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电流感觉阈值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的评价作用

发布时间:2017-12-21 05:13

  本文关键词:电流感觉阈值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的评价作用 出处:《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电流感觉阈值 神经传导检查 皮肤交感反应 大小纤维神经病变


【摘要】:目的:将电流感觉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 CPT)与常规神经传导检查(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NCS)、皮肤交感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 SSR)相结合,探讨CPT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大小纤维损害的的可能优势。方法:选择确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36例。对所有受试者同侧肢体的第一脚趾远端、膝部髌骨下缘、食指远端三个不同皮肤测试区应用2000Hz、250 Hz及5 Hz三种不同频率正弦交流电流分别测定CPT。DM患者另行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腓总神经NCS及SSR检测,分别评价DM患者周围神经大纤维和小纤维的功能状态。根据NCS检测结果,将DM患者组分为神经传导异常组(NCSA组)30例和神经传导正常组(NCSN组)20例。根据SSR检测结果,将DM患者分为皮肤交感反应异常组(SSRA组)34例和皮肤交感反应正常组(SSRN组)16例。结果:1.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三个皮肤测试区以三种不同频率电流所测得CPT值均显著增大。第一脚趾远端测试区,DM组与对照组2000Hz、250Hz、5Hz三种频率电刺激所得CPT值分别为381.80?50.88vs287.35?32.50、194.60?26.51 vs127.26?15.65、156.90?24.33 vs70.87?1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膝部髌骨下缘测试区,DM组与对照组2000Hz、250Hz、5Hz三种频率电刺激所得CPT值分别为210.80?30.57vs149.00?18.98、88.95?14.15vs52.70?7.86、74.25?9.39 vs38.39?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指远端测试区,DM组与对照组2000Hz、250Hz、5Hz三种频率电刺激所得CPT值分别为261.55?27.39vs230.35?26.96、105.15?13.45 vs94.74?10.16、70.85?10.11vs48.30?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组中,神经传导正常者组(NCSN组)20例,占DM组总例数的40%,神经传导异常者(NCSA组)30例,占DM组总例数的60%。NCSA组中,上肢神经传导异常者14例,占DM组总例数的28%,下肢神经传导异常者30例,占DM组总例数的60%,可见神经传导异常率下肢大于上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上肢感觉神经传导异常者14例,占DM组总例数的28%,上肢运动神经传导异常者2例,占DM组总例数的4%,上肢传导异常率感觉神经大于运动神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下肢感觉神经传导异常者30例,占DM组总例数的60%,下肢运动神经传导异常者4例,占DM组总例数的8%,下肢神经传导异常率感觉神经大于运动神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糖尿病组中NCSN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三个皮肤测试区三种频率电流所得CPT值,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NCSA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三个皮肤测试区三种频率电流所得CPT值均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SA组与NCSN组相比较,三个皮肤测试区三种频率电流所得CPT值均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糖尿病组中SSR正常者组(SSRN组)16例,占DM组总例数的32%,SSR异常者(SSRA组)34例,占DM组总例数的68%。下肢SSR异常34例(占DM组患者总例数68%),上肢SSR异常10例(占DM组患者总例数20%),SSR异常率下肢大于上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5.糖尿病组中SSRN组与对照组相比较,250Hz、5Hz两种频率电流在第一脚趾远端测试区所测得CPT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膝部髌骨下缘及食指远端两个测试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0Hz频率电流在三个皮肤测试区所得CPT值,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SRA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三种频率电流在三个皮肤测试区所得CPT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RA组与SSRN组相比较,250Hz、5Hz两种频率电流在所得CPT值在三个皮肤测试区所测得CPT值均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0Hz频率电流在第一脚趾远端测试区CPT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在膝部髌骨下缘及食指远端测试区所得CPT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T可应用于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大小纤维损害。对于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小纤维损害,CPT相较于SSR具有独特的优势,即在交感节后小纤维电生理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时,足趾小纤维出现感觉阈值异常偏低,提示感觉过敏可能存在。而对于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大纤维损害,CPT相较于NCS未发现明显优势。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87.2;R7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崔丽英;重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年07期

2 黄一宁,贾志荣,石昕,孙相如;Value of 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 test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diabetic neuropathy[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4年09期



本文编号:1314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314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4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