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节段受累平山病的临床、电生理与影像学特点分析
本文关键词:多节段受累平山病的临床、电生理与影像学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EMG呈多节段受累平山病患者的临床、电生理与影像学特点,分析多节段受累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6年4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经临床和EMG检查诊断为平山病者共82例,其中15例EMG呈多节段受累,对其EMG表现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5例(18.3%)多节段受累的平山病患者均为男性,青少年起病,其中7例(8.5%)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除颈段外,最常累及的节段为延髓段(13例,86.7%),其次为腰骶段(7例,46.7%),累及胸段者最少(5例,33.3%)。多节段受累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及影像学资料与仅有上肢受累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未发现与多节段受累相关的因素。对部分患者随访后发现其预后良好。结论平山病患者可以出现EMG多节段受累,但其机制尚不明确。
【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中心;
【分类号】:R744
【正文快照】: 平山病又称为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是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首先报告并以其名字命名的一类具有自限性的良性运动神经元疾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临床上与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表现相似,但多于发病后2~5年进入稳定期,因而预后明显优于前者[1]。神经电生理技术在平山病的诊断中起到至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志华;王训;韩咏竹;喻绪恩;徐银;严彦;石永光;高伟明;孙丹丹;;平山病2例报道[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1年01期
2 张兰慧;阎玉明;黄建军;;平山病的影像特征浅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年06期
3 李志军,胡晓晴;平山病[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4年01期
4 裴新龙;韩鸿宾;谢敬霞;宋国军;付瑜;;平山病的动态磁共振成像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年08期
5 孙小添;马英;;平山病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21期
6 吴永胜;;平山病误诊4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15期
7 李靖;苏净;;平山病的临床与肌电图分析[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8 李玉莲;万慧;张丽;胡火有;;平山病1例报告[J];江西医药;2008年09期
9 刘静;孙红斌;;平山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年04期
10 邸军;李娜;李秋香;赵哲;沈宏锐;崔建岭;胡静;;12例平山病临床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艳;胡晓辉;宋伟;赵璧;盛丽琴;周东;商慧芳;;31例平山病临床特点、磁共振成像和电生理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韩鸿宾;徐晓娟;高慧;清源;侯超;樊东升;付瑜;孙宇;;平山病影像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韩鸿宾;;平山病影像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潘旭东;隋艳玲;;平山病的鉴别诊断[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陈为安;张扬;毕涌;;平山病肌电图与影像特征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沈沸;曹雯玮;朱莹;林智;冯智英;;平山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邵蓓;王汛;倪佩琦;王美豪;李又成;;平山病的临床与电生理及影像学特征(附5例报告)[A];2009香港-北京-杭州内科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余建军;裘俊幼;朱春霞;;平山病8例临床和电生理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万赛英;谭峰;黎鸣;李归宿;吴海科;王金良;黄涛;陈文霖;;15例平山病的临床、肌电图及影像学分析[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傅瑜;徐迎胜;郑菊阳;张朔;樊东升;;多点刺激法运动单位数目在平山病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罕见病并非都不可治愈[N];健康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殷骏;屈颈位MRI与动力位F波在平山病临床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吴yN炜;平山病患者手术干预前后皮层活化特点及发病机制的探索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丽;平山病的临床、电生理、影像学及基因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2 蓝文彬;平山病的外科治疗[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3 游丰源;X线征象筛查平山病的方法及其价值[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4 张茗;平山病患者临床及血IL-4 mRNA和IgE的表达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74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174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