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运动上调海马蛋白酶体活性改善老年鼠神经发生
本文关键词:长期运动上调海马蛋白酶体活性改善老年鼠神经发生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明确蛋白酶体活性对神经发生的影响,本实验观察长期运动后老年鼠海马蛋白酶体的活性变化,以及运动对老年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探讨运动延缓衰老进程的机制,从而为预防年龄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策略。方法:首先,选取新生Balb/c小鼠(Postnantal day 0,P0)、成年Balb/c小鼠Postnantal day90,P90)和老年Balb/c小鼠(Postnantal day 540,P540),分为三个年龄组,分离海马组织,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其海马蛋白酶体活性。其次,选取P330小鼠,建立长期自主跑轮运动模型,跑轮6个月后检测海马蛋白酶体活性;并应用DCX免疫荧光染色比较跑轮组与静息组新生神经元的数量和突起长度;通过Y迷宫自由交替实验、新异臂实验以及悬尾实验检测运动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空间探索能力和抑郁、绝望情绪的影响。结果:分别对三个年龄段小鼠海马蛋白酶体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成年后海马蛋白酶体活性显著下降,其中P90组较P0组下降41.41±6.83%(p0.01),P540小鼠较P0小鼠下降43.83±6.62%(p0.01),但P90小鼠蛋白酶体活性与P540小鼠无显著差异。P330 Balb/c小鼠跑轮6个月,跑轮组海马蛋白酶体活性是静坐组的1.56±0.15倍(p0.05);DCX(早期神经元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跑轮组DCX阳性细胞平均突起长度(111.69±9.13μm)较静坐组(27.75±5.57μm)显著增加(p0.01);跑轮组海马DCX阳性细胞数为12.29±2.72,而静坐组海马DCX阳性细胞数仅为8.14±2.36;Y迷宫自由穿梭实验显示,跑轮组入臂正确率(65.84±3.01%)较静坐组入臂正确率(40.39±5.86%)增高(p0.05);新异臂实验结果显示,跑轮组在新异臂移动距离占总距离58.2±7.58%显著高于静坐组25.01±6.97%(p0.01),而且跑轮组在新异臂中的停留时间(147.81±21.59 s)也较静坐组延长(46.65±15.33 s,p0.01);悬尾实验证明,跑轮组不动时间(84.42±26.80 s)较静坐组(211.85±24.39 s)降低(p0.01)。结论:成年和老年组小鼠的海马蛋白酶体活性均较新生组显著下降。P330小鼠跑轮6个月后,海马蛋白酶体活性较静坐组显著上升,并且DG区新生神经元突起明显延长,跑轮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强,提示长期运动可能通过提高海马蛋白酶体活性,进而改善老年鼠海马神经发生。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健,游自立;蛋白酶体酶切位点预测的研究进展[J];免疫学杂志;2004年01期
2 陈茂营;徐文方;;蛋白酶体与蛋白酶体抑制剂[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7年04期
3 陈晓勤;潘小芬;谢军;;蛋白酶体活性测定与组分分析方法的建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50期
4 李明;缪泽鸿;丁健;;蛋白酶体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年05期
5 王明晓;王佳;王春玲;张剑梅;;蛋白酶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年21期
6 陈曦;时国庆;钟广蓉;陈娟;林森;孙清;;三苯基锡对神经细胞蛋白酶体活性与相关蛋白水平的影响[J];科学通报;2009年19期
7 张晓伟;李悦;;蛋白酶体与心血管疾病研究新进展[J];新医学;2012年12期
8 周永列;吕亚萍;许武林;胡惟孝;;连续荧光监测法测定蛋白酶体活性及其在筛选蛋白酶体抑制剂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8年10期
9 牟科;付翌秋;徐萍;;蛋白酶体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9年05期
10 洪新,陈新志,叶建新,刘晓芳,李秋娟,宋淑云,仲来福;顺铂对蛋白酶体抑制作用的研究[J];卫生毒理学杂志;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梅;郭维;徐波;吴军;冉福香;李润涛;崔景荣;;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YSY01A对蛋白酶体活性的影响[A];2013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三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陈曦;时国庆;钟广蓉;陈娟;林森;孙清;;三苯基锡抑制细胞蛋白酶体活性并导致神经毒性[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周永列;张伟民;吕亚萍;胡惟孝;;连续荧光监测法测定蛋白酶体活性及其在筛选蛋白酶体抑制剂中的应用[A];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关翠萍;许文;林宝全;许爱娥;;蛋白酶体抑制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表达及输出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关翠萍;许文;林福全;许爱娥;;蛋白酶体抑制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表达及输出的影响[A];2012年浙江省皮肤病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周永列;;连续荧光监测法测定蛋白酶体活性及其在筛选蛋白酶体抑制剂中的应用[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杨f ;杨亚萍;蔡增林;王芬;刘春风;;帕金森疾病中蛋白酶体和不同自噬缺陷之间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黄洪标;张小燕;李舒珏;刘宁宁;练雯;刘金保;;生理浓度的ATP负性调节蛋白酶体功能[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9 朱荣;马延超;王瑞元;;一次大强度运动后大鼠骨骼肌收缩蛋白降解和26S蛋白酶体活性的变化[A];2009全国运动生理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郑青春;常君丽;谢敏;陈钦浩;王少辉;廖晓梅;;蛋白酶体活性抑制对微管相关蛋白tau的磷酸化的影响及其机制[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丽君;美发现调控细胞清除受损蛋白质的酶[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军辉;乙醛脱氢酶2对高脂诱导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杜伯雨;睾丸蛋白酶体的鉴定及其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3 葛鹏飞;短暂性脑缺血后蛋白质代谢障碍的蛋白酶体基础[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冬;防己诺林碱的蛋白酶体抑制作用在其抗肿瘤作用中的机制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李旭平;蛋白酶体抑制引起多巴胺神经元变性机制和保护策略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7年
6 章宏峰;蛋白酶体活性与突变亨廷顿蛋白聚集物累积及其细胞毒性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任华亮;蛋白酶体在腹主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及分子病理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8 李小芬;组织特异性蛋白酶体抑制剂—藤黄酸的发现及意义[D];广州医科大学;2014年
9 王海峰;抑制蛋白酶体功能对脑胶质瘤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李越;20S蛋白酶体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老化中的改变及其在诱导衰老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运动激活海马蛋白酶体活性提高小鼠学习记忆能力[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刘欢;双核铜配合物抑制TCPTP及蛋白酶体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3 杨佳超;长期运动上调海马蛋白酶体活性改善老年鼠神经发生[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4 张同梅;中国常用农药对蛋白酶体和线粒体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5 宋操;短暂脑缺血导致损伤神经元中的蛋白酶体聚集方式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王广强;REGγ依赖的蛋白质降解体系构建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焦春波;ANN方法在蛋白酶体酶切研究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谢江安;基于VHSE结构表征的蛋白酶体酶切位点预测及酶切特异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蔡同建;蛋白酶体活性改变在锰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中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10 陈实;捻转血矛线虫蛋白酶体β5亚基编码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71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271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