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在缺血性卒中应用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在缺血性卒中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糖化血红蛋白精确、稳定地反映了一段时间内人体内血糖的水平,并且其参与了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影响了患者预后,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可作为缺血性卒中的一项常规监测指标,以指导治疗及预后。本文将从糖化血红蛋白在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诊疗及预后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作者单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基金】: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 省攻关重大项目子课题(GA14C101-04) 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联合资助课题(20132307110021)
【分类号】:R743.3
【正文快照】: 随着社会的发展,脑血管疾病已越来越多因素之一,糖化血红蛋白直接反映了血糖的控见,在中国,卒中已经超过心脏疾病成为致死制情况,因此有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作及致残的首要原因。最近有数据显示卒中的发为缺血性卒中的一个常规检测指标。下面就糖病率是11.2%,在中国急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英秀;缺血性卒中后3个月抗栓和抗高血压治疗[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年05期
2 刘鸣;研究硕果累累 临床有证可循——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大有可为[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年05期
3 张仁良,刘新峰;2002年缺血性卒中研究和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年03期
4 袁恩庆,王馥;如何预防缺血性卒中[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年05期
5 曲东锋;消极情绪可触发缺血性卒中[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年12期
6 文诗广;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5期
7 国红;缺血性卒中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5期
8 国红;缺血性卒中的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5期
9 宿英英;;如何评估缺血性卒中抗凝治疗的效果[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12期
10 李宏建;男性饮酒与缺血性卒中的风险[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森;吴波;孔繁一;郝子龙;陶文丹;王德任;刘鸣;;缺血性卒中伴房颤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莹;周成业;刘朋;王云凤;;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远期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久伟;邹丽萍;;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10年后追踪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4 王为珍;祝茗;郑茜;赵永波;;弥散加权和灌注加权在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朱见文;何俊瑛;高玉林;李震中;;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与进展型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许予明;;缺血性卒中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A];河南省卫生部脑卒中及高危人群内科诊治技术培训班暨国际级继续教育培训班《脑卒中诊断与防治新进展》资料汇编[C];2012年
7 王翠兰;苗萌;;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8 刘朋;周成业;张莹;王云凤;;缺血性卒中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影响因素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江静雯;刘建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结合蛋白与缺血性卒中[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周盛年;;解读《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组[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匡远深 通讯员 赵晶晶;左心房异常可引发缺血性卒中[N];健康报;2013年
2 记者 王丹;缺血性卒中治疗定下“双20”目标[N];健康报;2012年
3 陈小芦;走近针灸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时间窗”[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马爱平;中匈合作研究缺血性卒中药物[N];科技日报;2010年
5 记者 靖九江;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N];中国医药报;2012年
6 刘飞;《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发布[N];科技日报;2013年
7 董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 抗栓研究方兴未艾[N];健康报;2006年
8 北京天坛医院教授 王拥军邋博士 郑华光;哪些药物能防治卒中[N];健康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裘炯华;我国卒中管理现状:他汀类应用不理想[N];医药经济报;2013年
10 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张微微;小血管病引起大问题[N];健康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绍鹏;血清尿酸和GLUT-9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2 旺姗;缺血性卒中后DAPK1死亡信号介导突触损伤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魏海萍;cPKCγ通过Akt-mTOR通路调制神经元自噬减轻缺血性卒中鼠脑损伤[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4 唐小平;综合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风险[D];南昌大学;2016年
5 马永盛;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基因R92H和V279F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易感性及其亚型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6 谈颂;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影响及预测因素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张宁;预测缺血性卒中短期和长期死亡率的危险评分在中国病人中的外部验证[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8 潘旭东;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纤维蛋白原β-148C/T基因多态性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9 马英;缺血性卒中住院时间预测因子暨与CD40-1C/T遗传多态性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10 詹奕红;CELSR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人缺血性卒中的关联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文;脑心通胶囊对CYP2C19*2、*3型缺血性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卒中复发的预防作用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王文娟;缺血性卒中患者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杨文杰;Malibatol A在缺血性卒中中的抗氧化应激作用[D];南京大学;2014年
4 白文;染色体3q22.3区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易感性的关联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谭臣臣;西宁缺血性卒中伴主动脉弓溃疡斑块影响因素[D];青海大学;2016年
6 王铄;伴或不伴失语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3个月预后的前瞻性队列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7 于利萍;缺血性卒中及其亚型与血清胱抑素C、脂蛋白a水平的相关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8 劳嘉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实验性脑卒中的蛋白组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9 赵野;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氧化应激水平的临床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10 高少鸽;针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缺血性卒中后便秘的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86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286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