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缺血性卒中后便秘的疗效观察
本文关键词:针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缺血性卒中后便秘的疗效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针灸 生物反馈 缺血性卒中 出口梗阻型便秘 盆底表面肌电
【摘要】:背景: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缩短生命周期的常见疾病,在我国的致死疾病排行中,脑卒中已经攀升至第二位。便秘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既可以单独成病,也多发于其他疾病之后,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卒中之后的患者因为种种原因更容易伴发便秘,便秘反过来又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疾病恢复。有调查显示,缺血性卒中患者伴发的便秘以出口梗阻型便秘为主。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得到国际公认,针灸治疗卒中后便秘临床疗效显著,但针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缺血性卒中恢复期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性和安全性尚需要更深的研究。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缺血性卒中恢复期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效果,通过其对PAC-QoL量表、CSS量表以及盆底表面肌电图相关指标的影响,判别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搜集2015年3月至2016年01月南京市中医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以及肛肠科便秘门诊患者,符合标准患者共40人,其中男19女21,年龄50~79岁,病程0.25~20年。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针灸+生物反馈组)、对照组(乳果糖常规治疗组),每组20例。治疗组:针灸治疗30min,生物反馈治疗30mmin,凯格尔模板训练15-30min,每周5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乳果糖口服溶液25ml, po, Qd,10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指标和安全指标。以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AC-QoL量表)评分、慢性便秘严重程度评分(CSS量表)和盆底表面肌电图相关指标数据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比较PAC-QoL量表、CSS量表评分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2个量表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肌电图指标:①前基线: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前基线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前基线变异性: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前基线变异性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持续收缩变异性: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持续收缩变异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耐力收缩变异性: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耐力收缩变异性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个月后随访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明显疗效减退及安全性问题。结论:对于缺血性卒中恢复期出口梗阻型便秘,针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与乳果糖常规治疗,在患者便秘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和慢性便秘严重程度评分上都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相当,在盆底表面肌电图相关指标的改善程度上针灸联合生物反馈优于乳果糖治疗方案,证明治疗组不仅能从主观症状、客观表现上改善便秘,而且对患者盆底肌群的功能恢复有效果,治疗安全性好,不易反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敏,王荪;缺血性卒中后痴呆的发生率及临床决定因素[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年02期
2 韦英秀;缺血性卒中后3个月抗栓和抗高血压治疗[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年05期
3 刘鸣;研究硕果累累 临床有证可循——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大有可为[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年05期
4 张仁良,刘新峰;2002年缺血性卒中研究和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年03期
5 袁恩庆,王馥;如何预防缺血性卒中[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年05期
6 曲东锋;消极情绪可触发缺血性卒中[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年12期
7 文诗广;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5期
8 国红;缺血性卒中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5期
9 国红;缺血性卒中的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5期
10 宿英英;;如何评估缺血性卒中抗凝治疗的效果[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森;吴波;孔繁一;郝子龙;陶文丹;王德任;刘鸣;;缺血性卒中伴房颤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莹;周成业;刘朋;王云凤;;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远期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久伟;邹丽萍;;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10年后追踪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4 王为珍;祝茗;郑茜;赵永波;;弥散加权和灌注加权在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朱见文;何俊瑛;高玉林;李震中;;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与进展型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许予明;;缺血性卒中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A];河南省卫生部脑卒中及高危人群内科诊治技术培训班暨国际级继续教育培训班《脑卒中诊断与防治新进展》资料汇编[C];2012年
7 王翠兰;苗萌;;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8 刘朋;周成业;张莹;王云凤;;缺血性卒中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影响因素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江静雯;刘建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结合蛋白与缺血性卒中[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周盛年;;解读《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组[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匡远深 通讯员 赵晶晶;左心房异常可引发缺血性卒中[N];健康报;2013年
2 记者 王丹;缺血性卒中治疗定下“双20”目标[N];健康报;2012年
3 陈小芦;走近针灸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时间窗”[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马爱平;中匈合作研究缺血性卒中药物[N];科技日报;2010年
5 记者 靖九江;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N];中国医药报;2012年
6 刘飞;《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发布[N];科技日报;2013年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关玉华 艾克拜尔;步长脑心通胶囊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研究[N];医药经济报;2011年
8 董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 抗栓研究方兴未艾[N];健康报;2006年
9 北京天坛医院教授 王拥军邋博士 郑华光;哪些药物能防治卒中[N];健康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裘炯华;我国卒中管理现状:他汀类应用不理想[N];医药经济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绍鹏;血清尿酸和GLUT-9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2 旺姗;缺血性卒中后DAPK1死亡信号介导突触损伤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魏海萍;cPKCγ通过Akt-mTOR通路调制神经元自噬减轻缺血性卒中鼠脑损伤[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4 唐小平;综合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风险[D];南昌大学;2016年
5 马永盛;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基因R92H和V279F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易感性及其亚型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6 谈颂;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影响及预测因素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张宁;预测缺血性卒中短期和长期死亡率的危险评分在中国病人中的外部验证[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8 潘旭东;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纤维蛋白原β-148C/T基因多态性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9 马英;缺血性卒中住院时间预测因子暨与CD40-1C/T遗传多态性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10 詹奕红;CELSR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人缺血性卒中的关联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文;脑心通胶囊对CYP2C19*2、*3型缺血性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卒中复发的预防作用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王文娟;缺血性卒中患者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吕琦;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杨有仙;后循环首次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5 周全;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分布及短期预后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6 高涛;血压对缺血性卒中脑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7 吕慧慧;CYP2C19基因多态性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观察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8 杨恋;转录因子EGR1对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9 臧雪风;HDAC在缺血性卒中大脑皮层的表达及其选择性抑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10 张文静;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合并房颤的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01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201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