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848例激光治疗鲜红斑痣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19:11

  本文关键词:848例激光治疗鲜红斑痣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毛细血管瘤 鲜红斑痣 激光治疗 临床疗效 中国患者


【摘要】:背景:鲜红斑痣是常见的皮肤血管畸形病变,人群发生率0.5%,在我国有数百万患者。当前,治疗鲜红斑痣最有效的手段是脉冲染料激光,其也是迄今为止治疗鲜红斑痣的金标准,国内外在研究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方面,尚缺乏准确的结果和详细的阐述,尤其关于中国人群鲜红斑痣患者的确切疗效及影响因素,更需大样本量的数据支持来进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大样本量分析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中国山东人群鲜红斑痣患者(皮肤分型Ⅲ-Ⅳ)的疗效,及与其疗效相关的一些因素。材料及方法:在此项研究中,共收集了1027例由1999年4月至2014年4月来山东省皮肤病性病医院激光美容外科治疗的鲜红斑痣患者的信息,所有患者符合鲜红斑痣的临床诊断,最终有848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纳入了分析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研究中,所有患者都使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使用的激光仪为美国candela公司生产的V Bea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仪,其波长为595nm,脉宽为0.45至40ms,最大输出能量为6J,装备同步冷却系统(dynamic cooling device, DCD),冷却喷射时间30ms,冷却延迟时间20ms,能量密度和脉宽要依据患者的年龄、皮损区域、皮肤类型、和对激光的尝试反映来决定,大部分能量密度选择在8至12J/cm2,脉冲在1.5至1Oms。临床评估由皮肤科的一个独立的主任医师负责,其不参与入组患者的激光治疗,并对患者个人社会信息及临床病史完全不知,该主任医师根据患者激光治疗前后的照片显示的鲜红斑痣皮损的颜色、面积、增生性皮损的改变,来进行皮损恢复评估,即医生整体评估(Physician GlobalAssessment, PGA),评价标准为:无效,即皮损恢复程度面积25%;弱效,即皮损恢复程度25-50%;显效,即皮损恢复程度50-75%;痊愈,即皮损恢复程度75%。有效率等于痊愈、显效、弱效三者的百分率合计。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我们收集的患者关于激光疗效的相关因素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皮损区域、皮损面积、是否有增生性皮损及治疗次数。结果:有848名患者符合入组条件进入此项研究分析。848名患者的治疗次数范围为3至20次,治疗平均次数为6.2±3.8。在最后一次激光治疗之后,最少要跟进患者4个月的随访期,最长跟进患者的随访期为1年半。通过848名患者的随访,发现有42名患者在最后一次激光治疗后出现了色素沉着,不过在三个月后色素沉着可自行消退;有17名患者在激光治疗后出现色素减退。848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69.9%,痊愈率为6.3%。1岁以内的有效率最佳,高达93.9%,而50岁以上患者的有效率最低,仅为25%。我们发现位于面部解剖部位的颞部的有效率最高,达到75.3%,而四肢末端的有效率最低,仅为44.5%。皮损面积小于20cm2的患者疗效远远好于皮损面积大于80cm2的患者,前者有效率为73.8%,后者为53.2%。不伴增生性皮损的患者疗效为71.7%,要优于伴增生性皮损的患者疗效36.4%。而且治疗次数越多,皮损清除率越高。结论:中国人群鲜红斑痣患者对于激光治疗的有效率高,但是痊愈率低。而且对越早期进行脉冲染料激光干预,疗效越好,尤以1周岁以内的幼儿应及早治疗;另外疗效也与皮损的部位、大小、增生性损害有关,面部皮损的整体疗效要好于躯干及四肢,尤以颞部的疗效最好;皮损的面积越小,治疗效果也越好,无增生性皮损的患者疗效要好于有增生性皮损的患者。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还与患者的治疗次数有关,治疗次数越多的患者,相对疗效也越好。
【关键词】:毛细血管瘤 鲜红斑痣 激光治疗 临床疗效 中国患者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58.51
【目录】:
  • 研究生导师和课题指导小组介绍4-7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1
  • 主要符号对照表11-12
  • 第一章 前言12-15
  • 1.1 鲜红斑痣12-13
  • 1.2 脉冲染料激光13-15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15-18
  • 2.1 研究对象15-16
  • 2.2 治疗方法16
  • 2.3 评估方法16
  • 2.4 统计分析16-18
  • 第三章 研究结果18-25
  • 3.1 一般情况与疗效18-21
  • 3.2 年龄与PDL治疗PWS疗效的相关性21-22
  • 3.3 皮损部位与PDL治疗PWS疗效的相关性22-23
  • 3.4 皮损大小与PDL治疗PWS疗效的相关性23
  • 3.5 有无增生性皮损与PDL治疗PWS疗效的相关性23-24
  • 3.6 治疗次数与PDL治疗PWS疗效的相关性24-25
  • 第四章 讨论25-33
  • 第五章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8
  • 综述38-45
  • 参考文献43-4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5-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华;鲜红斑痣的激光治疗及护理[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孟德华,刘希华,田洪英,李宝玲,李冬梅;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幼儿鲜红斑痣216例[J];中国基层医药;2003年01期

3 谭军,吴东辉,钟茜,罗明灿;可调脉宽532nm激光治疗260例鲜红斑痣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05年03期

4 Lanigan S.W. ,Taibjee S.M. ,田中伟;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最新进展[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5年05期

5 赵友全;王亚利;范世福;张丽;顾瑛;;鲜红斑痣光谱测定系统与临床实验[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06期

6 赵士勇;;用于鲜红斑痣诊断的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7 陈抗;陈勇军;刘巧;翟培明;;泵浦式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161例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08期

8 苑凯华;;鲜红斑痣的激光治疗研究[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2年05期

9 陈军庞,周茂恒,王月华,邵玉兰,傅采芝,崔健力,郭鲁申;铜蒸气激光治疗鲜红斑痣[J];中国激光;1989年12期

10 顾锡荣;吴溯帆;王红叶;石杭燕;宋琳;张志民;王泽长;;溴化亚铜激光治疗鲜红斑痣[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199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霜雪;陈抗;陈勇军;;泵浦式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161例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钱辉;潘展砚;卢忠;项蕾红;;鲜红斑痣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在体检测[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冯微;;鲜红斑痣的治疗选择[A];2013年全国激光医学学术联合会议暨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整形美容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4 唐正喜;孙娜娜;;鲜红斑痣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A];2011年全国中医美容学术年会暨贵州省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激光医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宋为民;陈量;许爱娥;金宪强;;VPW532nm HELP-G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和病理分析[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金式伦;唐孟飞;朱卫星;方向东;;铜蒸汽激光治疗鲜红斑痣临床疗效报告[A];2006年浙江省整形外科与医学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唐明俊;;报道家族遗传性鲜红斑痣六例[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陈智勇;赵启明;陆海山;郭剑;;光动力学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观察[A];2009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黄乃艳;顾瑛;刘凡光;程刚;钟秋海;;光动力作用下鲜红斑痣血管中单态氧产量的数学模型分析[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智勇;赵启明;陆海山;郭剑;;光动力学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观察[A];2008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幼子;“鲜红斑痣”顽症被攻克[N];文汇报;2008年

2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激光美容中心主任 陈国璋教授;激光助美容之鲜红班痣[N];保健时报;2005年

3 记者 陆叶清 通讯员 陈祖亮 吴莹琛;激光治疗“鲜红斑痣”不留瘢痕[N];上海科技报;2010年

4 程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皮肤科医生;宝宝得了红胎记怎么办?[N];文汇报;2014年

5 张献怀 雷永升;三0四医院应用激光新技术整形[N];科技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勤;鲜红斑痣激光疗效测评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2 钱辉;共聚焦显微镜在鲜红斑痣激光治疗的疗效和预后的评价[D];复旦大学;2013年

3 李光;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4 李若虹;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5 黄乃艳;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及验证[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6 刘盛秀;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应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璇;鲜红斑痣治疗效果评估方法的研究及实现[D];苏州大学;2015年

2 张倩;金丝桃素光动力对鲜红斑痣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史纹豪;848例激光治疗鲜红斑痣患者的回顾性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4 曹梁;不同颜色分型鲜红斑痣畸形血管的形态学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吕岳华;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前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观察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6 姜延祺;强脉冲光治疗鲜红斑痣的能量分布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廖小华;反射光谱与荧光光谱技术在鲜红斑痣光动力诊疗中的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桃花;光动力疗法与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儿童面部鲜红斑痣的疗效比较[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9 王月云;鲜红斑痣皮肤的光学模型及其蒙特卡罗模拟[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侯占英;光动力学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78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978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f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