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氯离子转运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上表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1 17:01

  本文关键词:氯离子转运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上表达的研究 出处:《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NKCC KCC 神经病理性疼痛 DRG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氯离子转运体的表达及其功能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压迫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检测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钠-钾-氯共转运体1(sodium-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orter 1,NKCC1)和钾-氯共转运体2(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orter2,KCC2)在CCI模型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上表达的改变;应用氯离子荧光探针MQAE(N-Ethoxycarbonylmethyl-6-methoxyquinolinium bromide)检测DRG神经元氯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1)CCI组大鼠TW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n=10),至术后21天测试结束仍较明显(P0.05,n=10)。假手术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正常情况下,NKCC1微弱表达于DRG大、中、小型神经元,KCC2未见表达。CCI模型术后第7天、14天、21天,NKCC1表达增加,KCC2未见表达。(3)CCI组大鼠术后第7天DRG、NKCC1阳性细胞计数、中型神经元显著增加(P0.01,n=1000);术后第14天,中、小型神经元增加(P0.01,n=1000);术后第21天,中型神经元增加(P0.01,n=1000)。(4)CCI术后14、21天DRG神经元NKCC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5)CCI术后7、14天DRG神经元中氯离子浓度明显升高(P0.05,n=1000)。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时,NKCC1在DRG神经元表达异常增加,引起细胞内Cl-浓度升高,继而可能参与了介导初极感觉外周末梢去极化(primary afferent depolarization,PAD)或/和诱发初极感觉中枢末梢端的背根反射(dorsal root reflexes,DRRs)引发痛觉过敏和异常疼痛产生。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hloride ion transporter and its function in the role of gen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neuropathic pain. Methods: to establish the rat model of sciatic nerve compression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 rats were detected the 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TWL); 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 of sodium Western Blot potassium chloride cotransporter 1 (sodium-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orter 1, NKCC1) and potassium chloride cotransporter 2 (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orter2, KCC2) in dorsal root ganglion (dorsal CCI model root ganglion, DRG) on the expression of neuronal changes; application of chlorine ion fluorescent probe MQAE (N-Ethoxycarbonylmethyl-6-methoxyquinolinium bromide) to detect the changes of DRG neurons of chloride ion concentration. Results: (1) CCI in TWL group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P0.01, n=10), and 21 days after the operation is still the end of the test Obviously (P0.05, n=10).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normal group and sham operation group (2).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NKCC1 weak expression in DRG, and small neurons, no KCC2 expression for seventh days,.CCI model after 14 days, 21 days,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NKCC1, no KCC2 expression (3.) CCI rats after seventh days of DRG, NKCC1 positive cell count, medium neuron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 n=1000); fourteenth days after operation, small neurons increased (P0.01, n=1000); twenty-first days after operation, medium-sized neurons increased (P0.01, n=1000). (4) the expression of 14,21 after CCI. DRG neurons of NKCC1 protei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5) the concentration of chloride ion in DRG neuron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7,14 days after CCI (P0.05, n=1000). Conclusion: neuropathic pain occurs, the expression of NKCC1 in DRG neurons caused by abnormal increase in intracellular Cl-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and the following may be involved in the very early weekend feeling mediated shoot depolarization (primary affere NT depolarization, PAD) or / and / and the dorsal root reflex (dorsal root reflexes, DRRs) induced at the terminal end of the primary sensory Center (DRRs) causes hyperalgesia and abnormal pain.

【作者单位】: 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247) 兵团博士基金项目(2010JC16) 兵团医药科技攻关计划(2012BA021)
【分类号】:R741
【正文快照】: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指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所直接引起的疼痛,NP的发病率较高,在普通人群的发生率约为7%,对个体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NP的发病机制复杂、病理过程繁多、临床表现多变,且可累及神经系统各部位。为揭示NP的发生机制,在疼痛和镇痛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欣,徐建国;神经病理性疼痛病因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年05期

2 王景阳;;加深了解神经病理性疼痛[J];疼痛;2004年Z1期

3 张殟,李兴福;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及治疗研究现状[J];甘肃科技;2005年04期

4 毛鹏;薛富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和治疗进展[J];实用疼痛学杂志;2006年02期

5 闫洪彦;王波;王艳姝;田亚萍;虞雪融;黄宇光;;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型的表达变化[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李琦;曾炳芳;王金武;;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7 贺奇志;郝吉生;周黎明;邹定全;蔡璐;;地震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和治疗[J];人民军医;2009年04期

8 郑卫红;杨红卫;;化疗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J];肿瘤防治研究;2010年09期

9 ;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进展专栏[J];中国新药杂志;2010年22期

10 ;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进展专栏[J];中国新药杂志;2010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彬;杨晓秋;刘小男;;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抑郁焦虑与疼痛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2 刘敬响;周成华;武玉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A];全国第一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暨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陈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4 徐建国;;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靶点和药物[A];200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C];2006年

5 丁震宇;杜成;谢晓冬;;癌症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新进展[A];第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C];2011年

6 周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进展[A];宁夏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首届疼痛诊疗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7 姚永兴;;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新靶点研究进展[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姚永兴;;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新靶点研究进展[A];第三届浙江省疼痛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10年

9 宋学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机制和治疗新靶点[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10 于生元;;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卫红;神经病理性疼痛:困扰医患双方的临床难题[N];健康报;2010年

2 记者 朱国旺;神经病理性疼痛尚缺有效治疗手段[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记者 王丹;新版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共识发布[N];健康报;2013年

4 采访整理 本报记者 齐芳;“帮病人缓解疼痛”[N];光明日报;2010年

5 记者 刘欣茹;200家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心将建[N];健康报;2012年

6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 陈琳 黄红云 左焕琮;神经痛可采用修复治疗[N];健康报;2011年

7 王迪;神经痛药物市场有利可图[N];医药经济报;2005年

8 吴志;顽固性疼痛治疗新理念[N];大众卫生报;2007年

9 记者 林世才 张清ng 通讯员 陈鹏辉;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可手术治疗[N];健康报;2014年

10 董国平;好定位助临床推广“三级跳”[N];医药经济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婷;钾通道KCNQ2/3/5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疼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林培容;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过程中嘌呤受体作用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3 思永玉;免疫抑制剂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防治作用的有效性探讨[D];四川大学;2006年

4 孙涛;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调制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徐红萌;乳铁蛋白和附子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6 王波;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大麻素Ⅱ型受体介导的抗伤害作用及受体表达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7 王英伟;神经病理性疼痛中钠通道β亚基的可塑性和功能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8 金小高;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多样性的鉴定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钟敏;已酮可可碱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10 孙雅洁;水通道4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冷冬梅;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调查[D];四川大学;2007年

2 魏博;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调查[D];浙江大学;2012年

3 王鹏磊;选择性COX-2抑制剂替泊沙林在大鼠脊髓胶质细胞激活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D];郑州大学;2015年

4 金建萍;川芎嗪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GAP-43mRNA表达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5 王志桐;2型囊泡谷氨酸转运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6 刘瑞杰;糖皮质激素受体与脊髓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7 许雅琼;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氧化苦参碱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8 李润芝;中文版DN4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的制定与评估[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9 马艳;元胡止痛方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效评价及分子机理探索[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10 周功锐;脊髓星形胶质细胞Pannexin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65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365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0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