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神经内科560例住院眩晕患者临床特征分析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02:44

  本文关键词:神经内科560例住院眩晕患者临床特征分析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眩晕 病因 临床特征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眩晕患者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以头晕为主诉住院的560例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头CT/MRI,TCD、CA、Dix-Hallpike试验、前庭功能等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征及病因探讨。结果:(1)本组560例眩晕患者病因构成为:前庭中枢性眩晕400例(72%);前庭周围性眩晕91例(16%);心因性眩晕17例(3%);全身系统疾病相关性眩晕16例(3%);原因不明性眩晕36例(6%);(2)男性患者322例(57.5%),女性患者238例(42.5%),各类眩晕疾病的男女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727,P0.05);(3)年龄最小的15岁,年龄最高92岁,平均年龄为61.04岁,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0~69岁年龄段,各类眩晕疾病的年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081,P0.05);(4)常见12种眩晕疾病眩晕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695,p0.05);各类眩晕疾病与体位改变的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5.298,P0.05);(5)常见伴随症状依次为:恶心、呕吐451例(80.5%);视物旋转325例(58%);头痛201例(35.9%);眼震120例(21.4%);耳鸣83例(14.8%);听力下降29例(5.2%);(6)合并疾病暴露率依次为: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暴露率分别为66.8%、48%、41.6%、36.07%、33.9%、29.1%、25.2%,结果显示既往病史中各类疾病为与眩晕疾病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x2=15.452,P0.05)。(7)头MRI/CT结果:脑内多发腔隙性脑梗死221例(39.5%);其次为小脑梗死112例(20%)、脑干梗死77例(13.7%)、正常66例(11.8%)、其他(15%);(8)TCD检查结果以血管狭窄为主要阳性结果;前庭中枢性眩晕233例(41.6%),其次为前庭周围性眩晕15例(16.5%)、全身系统疾病相关性眩晕2例(12.5%);CA检查结果表现形式分为4种:正常、颈部动脉斑块形成、颈部血管及后循环血管狭窄、先天性双侧椎动脉发育不良,颈部动脉斑块形成,共计406例(72.5%),其次为血管狭窄、椎动脉发育不良、正常,各208例(37.1%)、124例(22.1%)、123例(22%)。结论:眩晕患者中,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前庭中枢性眩晕、前庭周围性眩晕、原因不明、心因性眩晕、全身系统疾病相关性眩晕:眩晕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0-69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眩晕疾病性别差异在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心因性眩晕最为明显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以中年组更突出;眩晕患者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为恶心、呕吐,其次为其次为视物旋转、头痛、眼震、耳鸣、听力下降。眩晕持续时间以及与体位改变的相关性对于眩晕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眩晕疾病中最常见的合并疾病为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且既往病史中各类疾病与眩晕疾病具有相对独立性;头MRI/头CT以及TCD/CA对于前庭中枢性眩晕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CA检查以动脉斑块形成发病率最高,椎动脉发育优势在眩晕疾病中需得到进一步重视。
【关键词】:眩晕 病因 临床特征 诊断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1
【目录】:
  • 前言4-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3
  • 英文缩略词表13-14
  • 第1章 绪论14-16
  • 第2章 文献综述16-27
  • 2.1 眩晕的定义与分类16-17
  • 2.2 流行病学特点17-18
  • 2.2.1 患病率17-18
  • 2.2.2 与年龄、性别的关系18
  • 2.3 病因与发病机制18-19
  • 2.3.1 眩晕疾病病因学分析18-19
  • 2.3.2 眩晕解剖学基础及发病机制19
  • 2.4 常见眩晕疾病的临床表现19-22
  • 2.4.1 前庭系统中枢性眩晕19-21
  • 2.4.2 前庭周围性眩晕21-22
  • 2.4.3 非前庭系统性眩晕22
  • 2.5 辅助检查22-24
  • 2.5.1 影像学检查22-23
  • 2.5.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3
  • 2.5.3 脑干诱发电位23
  • 2.5.4 Dix-Hallpike试验、滚转试验(Rollmaneuver)23
  • 2.5.5 耳鼻喉科相关辅助检查23-24
  • 2.5.6 其他辅助检查24
  • 2.6 眩晕的诊断24
  • 2.7 眩晕的治疗24-25
  • 2.7.1 病因治疗24
  • 2.7.2 对症治疗24-25
  • 2.8 小结25-27
  • 第3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27-31
  • 3.1 研究对象27
  • 3.1.1 纳入标准27
  • 3.1.2 排除标准27
  • 3.2 研究方法27-30
  • 3.2.1 入选患者基本情况27
  • 3.2.2 基本资料收集27-28
  • 3.2.3 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8-30
  • 3.3 统计学分析30-31
  • 第4章 结果31-45
  • 4.1 眩晕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分析31-36
  • 4.1.1 本组眩晕患者病因分类31-33
  • 4.1.2 性别33-34
  • 4.1.3 年龄34-36
  • 4.2 眩晕患者临床症候特点结果统计36-40
  • 4.2.1.常见眩晕疾病持续时间分布36-37
  • 4.2.2 与体位改变相关性统计结果37
  • 4.2.3 伴随症状统计结果37-40
  • 4.3 既往病史统计结果40-41
  • 4.4 眩晕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分析41-45
  • 4.4.1.头颅MRI或CT结果统计分析41-42
  • 4.4.2 眩晕患者TCD结果统计分析42
  • 4.4.3 眩晕患者CA结果统计分析42-45
  • 第5章 讨论45-51
  • 5.1 眩晕疾病性别、年龄流行病学分析45-46
  • 5.2 眩晕疾病临床症状特点分析46-48
  • 5.3 眩晕疾病与合并疾病相关性分析48
  • 5.4 眩晕疾病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分析48-49
  • 5.4.1.头颅MRI或CT结果统计分析48
  • 5.4.2 眩晕患者TCD、CA结果统计分析48-49
  • 5.5 眩晕病因学分析49-51
  • 第6章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7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7-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旭;;国内神经科眩晕诊断现况及对策[J];中国卒中杂志;2015年05期

2 桑文文;洪渊;张欢;徐志伟;王伟英;李珊珊;焉双梅;杨旭;;以"孤立性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后循环梗死1例临床报道[J];中国卒中杂志;2015年05期

3 蔡春霞;;2169例眩晕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4 卢万俊;仇圣刚;彭剑;;椎动脉迂曲与后循环脑缺血的关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12期

5 华驾略;李焰生;Lempert T;Olesen J;Furman J;Waterston J;Seemungal B;Carey J;Bisdorff A;Versino M;Evers S;Newman-Toker D;;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Barany学会及国际头痛学会共识文件[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3年03期

6 李婧;陈忠云;徐志伟;李珊珊;刘兴建;吴子明;杨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3年04期

7 粟秀初;孔繁元;黄如训;;进一步提升眩晕、头晕和头昏诊疗工作中的理性共识[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年11期

8 朱立菁;孙家兰;孙鉴;杨萍华;黄澍;江梅;;老年阵发性单纯性眩晕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28期

9 邢锦;何文;;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10 张超成;左勤学;何劲松;谭湘明;华力明;;多发性硬化症临床表现与MRI分析[J];医学综述;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1058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058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5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