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 脑缺血 神经功能 核因子-κB p 康复蛋白
【摘要】:目的 :观察核因子-κB p50(nuclear factor-κB subunit p50,NF-κB p50)特异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抑制NF-κB p50后,炎症因子TNF-α及相关康复蛋白Reelin、突触素、Lingo-1表达的变化,进一步观察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的变化。方法: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n=6)、缺血组(I组,n=18)、PDTC干预组(P组,n=18)。脑缺血模型采用永久性MCAO法。P组的大鼠在造模后30 min进行腹腔注射PDTC(100 mg/kg),每天1次。S组大鼠于第3天处死,I组和P组大鼠分别于1、3、7 d处死。用Longa评分对3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进行评估,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缺血海马NF-κBp50、TNF-α、Reelin、突触素蛋白的表达,用HE染色方法观察3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形态,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ingo-1在脑组织内的表达情况。结果:1P组及I组大鼠Longa评分较S组均有所升高,术后第1天和第3天P组较I组Longa评分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7天,P组较I组显著降低(P0.05)。2I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出现异常,而P组大鼠中,海马神经元细胞的结构基本保持正常。3术后1、3天,I组和P组大鼠缺血海马中NF-κB p50较S组升高(P0.05),但P组NF-κB p50表达较I组降低(P0.05);术后7天,3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4术后1、3、7天,I组和P组大鼠TNF-α表达较S组升高,但P组TNF-α较I组降低(P0.05);5术后第1、3天,P组大鼠缺血海马中突触素和Reelin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I组(P0.05),第7天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大鼠脑组织内可见少量Lingo-1阳性细胞表达,P组大鼠脑组织内Lingo-1阳性细胞数在第7天时明显低于I组。结论:PDTC可改善神经功能,维持海马神经元正常形态,这可能与其抑制NF-κB p50表达,减少TNF-α等相关炎症因子生成及调节Reelin、突触素及Lingo-1表达有关。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 脑缺血 神经功能 核因子-κB p 康复蛋白
【基金】:重庆市教委资助项目(编号:KJ130306) 重庆市渝中区科委资助项目(编号:20130140) 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资金资助项目(卫办医政函【2012】649号)
【分类号】:R743.3
【正文快照】: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的特点。参与脑缺血性损害的机制复杂,涉及多因素多环节,其中炎性反应是最关键的因素及环节之一[2]。因此抗炎性反应药物可能是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脑损害的有效的方法。有研究报道,在缺血模型试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媛媛;李斐;曹晓华;金星明;颜崇淮;田英;沈晓明;;生命早期前爪感觉和精细动作剥夺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7期
2 B Bower;甘人;;组织移植能恢复大鼠的记忆力[J];吉林医学;1989年03期
3 邱一华,彭聿平,戴丽,黄慧伟,马红萍,沈卫星;不同抗原制备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研究[J];南通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4 王毅刚;王允;孙晓晶;张探;秦伟;谷淑玲;;大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改进的实验研究[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5 刘春;宋成云;王旭;朱顺星;;不同剂量青霉素致SD大鼠癫痫的实验研究[J];交通医学;2011年02期
6 陈林;罗永杰;熊毅;;脑梗死急性期SD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变化特点的实验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年06期
7 王小平;朱奇;季莘;高超;丁亦青;李春建;;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SD大鼠神经组织之钙镁铁锌铜[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3年01期
8 刘爱军,孙伟建,丁日高,张永祥,周文霞;全脑照射治疗大鼠癫痫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3年06期
9 王德贵,田迎霞,宋焱峰,张福康,张朗;Wistar大鼠空间参考记忆的年龄和性别差异[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9期
10 马学玲;王心蕊;江新梅;陈柏竹;李霞;刘亢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移植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行为学变化(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宇浩;汪昕;;睾酮对大鼠癫痫发作的影响机制的探讨[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高英;沈爱国;;β-1,4-GalTI在Lewis大鼠急性EAE模型中的初步研究[A];2008年全国糖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8年
3 高英;沈爱国;;β-1,4-GalT-Ⅰ在Lewis大鼠急性EAE模型中的初步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路蔚;王新平;张文治;阎晓玲;张向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王超;吴鹤鸣;井小荣;梁秦川;郭恒;高国栋;张华;;皮层电刺激对抑制氯化铁模型大鼠癫痫发作和改善行为学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王俊;谢俊霞;;6-OHDA单侧损毁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与铁浓度的变化[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杨丽平;赵敬湘;王蕴芳;南雪;白慈贤;李露斯;裴雪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大鼠脑胶质瘤的生长[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胡豫;周薇;王华芳;魏文宁;;组织因子在大鼠脑微血管血栓形成中的表达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梁益;孙红斌;;慢性LPS模型的制作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李佳;张旭;;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影响[A];2011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万姗姗 记者 王春;转基因“聪明大鼠”学得快记得牢[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夕;曹晓华:制造聪明老鼠[N];北京科技报;2009年
3 张建松;NR2B转基因 “聪明大鼠”诞生[N];大众科技报;2009年
4 ;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抗氧化酶有影响[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少兵;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镇痛疫苗应用于大鼠的安全性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张建伟;大鼠急性切割痛过程中焦虑样行为的产生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李妍;活血及利水中药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干预作用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赵丽霞;miR-137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王超;皮层电刺激对抑制大鼠癫痫发作和改善行为学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6 徐涛;经颅重频磁刺激对SD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影响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7 邓祥发;对氨基水杨酸钠(PAS-Na)对锰致大鼠大脑边缘系统损伤的干预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8 董钊;一种新型的清醒状态血管源性头痛大鼠模型的建立与鉴定[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9 张杨;持续机械刺激对大鼠背根神经节TRPV4通道的影响和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刘刚;大鼠C6胶质瘤模型的USPIO磁共振成像特点及建立大鼠放射性脑坏死模型的初步探索[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哲;两种品系大鼠诱导急性运动性轴索型神经病动物模型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2 王娴默;大鼠实验性糖尿病和脑梗死模型的建立及其指标的检测[D];昆明医学院;2008年
3 计义正;帕金森病大鼠丘脑束旁核电信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4 张宝华;侧脑室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5 李俊雅;脑脉一号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王海峰;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的表达[D];浙江大学;2004年
7 张晓天;联合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pLXSN-bcl-2基因治疗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疗效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8 马良;早期环境对大鼠远期发育行为及HPA轴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9 刘慧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损伤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10 路雅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29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029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