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重复神经电刺激特点

发布时间:2017-10-14 06:01

  本文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重复神经电刺激特点


  更多相关文章: 肌萎缩侧索硬化 重复神经电刺激


【摘要】: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重复神经电刺激(RNS)特点,及其在ALS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05-2009-04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门诊或住院确诊或拟诊的ALS患者101例,另选择同期门诊就诊的非ALS肌肉萎缩患者40例为对照。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肌电图和RNS检查。比较ALS患者和非ALS肌萎缩患者RNS阳性率的差异。比较ALS患者不同神经RNS阳性率及递减幅度差异,并分析性别、年龄、病程、尺神经波幅、临床疾病分级对RNS阳性率的影响。结果 (1)ALS患者和非ALS肌萎缩无力患者RNS检查低频递减阳性率分别为53.5%和7.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未出现高频递增患者。(2)所检测神经低频递减阳性率从高至低依次为腋神经(30.6%)副神经(25%)桡神经(15.5%)尺神经(7.8%)面神经(1.0%)胫神经(0%)。(3)ALS患者RNS检测低频递减阳性率与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疾病分级无关(均P0.05),肢体起病者较球部起病者RNS低频递减阳性率高(P0.05)。结论 ALS患者RNS检测低频递减阳性率较非ALS肌无力萎缩患者高,RNS检测有助于AL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ALS患者RNS检测低频递减阳性与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疾病分级均无关。
【作者单位】: 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 重复神经电刺激
【分类号】:R744.8
【正文快照】: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最常见的一种运动神经元病,成人发病,选择性地侵犯上下运动神经元,患者常在发病后3~5年内死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LS患者神经肌肉接头亦有受累,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肯定。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傅丽兰;肌萎缩侧索硬化的重复神经电刺激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光,郭玉璞;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及治疗[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4期

2 吕传真,蒋雨平;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标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年03期

3 樊东升;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诊断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01年12期

4 丁桃英,路伟;肌萎缩侧索硬化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陕西医学杂志;2002年05期

5 庄立,汤晓芙,樊东升,许贤豪,李本红,杜华,蒋景文;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膈肌运动诱发电位[J];中华内科杂志;2002年04期

6 李志军;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2年03期

7 吴文斌,郑永玲,胡常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治疗[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2年02期

8 王常欣,周广福,亓法英,王玲玲;肌萎缩侧索硬化180例临床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2年06期

9 郑永玲,吴文斌,胡常林;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年02期

10 周飞华,徐海峰,雷革胜;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药物:力如太[J];医药导报;200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惠芳;樊东升;沈扬;张俊;张华纲;鲁明;王小飞;康德宣;;肌萎缩侧索硬化115例院前误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罗永梅;;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及对策[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韩立影;方琪;;自噬在肌萎缩侧索硬化中的生物学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季滢;卫玲;邓敏;汪凯;樊东升;;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认知改变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李如奎;;肌萎缩侧索硬化[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施天明;丁美萍;;53例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诊断过程分析[A];2007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李晓光;崔丽英;张江鹄;;肌萎缩侧索硬化易感基因研究进展及展望[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苏宗权;吴志英;王柠;;肌萎缩侧索硬化致病基因研究新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张俊;徐迎胜;郑菊阳;张朔;康德tD;樊东升;;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痛觉通路的传导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解自行;黄红云;陈琳;郗海涛;张峰;刘彦铖;;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药物治疗进展[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晓光;“渐冻人”治疗不要轻信广告[N];大众卫生报;2007年

2 李晓光;渐冻人治疗 不能轻信广告[N];健康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安;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药物治疗进展[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2 殷飞;肌萎缩侧索硬化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7年

3 王家伟;肌萎缩侧索硬化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冯俊强;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与治疗[D];吉林大学;2011年

5 段枫;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病例分析及病因研究[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6 施天明;53例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诊断过程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7 卢福昌;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与肌电图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甘正佩;肌萎缩侧索硬化中医证候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缑元冲;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10 谢彤;中国汉族特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029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029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d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