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天津地区颅内动脉瘤危险因素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9 15:07

  本文关键词:天津地区颅内动脉瘤危险因素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颅内动脉瘤 SNP 糖尿病 高血压


【摘要】:1.目的: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破裂引起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是神经外科危重急症之一。关于IA危险因素的相关基因的研究很少有报道,本研究为探索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相关的SNP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天津汉族颅内动脉瘤患者与正常对照者中的分布情况;探讨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患者之间的关联性。2.材料与方法2.1研究对象本研究总共376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19个IA患者及257个对照人群,但是病例组有116个DNA提取和基因分型有效;对照组有效人数为251人。病例组为2013-2014年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病房收集的119名颅内动脉瘤患者,颅内动脉瘤均经手术及数字减影血管成像和或CT血管成像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对照组受试者为257名本院体检科体检的健康汉族人群,所有受试者均无颅内动脉瘤病史。本研究的22个基因的28个SNP位点均为GWAS分析中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显著关联的位点(p㩳5×10 8)。2.2研究方法:记录病房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和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制表并输入数据至Excel中。使用全血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北京百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逐步提取外周血白细胞中全基因组DNA。得到的基因组DNA在Nanodrop ND-2000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量浓度,在NCBI的db SNP数据库中下载本研究涉及的SNP位点的序列,然后整理格式(采用Assay Designer3.1,Sequenom引物设计软件格式),设计引物,并用基因组DNA扩增相应片段。最后在生物公司中测序鉴定各个样本SNP位点的基因型。2.3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统计软件的卡方检验程序进行等位基因频率的统计,22个基因区域的28个SNP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比较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分析对组间的均数进行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有差异的临床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回归模型分析。评估各危险因素是否存在累积效应。3.结果本研究组共收集119名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其中男性49名(41.2%),女性70名(58.8%),平均年龄为53.34±11.42岁。单因素分析,两组间在年龄、高血脂、吸烟、饮酒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性别、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脏疾病中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高血压存在累积效应(P=1.0×10-4;OR,2.500;95%CI,1.573-3.972);119名患者中一共138个动脉瘤,单发颅内动脉瘤的为103名患者,其中以位于颈内动脉的动脉瘤最多为67个(48.6%),前循环次之34个(24.6%),形状以囊性为主122个(88.4%)。其中动脉瘤破裂的患者为82人,未破裂的为37人,在破裂和未破裂组之间高血压和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Logistic回归分析未见累积效应。对22个基因的28个SNP位点在病例和对照组间进行等位基因频率统计学分析发现,位于TSLC2A9基因的rs7660895(P=0.007,OR,1.541;95%CI,1.126-2.110)和TOX基因上的rs11777927位点(P=0.013,OR,1.511;95%CI,1.088-2.098)与颅内动脉瘤相关。在IA组其中12个人相互之间有血缘关系,相同家庭取一人加入分析,结果显示rs7660895(P=0.001,OR,1.691;95%CI,1.226-2.332)位点和rs11777927(P=0.006,OR,1.587;95%CI,1.137-2.213)位点关联性增强。为了探讨TSLC2A9基因的rs7660895和TOX基因上的rs11777927位点在颅内动脉破裂和为破裂组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在两组间进行等位基因的统计分析发现rs7660895(P=0.007,OR,2.196;95%CI,1.230-3.921)在两组间存在差异,但是rs11777927(P=0.594,OR,1.173;95%CI,0.652-2.113)位点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4.结论:高血压可能为颅内动脉瘤的高危因素,糖尿病相关基因SLC2A9基因的rs7660895和TOX基因上的rs11777927位点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相关,其突变可能与动脉瘤的发生相关联,其中SLC2A9基因的rs7660895的突变可能与颅内动脉瘤的破裂相关联。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美馨,肖绍文;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1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余光琴;梁玉红;;多发颅内动脉瘤同时夹闭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12期

3 ;颅内动脉瘤家族史与早发破裂无关?[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年02期

4 赵学喜,李慧勤,巩维进;家族性颅内动脉瘤破裂3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年03期

5 姜智南,黄求理,宋侃侃,周景义;机械可脱性螺旋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J];浙江临床医学;2000年05期

6 江宝柱,牛小敏;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新进展[J];临床医药实践;2003年01期

7 王利军,史耀亭,张新中,周文科,周杰,周国胜;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时机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年07期

8 王志刚,丁璇,贺红卫,王成伟,庞琦;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9 王志刚,丁璇;颅内动脉瘤[J];山东医药;2004年30期

10 康伟民,焦得让;电解可脱铂金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后的组织学改变[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国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5例报告[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曾博;范良好;谭显西;钟鸣;;三维DSA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孙伟军;王义荣;朱先理;方兵;杨树旭;牛焕江;李新伟;;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孙堂胜;魏世辉;;伴有眼部表现的颅内动脉瘤初探[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钱硕;鲁晓杰;季卫阳;;70岁以上老年人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孙晓川;夏小辉;;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处理[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伍聪;贺民;赵中新;李天贵;张瑜;;颅内动脉瘤再破裂风险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邢国祥;黄清海;许奕;刘建民;;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与破裂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丁小灵;任明山;李淮玉;何玉圣;邓克学;;颅内动脉瘤103例临床分析[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10 孙晓川;夏小辉;朱继;张晓冬;吕发金金;;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处理及临床随访分析[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兆松;人脑中的定时炸弹——颅内动脉瘤[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吴中学 刘爱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决策[N];健康报;2007年

3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 杨鹏飞;颅内动脉瘤治疗思路要变?[N];健康报;2009年

4 朱凤霞;山铝医院成功治疗颅内动脉瘤[N];淄博日报;2011年

5 印红霞;颅内动脉瘤须及时治疗[N];家庭医生报;2007年

6 袁波 龙先瑜;颅内动脉瘤 凶险的“地雷”[N];大众卫生报;2004年

7 记者 胡德荣 通讯员 邱志涛;血管重建术治颅内动脉瘤效果显著[N];健康报;2011年

8 刘建民 张永巍 (上海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主任 刘建民);颅内动脉瘤[N];文汇报;2009年

9 冯琳;陈志;联合手术治愈巨型颅内动脉瘤[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匡远深;专用支架栓塞颅内动脉瘤[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宇翔;颅内动脉瘤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蒲朝霞;主动脉内径和弹性改变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沙龙金;炎症相关基因多态性与168例颅内动脉瘤易感性的关联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4 伍刚;血管平滑肌雌激素受体表达与颅内动脉瘤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5 陈文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的比较影像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6 葛明旭;颅内动脉瘤致病基因筛查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朱文焕;颅内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发病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8 万子昂;基于患者特征的颅内动脉瘤破裂相关危险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虞军;全外显子组测序探寻颅内动脉瘤家系致病基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辛涛;数字减影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索苗苗;1、LncRNA AL110200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炎症作用及机制研究 2、Kallikrein基因遗传变异与国人散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关联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2 宋洋;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治疗方案的Meta-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3 宗华;120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薛文涛;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分析[D];青岛大学;2015年

5 马刘佳;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临床分析[D];延安大学;2015年

6 张利通;天津地区颅内动脉瘤危险因素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7 张琦玮;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D];佳木斯大学;2008年

8 周杰;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差异蛋白质谱表达模型研究[D];泸州医学院;2009年

9 封灏;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10 杜廷伟;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对比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03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203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6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