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中医病名诊断研究
本文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中医病名诊断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风 病名诊断 Fisher分级 Hunt-Hess分级 GCS分级
【摘要】: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中医病名诊断。研究方法:1.收集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中医科和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且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将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1996年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进行中医中风病病名诊断,对不符合该诊断标准的患者尝试按主症进行其他中医病名诊断。同时收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CT/MRI/DSA影像学资料,根据病灶部位、出血量大小、及脑血管情况,结合临床表现,按照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Glasgow昏迷分级和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分级,探讨以上分级与现有中医中风病诊断的关系。2.采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收集自《内经》时代至中华民国时期历代文献有关中风的论述,梳理分析总结中风病名的概念及历史沿革、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结合比较当代历版中医内科学教材、权威中医内科学专著对中风病的论述,明确中风病的内涵。结果:1.符合条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18岁以上的成人患者,共302例,其中男160例(53.0%),其中女142例(47.0%),性别男女比为:1.127:1。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84岁,平均年龄53.94±13.886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52.82±14.666岁,女性平均年龄55.2±12.888岁。2.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其中33例符合中风病诊断标准,符合率为10.9%;269例不符合中风病诊断标准,不符合率为89.1%。3.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主症出现率中:主症从大到小依次为:头痛(83.4%)呕吐(59.6%)意识障碍(50.3%)头晕(47.4%)脑膜刺激征(43.0%)动眼神经麻痹(34.1%)痫样发作(17.9%)偏瘫(10.3%)面瘫(3.0%)。4.Fisher分级与中风病关系logistic模型中,Fisher分级与中风病具有显著相关性。Hunt-Hess与中风关系logistic模型、GCS与中风关系logistic模型中,Hunt-Hess分级、GCS分级与中风病无显著相关性。5.通过蛛网膜下腔出血中风病例中意识障碍、头晕、呕吐、偏瘫、面瘫主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偏瘫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中诊断为中风病的病例有显著相关性。6.在古代中医文献中,与描述中风有关的病名有:大厥、簿厥、尸厥、煎厥、痿厥、卒中昏厥、偏枯、仆偏枯、仆击、击仆、倒仆、卒倒、痱、中风、风痱,风懿,风痹、卒中风、中血脉、中腑、中脏、真中风、类中风、真中、类中,外中、半身不遂、歪僻、牵引、中血脉经络腑脏。7.历代中医文献中并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名,按其临床表现,在古文献中可找到相关描述,如大厥、薄厥、尸厥、煎厥等。当代医家对其中医病名归属看法不一,散见于一些医案、诊疗经验、临床诊疗报道。8.中风病的概念及其诊断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历史过程,不同时代、不同医家对中风病及其概念的认识有所不同。结论:1.中风的概念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不同时期不同医家基于师承关系,临床实践经验的不同,对中风的定义亦有所不同。2.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纳入中医中风病的范畴,现有中医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应予更改,新的中医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应采纳现代影像学CT/MRI和/或其他理化结果进行诊断。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3.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惠丽,赵成三,李会廷;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J];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薛佩云;短途转送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护理[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3 郑桂芝,徐峰,夏淑艳;蛛网膜下腔出血210例诊治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0年08期
4 李卫军,贾志斌,李树林;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原因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2期
5 吕爱红,范惠先,刘君华;脊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例报告[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3期
6 文静,王国庆,尹晓刚;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误诊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5期
7 许建华;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误诊分析[J];宁波医学;2000年06期
8 胡成莲;老年人非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分析[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9 刘建辉,冀凤云,王婷,房树志,解旭东,姚斌;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42例分析[J];人民军医;2000年09期
10 蒋军,王荣秀;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探讨[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荣;张京芬;;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流行病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林传成;;警畅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附140例老年人蛛血特点分析[A];老年学论文集——福建省首次老龄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1995年
3 王广;;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的诊断与治疗(附二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4 余新民;;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分析[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李志东;张树雄;邸晓鹿;;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31例报道[A];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神经病学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麦卫国;谢颖;黄天云;;对特殊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像的再认识[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7 裘国松;周增杰;;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A];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8 王茂旭;曲中;王洪琛;;饮酒、损伤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系[A];第四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1991年
9 袁志新;;谈蛛网膜下腔出血[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一)——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0年
10 丁美萍;程慧;楼敏;;自发性局限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病例分析[A];2011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远桃;老人蛛网膜下腔出血易误诊[N];大众卫生报;2004年
2 霍滨;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呈现癫痫发作[N];健康报;2006年
3 白轶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易复发[N];健康时报;2007年
4 禾丰;头痛与蛛网膜下腔出血[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指导专家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脑血管病医院第三科主任 蒋晓江 记者 李艳 通讯员 朱广平;蛛网膜下腔出血 保守治疗风险高[N];医药导报;2006年
6 王惠英 臧海玉;精神异常者要警惕蛛网膜下腔出血[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衣晓峰 王慧颖 记者 韩雪;蛛网膜下腔出血研究获突破[N];黑龙江日报;2011年
8 霍滨;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可表现为癫痫发作[N];家庭医生报;2005年
9 赵强 杨声瑞;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技术创新[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救方法[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涛;1.半胱胺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2.鸦胆子苦素A与酮康唑对细胞色素P450(CYP)3A4的潜在抑制作用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赵冬;缝隙连接蛋白、微动脉膜电位和内质网应激通路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孙青;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庄宗;氢气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崔永华;硫化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6 党宝齐;Cyclophilin A/CD147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7 刘昊;高压氧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脑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8 莫杭波;头孢曲松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钱聪;SIRT1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10 黄巍;SIRT3在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扬;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海马微血管密度及侧脑室脉络丛的变化[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李桃;Nrf2基因敲除在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3 官秀英;载脂蛋白(a)基因多态性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风险和血浆Lp(a)水平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4 梁欣;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中医病名诊断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5 亓鹏浩;中西医结合治疗Hunt-HessⅠ-Ⅳ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聂颖;脑干手术麻醉中的不良事件相关因素分析及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老年患者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血管舒张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7 李晓天;Neuritin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内质网应激作用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8 车旭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萎缩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9 钱聪;地塞米松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蛛网膜纤维化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孙启虹;镁剂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01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301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