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脑卒中后失语发病机制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8 10:42

  本文关键词:脑卒中后失语发病机制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分析 出处:《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7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脑卒中 失语 发病机制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摘要】:失语是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的常见症状,是因脑组织损害引起的语言能力受损或丧失,即因大脑的局灶病变导致的获得性语言障碍。感觉、运动等器官损害及由于意识障碍和普通的智力减退造成的语言障碍则并不包括其中。失语患者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其临床特点、病变部位及影像学改变不能一一对应,存在多种对应的可能[1]。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帮助脑卒中后失语定位诊断、探讨失语发病机制及制定失语康复策略的有力检查项目,本文为进一步探讨脑卒中后失语的发病机制及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探讨脑卒中后失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在此综述。
[Abstract]:Aphasia is a common symptom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craniocerebral injury. It is the impairment or loss of language ability caused by brain tissue damage, namely the acquired language disorder caused by focal lesions of the brain. Sensory, exercise and other organ damage, as well as language disorders due to mental disorders and common mental retardation, are not included. The pathogenesis of aphasia patients is complex and diverse, and the clinical features, lesion sites and imaging changes can not be matched one by one. There are a variety of corresponding possible [1].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ology is a powerful inspection project currently help aphasia after stroke diagnosis, and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esis of aphasia and formulate strategies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aphasia, to further explore the role of post-stroke aphasia pathogenesis an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phasia after stroke, in this review.
【作者单位】: 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分类号】:R743.3
【正文快照】: 脑卒中后失语,严重影响着患者在社会中的交往能力,对患者身心造成巨大伤害,给家庭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社会负担。探讨脑卒中后失语患者失语的发病机制,可帮助制定失语患者的康复计划[2]。近年来,X线、CT以及MRI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为失语患者脑功能与脑部解剖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捷;;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发病机制[J];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12期

2 李明艳;;糖尿病性耳聋发病机制研究[J];江西中医药;2007年06期

3 王芳;吴学琼;刘文励;;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7年06期

4 刘静;;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与预防[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年12期

5 王兆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的进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1年06期

6 韩卫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认识进展[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李建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04年03期

8 方瑞;都鹏飞;;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实用全科医学;2008年02期

9 王利东;聂玲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疗效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年02期

10 贲晓明,蔡威,吴圣楣;肥胖发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成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探讨[A];2012年浙江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术年会暨《骨质疏松症诊治进展》专题研讨班论文集[C];2012年

2 梁茵;;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及应对措施[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叶俊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新概念新疗法[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侯明;;基于ITP发病机制的治疗新策略[A];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11年

5 吴至久;;慢传输性便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A];2012医学前沿——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十四次全国肛肠学术交流大会论文精选[C];2012年

6 闫明;张敬秋;王亚威;;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消渴病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郭力;侯安会;李显筑;;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朱惠莲;;NAFLD发病机制和营养防治研究[A];老年营养研究进展与老年营养供餐规范研讨会暨糖尿病肾病医学营养治疗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9 蔡兴俊;;猝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灾害、中毒专业联合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1999年

10 钟海兵;陈春晓;厉有名;;HIV感染消化道的发病机制[A];2005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胡蔓、通讯员 杜巍巍、向吉刚、沈岚;武汉专家首次发现房颤发病机制[N];湖北日报;2004年

2 徐平鸽;AS发病机制有新发现[N];健康报;2004年

3 ;IBS发病机制新概念——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机制[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4 阮丛;以发病机制为基础选择治疗药物[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崔昕;MODS发病机制有新认识[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崔昕;北大医学部确定SRAS发病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雒芳;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45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345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d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