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芝加哥天蓝与KOH涂片镜检对马拉色菌诊断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7-10-04 04:10

  本文关键词:芝加哥天蓝与KOH涂片镜检对马拉色菌诊断的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芝加哥天蓝涂片 KOH涂片 马拉色菌 真菌镜检


【摘要】:目的以培养作为诊断标准,比较芝加哥天蓝涂片镜检和KOH涂片镜检对马拉色菌诊断的阳性率、阅片耗时等方面差异。方法收集门诊可疑马拉色菌感染患者皮屑标本,同时做真菌培养、芝加哥天蓝涂片、KOH涂片,培养阳性的281份标本,对芝加哥天蓝涂片镜检和KOH涂片镜检阳性率、阅片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芝加哥天蓝可将马拉色菌的孢子或菌丝染成蓝色而皮屑等被染成浅紫红色杂质背景,阅片时间(70.99±12.61)s,KOH阅片时间(79.56±15.6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阳性的281例马拉色菌标本中芝加哥天蓝染色涂片镜检阳性193例,阳性率68.68%,KOH涂片镜检阳性179例,阳性率6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芝加哥天蓝涂片为马拉色菌的诊断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阳性率高、稳定性强、性价比好、结果易读取的检查方法。
【作者单位】: 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
【关键词】芝加哥天蓝涂片 KOH涂片 马拉色菌 真菌镜检
【分类号】:R756
【正文快照】: 马拉色菌是人体表嗜脂性常驻菌群,主要定植于头、面、颈、肩、胸、背等部位,可引起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并与特应性皮炎、银屑病有关联,目前已发现的马拉色菌包括14个属[1]。真菌培养和KOH涂片镜检是诊断马拉色菌感染传统的检查方法,真菌培养特异性高,但耗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丽莎;路永红;;马拉色菌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年07期

2 赵秀红,冉玉平,熊琳,周光平,山崎Masashi,坪井良治,小川秀兴;花斑癣患者皮屑中马拉色菌的巢式PCR法分析[J];西部医学;2004年01期

3 崔凡,刘维达;马拉色菌相关疾病及其治疗方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年08期

4 章强强;李莉;王家俊;;马拉色菌相关病例的探讨[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年03期

5 赵颖;章强强;;马拉色菌相关疾病的现状与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8年04期

6 冉玉平;;马拉色菌及其相关皮肤病诊治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年03期

7 王劲;陈志龙;;抗马拉色菌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年17期

8 陈义;宋道阳;张克佩;;马拉色菌生理生化特性及其致病性论述[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年08期

9 蹇强;姜文成;李可心;;马拉色菌相关疾病研究现状[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3年05期

10 蹇强;姜文成;李可心;;马拉色菌相关疾病研究现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欣;温海;施伟民;;马拉色菌菌种与不同皮肤病关系的实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冉玉平;;马拉色菌及其相关疾病——临床科研的思路与实践[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3 曹双林;庞艳华;符梅;傅琳玲;邵平;王学军;;马拉色菌毛囊炎中马拉色菌的病原流行病学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刘维达;崔凡;吕桂霞;沈永年;陈炜;;马拉色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王利洁;骆志成;郭隽;牛桃香;周晓黎;;82株马拉色菌分离株对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章强强;李莉;王家俊;;马拉色菌相关病例的探讨[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7 章强强;李莉;王家俊;;马拉色菌相关病例的探讨[A];华东六省一市第八次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崔凡;佘晓东;李筱芳;陈先进;沈永年;吕桂霞;刘维达;;马拉色菌在花斑癣色素改变中所起作用的研究[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9 吕桂霞;李筱芳;胡素泉;陈伟;徐宏彬;沈永年;刘维达;;汗斑患者皮损和耵聍中马拉色菌菌种分布的研究[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曹双林;徐圣经;符梅;张天一;沈永年;吕桂霞;刘维达;;三种唑类抗真菌药对马拉色菌超微结构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崔凡;马拉色菌在花斑癣色素改变中所起作用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2 陈菊萍;马拉色菌对培养人黑素细胞代谢及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科峰;微生物和中药对马拉色菌的抑菌性研究、临床效果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D];河南大学;2012年

2 王利洁;马拉色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脂酶活性的表达[D];兰州大学;2009年

3 王锰;马拉色菌局部感染豚鼠致病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4 赵正娟;脂溢性皮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面部马拉色菌菌种差异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5 王韵茹;微流芯片鉴定并分析马拉色菌属菌种基因型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赵颖;马拉色菌表型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与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许雪;昆明地区三种马拉色菌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山苍子油和抗真菌药物联合的体外药敏试验[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8 蔡永伟;花斑癣皮损处马拉色菌的分离鉴定与皮肤色素改变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68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968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4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