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脑出血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脑出血 血清铁 血清铁蛋白 血清转铁蛋白 血清铜蓝蛋白 肺部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摘要】:一.研究背景和目的脑出血(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是致死率、致残率最高的脑血管病,在全球每年累及超过一百万人,但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很少[1-5]。脑出血后的转归取决于原发性损害(如机械损伤、血肿扩大和脑疝等)和继发性损害(如细胞调亡、炎症、坏死和红细胞裂解以及脑水肿形成[6]。近年来,相关的动物实验结果证实,红细胞裂解产物(特别是铁)具有毒性,可能是脑出血后脑损伤的重要原因。脑出血后大约24小时红细胞开始分解,持续许多天,分解产生的血红蛋白具有细胞毒性。血红蛋白的降解产物血红素、铁都具有细胞毒性,通过产生自由基和氧化应激损害引起神经元的死亡[6-11]。但是目前大多数研究关注脑组织铁相关蛋白的变化,对血清铁相关蛋白的变化规律仍不清楚。而且脑出血患者因出血后脑组织铁含量急剧增加,使继发性损伤加重,导致患者脑水肿加重,意识障碍时间延长,出现肺部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亦是脑出血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诱因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使其成为临床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而其抗生素的准确使用受到大多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研究目的:1、研究脑出血后血清铁相关蛋白的变化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筛选脑出血预后及严重程度的指标。2、揭示我院NICU现有肺部感染细菌谱的特点及耐药情况,进而提高NICU病房肺部感染的防治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研究方法:1、前瞻性纳入2013年05月~2014年08月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脑出血病人。符合入选标准共102例,因2例参与者失访,共收集100例参与者。按随访3个月后患者预后情况分组为预后较好组(n=41)及预后较差组(n=59)。同时收集75例正常患者为对照组,正常患者指排除脑出血,同时符合本试验排除标准者。为同时期在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脑膜瘤及神经鞘瘤的参与者。观察记录入院时参与者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冠心病、卒中病史、吸烟病史、饮酒史、体温、收缩压、舒张压、影像学数据(出血部位、是否破入脑室、出血量),实验室数据(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血糖、纤维蛋白原)。并计算gcs、nihss、ich评分,检测发病第1天、第3天、第7天时、14天、21天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血清转铁蛋白、血清铜蓝蛋白浓度。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2组之间的比例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测试。连续变量表示为平均值(sd)或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并进行t或mann-whitney检验。各时间点(1、3、7、14、21天)生物标志物水平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用非参数检验评估。2、回顾性观察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入住我院nicu的234例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按其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158例(试验组)、非肺部感染组76例(对照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入院gcs评分、出血量、吸烟、昏迷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nicu时间、治疗方式等。并对肺部感染组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多重感染、耐药情况进行分析。试验结果:1、2013年5月-2014年8月共100例脑出血参与者纳入研究;90天随访时预后不佳参与者(mrs≥3):59例,占59%;共14例参与者死亡,占14%。预后不佳组入院时血清铁、血清转铁蛋白较预后较佳组降低(p0.05),而血清铁蛋白在预后不佳组升高明显(p0.05)。在并发症方面,两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较高(94.9%vs.75.6%),但预后不佳组感染率仍比预后佳组增高(p=0.012)。同时89例肺部感染组入院时血清铁较11例无肺部感染组降低(p0.05,而血清铁蛋白在肺部感染组升高明显(p0.05)。2、预后不佳、预后佳与对照组比较:预后不佳组、预后佳组在1天、3天、7天、14天、21天血清铁、血清转铁蛋白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预后不佳组、预后佳组1天、3天、7天、14天、21天血清铁蛋白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但预后不佳组、预后佳组1天、3天、7天、14天、21天血清铜蓝蛋白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预后不佳组与预后佳组相同时相点比较,除血清铁浓度在第3天、第14天有差异外(p0.05或p0.01),余均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3、破入脑室、未破入脑室与对照组比较:破入脑室组、未破入脑室组1天、3天、7天、14天、21天血清铁、血清转铁蛋白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破入脑室组、未破入脑室组1天、3天、7天、14天、21天血清铁蛋白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但破入脑室组、未破入脑室组1天、3天、7天、14天、21天血清铜蓝蛋白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破入脑室组、未破入脑室组相同时相点比较除血清铁蛋白、血清转铁蛋白浓度在第14天有差异外(p0.05或p0.01),余均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4、出血量≥30ml组、出血量30ml组与对照组比较:出血量≥30ml组、出血量30ml组1天、3天、7天、14天、21天血清铁、血清转铁蛋白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出血量≥30ml组、出血量30ml组1天、3天、7天、14天、21天血清铁蛋白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但出血量≥30ml组、出血量30ml组1天、3天、7天、14天、21天血清铜蓝蛋白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出血量≥30ml组、出血量30ml组相同时相点比较除血清铁浓度在第3天、7天、21天,血清转铁蛋白浓度在第1天、3天、7天有差异外(p0.05或p0.01),余均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5、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治疗组、保守治疗组1天、3天、7天、14天、21天血清铁、血清转铁蛋白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手术治疗组、保守治疗组1天、3天、7天、14天、21天血清铁蛋白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但手术治疗组、保守治疗组1天、3天、7天、14天、21天血清铜蓝蛋白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治疗组、保守治疗组相同时相点比较除血清铁浓度在第1天、3天、21天,血清铁蛋白浓度14天,血清转铁蛋白浓度在第1天、3天、7天、14天有差异外(p0.05或p0.01),余均未见有统计6、234例脑出血患者中,158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67.5%,76例患者没有发生肺部感染。7、多重感染者为61例,占感染的38.6%;合并2种病原菌感染的患者者为26例,占感染的16.5%,合并3种病原菌感染者19例,占感染的12.0%;大于3种病原菌感染者16例,占感染的10.1%。8、脑出血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组预后较未合并肺部感染组差(p0.05)。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组较无肺部感染组在年龄、吸烟率方面明显升高(p0.05)。肺部感染组昏迷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nicu住院时间均较无肺部感染组明显延长(p0.05)。9、在158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标本中,分离出219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93株,占病原菌的88.2%;革兰阳性菌13株,占病原菌的5.9%;真菌13株,占5.9%。10、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完全敏感。真菌对伏立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均无耐药性。结论:1、脑出血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入院时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与患者的预后相关。而且脑出血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入院时血清铁、血清铁蛋白与患者是否出现肺部感染相关。脑出血后第1、3、7、14、21天血清铁、血清转铁蛋白浓度较正常对照组降低,而血清铁蛋白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升高,铜蓝蛋白浓度不变;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可作为脑出血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2、肺部感染与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病原菌多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株多见,因此,结合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是关键。
【关键词】:脑出血 血清铁 血清铁蛋白 血清转铁蛋白 血清铜蓝蛋白 肺部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4
【目录】:
- 缩略语表4-5
- 英文摘要5-9
- 中文摘要9-13
- 第一章 前言13-15
- 第一部分:脑出血后血清铁相关蛋白变化规律的研究13-14
- 第二部分: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及新近的细菌学分析14-15
- 第二章 脑出血后血清铁相关蛋白变化规律的研究15-37
- 2.1 资料和方法15-19
- 2.2 结果19-35
- 2.3 讨论35-37
- 第三章 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及细菌学分析37-44
- 3.1 资料和方法37-38
- 3.2 结果38-42
- 3.3 讨论42-44
- 全文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8
- 文献综述 脑出血后铁相关蛋白的临床研究进展48-57
- 参考文献53-57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57-58
- 附件58-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筱坤;林彭新;王亦秋;吴观运;;62例婴幼儿血清铁蛋白测定[J];兰州医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2 徐东波,罗泽民,皮惠兰;225例恶性肿瘤血清铁蛋白测定结果分析[J];癌症;1987年05期
3 吴琦,林宝爵;供血员和非供血员血清铁蛋白的放射免疫测定[J];江苏医药;1987年04期
4 吴加惠;关湘;潘明富;张顺超;许汝福;;868例小儿血清铁蛋白测定分析[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89年02期
5 游开绍;赵子庆;林曰铣;谢志淳;林好学;;福州市414名小儿血清铁蛋白含量的测定[J];福建医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6 夏正坤;孙安琪;过国英;王国洪;;血清铁蛋白在小儿感染时的变化[J];金陵医院院刊;1990年02期
7 李纯杰;谢蓉星;银措;;人血清铁蛋白含量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变化规律[J];高原医学杂志;1991年02期
8 张庆锋;刘桂芬;刘淑英;;放射免疫法测定恶性疾病血清铁蛋白89例分析[J];河北医药;1993年06期
9 刘青,张瑾,张爱军,韩翠华;早、中期妊娠妇女血清铁蛋白水平观察[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0年01期
10 胡若愚,叶飞,詹乾钢,丁建仁,周国忠;血清铁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蓉;张燕香;;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清铁蛋白检测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刘洪浙;王赴友;金花;张宝军;牛世良;代越冰;冯长坤;;速滑与短道速滑运动员血清铁蛋白测定与分析[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严乐义;刘绣云;余小鸣;李富茹;苏燕莉;;北京市某校小学生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初步调查[A];中国营养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4 蓝俊伟;林小春;庄捷秋;林瑞霞;;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和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血清铁蛋白变化相关分析[A];2011年华东六省一市风湿病学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连帆;;血清铁蛋白对成人Still病的诊断价值[A];首届全国中青年风湿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周怡芳;李彩凤;何晓琥;;血清铁蛋白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活动性及预后判断的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7 孙建琴;Ahluwalia N;Pfitzenmalar C;;血清铁蛋白测定的滤纸斑点法与常规测定方法的比较[A];中国营养学会第八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8 席睿;卢艳馨;彭云霞;;血清铁蛋白,酸性铁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A];第三届全国核素显像暨核素治疗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张铁;王学敬;马海波;曹永彤;;血清铁蛋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10 陈建萍;袁辉;梁平;刘燕;康云平;;成人健康人群血清铁蛋白参考值范围的探讨[A];2012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殷继永;蛋白质芯片技术定量检测血清铁蛋白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方法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超;脑出血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熊小j,
本文编号:1134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134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