病传承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6年

9 张心瑜;皮肤镜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评估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10 张明;刘巧教授辩治皮肤病学术思想及治疗银屑病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军;银屑病临床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罗庆;银屑病社会心理因素调查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3 吉莉;银屑病患者的疾病感知和应激、应对[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任为;IL23R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银屑病易感性关联分析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5 田雅;527例银屑病住院患者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6 赵艳霞;银屑病的发病与治疗的回顾性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7 刘爱花;银屑病危险因素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8 梁兴龙;62例银屑病住院患者回顾性临床分析[D];汕头大学;2011年

9 李俊丽;银屑病治疗现状及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10 吕艳;阿维A对银屑病患者血脂影响的回顾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56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956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4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