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预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长期随访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2 15:12
本文关键词:支架预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长期随访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 出处:《兰州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卒中已成为中国致死率和致残率首位的疾病,有症状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卒中常见的原因之一。传统的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均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水平,但支架置入对颅内动脉狭窄性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中远期效果一直无明确结论,目前颅内动脉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处于探究阶段。同时由于相关危险因素的持续存在,在积极的药物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情况下,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再发率仍然较高。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19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病例,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对颅内动脉狭窄性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中远期效果及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91例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缺血事件等临床特征及再发缺血性卒中事件,将支架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再次卒中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各种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与卒中事件再发的相关性。结果191例患者临床随访时间12~76月(平均32.8月)。药物治疗组共162例,重度狭窄组124例,累计发生终点事件1年内为10(共124)例,2年内为19(共112),3年内为16(共91)例;支架治疗组29例,发生终点事件1年内为2(共29)例,2年内为3(共25)例,3年内为2(14)例。其中死亡5例(脑梗死3例,心肌梗死2例)。分段终点事件药物治疗组:0-12月10例,13-24月9例,25-36月2例;支架治疗组:0-12月:2例,13-24月1例,25-36月1例。两组病例缺血性卒中事件累积发生率为1年内8.0%:6.9%,2年内为16.9%:12.0%,3年内为17.6%:14.3%。药物组重度狭窄亚组与支架组资料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675,95%CI:1.296~2.142,P0.05)、高血压病史(OR=3.379,95%CI:2.472~4.924,P0.05)、糖尿病史(OR=1.473,95%CI:1.228~2.301,P0.05)、降脂药物依从性(OR=2.533,95%CI:1.661~3.732,P0.05)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性别(OR=2.599,95%CI:0.462~14.608,P0.05)、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OR=1.421,95%CI:1.114-1.813,P0.05)、吸烟(OR=1.6020,95%CI:942-2.724),与缺血性卒中复发无明显相关。结论对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和规律药物治疗对再次卒中的中远期预防效果无明显差异。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降脂药物的服药依从性是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讨论支架与药物治疗效果优劣的同时,控制其他相关的危险因素或许也能进一步降低脑卒中的再发率,而对病人更多样化的评估对于改善支架治疗效果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3.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雷生锁;;脑血管狭窄支架治疗的并发症及临床处理措施[J];当代医学;2013年33期
2 房雷;李玲;袁海成;宋博;许波;;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3 张亚丽;高晓梅;刘丽;;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并发症及其处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本文编号:1319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3199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