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动态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16:23

  本文关键词: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动态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 动态血压


【摘要】:背景和目的: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ML)影像学上表现为脑白质疏松(LA)。LA主要引起认知障碍、抑郁、步态异常等临床症状,并且具有可能预测颅内或颅外缺血性事件的发生以及影响脑卒中预后等[1-2]。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动态血压变化规律,希望能够为早期地预防该病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以2013年1月到2013年10月期间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6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MRI结果,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监测患者的血压水平,记录动态血压各参数。 结果: (1)重度组高血压发生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收缩压、最高及最低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24h最高舒张压、白昼及夜间的平均动脉压、血压负荷值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夜间平均动脉压、24h最高舒张压、夜晚收缩压标准差、LDL是WML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是WML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夜晚收缩压标准差增高是WML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缺血性脑白质病变 动态血压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
【目录】:
  • 致谢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英文缩略词表9-11
  • 目次11-12
  • 1. 前言12-14
  • 2. 对象和方法14-18
  • 2.1 研究对象与排除标准14
  • 2.2 方法14-18
  • 3. 结果18-25
  • 3.1 两组间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等比较18-19
  • 3.2 收缩压以及舒张压与脑白质变性程度的关系19-23
  • 3.3 回归分析23-25
  • 4. 讨论25-27
  • 5. 结论27-28
  • 参考文献28-31
  • 综述31-42
  • 参考文献38-42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洪志,屈传强;Binswanger病的诊断[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年06期

2 高阳;;缺血性脑白质病变[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06期

3 刘伟;于逢春;朱慧萍;冯浩;;昼夜动态血压变化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03期

4 孙晓;佟浩;张曼;王晓航;;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影响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年06期

5 詹丽璇;徐恩;;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研究进展[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08年03期

6 任菁;高永红;张英;;血压昼夜节律对老年脑白质疏松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1127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127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d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