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遗传多态性控制的sHLA-G分泌能力与寻常型银屑病相关联
本文关键词:受遗传多态性控制的sHLA-G分泌能力与寻常型银屑病相关联
更多相关文章: 白细胞抗原-G 寻常型银屑病 基因多态性 分泌能力 地塞米松
【摘要】: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 PV)是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率约为1-3%,并具有很高的复发率。皮肤病变的特点是强烈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T细胞过度浸润。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银屑病具有遗传易感性,遗传因素在银屑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鉴于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免疫调节功能,推测]HLA-G可能在银屑病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人类白细胞抗原-G属于HLA-Ib类分子,其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它不同于HLA-Ⅰ类分子的显著特征是非常有限的多态性,HLA-G基因的原始转录产物经过选择性剪切,产生7种不同的mRNA,从而编码4种膜结合型蛋白分子(HLA-G1-4),3种可溶性蛋白质分子(HLA-G5-7)。 HLA-G在机体中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以导致长期免疫逃避或耐受。已有的研究表明,在某些病理条件下,HLA-G表达会被上调或者表达降低,其可能的机制还不清楚。但是研究表明,HLA-G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其表达。如先兆子痫、习惯性自发流产、自身免疫性疾病、哮喘等患者体内HLA-G表达异常,可能与HLA-G基因3’和5’端某些位点的多态性存在关联。 HLA-G作为免疫抑制分子,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可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具体的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体外建立了一种衡量细胞sHLA-G分泌能力的方法:即通过地塞米松(1μg/ml)诱导PBMC,48h时sHLA-G分泌水平。本课题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100正常对照和9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别围绕HLA-G基因上三个多态性位点(14bp片段插入/缺失、HLA-G*0105N多态性和HLA-G基因+3142C/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银屑病的关联,血浆中sHLA-G浓度的差异,地塞米松处理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PBMC后sHLA-G分泌能力的变化,及其14bp片段插入/缺失、HLA-G*0105N多态性和HLA-G基因+314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分泌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析因资料的方差分析以期阐明HLA-G多态性与寻常型银屑病关联及其可能机制。主要内容包括: 一、HLA-G基因14bp片段插入/缺失、HLA-G*0105N多态性与PV关联 通过分析HLA-G基因14bp片段插入/缺失、HLA-G*0105N多态性和HLA-G基因+3142C/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HLA-G基因14bp片段插入/缺失和HLA-G*0105N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寻常型银屑病易感性相关联。而HLA-G+3142C/G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位点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人群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 二、患者血浆中sHLA-G的浓度和PBMC的分泌能力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收集对照组100例和病例组98例银屑病患者的血浆及其PBMC,利用浓度为1μg/ml地塞米松分别处理银屑病患者(n=98)和正常人(n=100)1.5×106个PBMC后,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sHLA-G水平和两者sHLA-G分泌能力的变化。病例组和对照血浆sHLA-G水平和分泌能力的比较采用成组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患者血浆中sHLA-G含量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HLA-G分泌能力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sHLA-G水平可能是促进银屑病发生、发展一个因素。 三、多态性对血浆中sHLA-G的浓度和PBMC分泌能力的影响 研究发现HLA-G基因14bp片段插入/缺失多态性对血浆中sHLA-G的浓度没有影响,HLA-G*0105N多态性对血浆中sHLA-G的浓度有显著性影响,C/-基因型可以显著降低血浆中sHLA-G的浓度;HLA-G基因14bp片段插入/缺失和HLA-G*0105N多态性影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HLA-G分泌能力,+14bp/+14bp和+14bp/-14bp可以显著降低sHLA-G分泌能力,两种基因型的比率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C/-基因型可以显著降低sHLA-G分泌能力,C/-基因型在患者中的比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3142C/G基因型的分布对血浆中sHLA-G浓度和PBMC分泌能力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四、受其基因多态性影响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HLA-G分泌能力与银屑病关联 本研究通过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分析了HLA-G14bp片段插入/缺失、HLA-G*0105N多态性和HLA-G基因+314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血浆中sHLA-G浓度和分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其基因多态性控制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HLA-G分泌能力与银屑病关联。
【关键词】:白细胞抗原-G 寻常型银屑病 基因多态性 分泌能力 地塞米松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58.63
【目录】:
- 英文~.略词表5-7
- 中文摘要7-10
- Abstract10-14
- 前言14-17
- 第一部分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血浆中SHLA-G含量和地塞米松诱导PBMC分泌能力的变化17-36
- 引言17-20
- 材料与方法20-26
- 结果26-32
- 结论32-33
- 讨论33-36
- 第二部分 HLA-G基因多态性对其分泌能力的影响分析36-70
- 引言36-38
- 材料与方法38-49
- 结果49-64
- 结论64-65
- 讨论65-70
- 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79
- 综述79-97
- 参考文献90-97
- 附录97-9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97-98
- 致谢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娜,李宝全;可溶性HLA-Ⅰ类分子与自身免疫性疾病[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年08期
2 黄承芳,吴雄文;sHLA-I研究进展述评[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李正原,陈规划,陆敏强;肝移植后血清可溶性HLAI类抗原的变化[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4年03期
4 卢小玲,吴雄文,翁秀芳,梁智辉,李青,龚非力;sHLA-A*2402融合蛋白的制备与特性研究[J];现代免疫学;2005年02期
5 黄进华,廖朝晖,杨盛波;湖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可溶性HLA-Ⅰ类抗原的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年04期
6 吴俊玲;血液成分中的可溶性HLA-Ⅰ类、HLA-Ⅱ类及Fas配体:可解释同种输血的免疫调节[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9年05期
7 兰炯采,吴涛,周华友,张印则,魏亚明,赖植发,曹琼,杨全科,武大林,刘忠;可溶性HLA-I检测技术和贮存血中可溶性HLA-I的浓度变化观察[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4年03期
8 房崇芸,吴雄文,梁智辉,陈浩,韩军艳,黄亚非,龚非力;可溶性组织相容白细胞抗原诱导自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耐受作用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07期
9 杨海平;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可溶性HLA-Ⅰ类抗原升高[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7年03期
10 兰炯采,吴涛,张国鹏,周华友,魏亚明,张印则,曹琼,武大林,刘忠;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sHLA-Ⅰ在不同贮存成分血中的浓度[J];中国输血杂志;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琳;王昭;;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血清sHLA-G表达水平的研究[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2 汪明华;李恒进;;寻常型银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初探[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林新瑜;何飞;董丹丹;李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杜华;许旭峰;;寻常型银屑病与骨代谢相关指标的检测及意义[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张凤川;张英杰;王平;宋晓燕;;寻常型银屑病治愈后临床随访分析[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宋联进;胡雪慧;高天文;马翠玲;;三联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陈昭海;邹运花;;0.05%地荼德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98例临床疗效报告[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周冬梅;;白u,
本文编号:991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991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