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应用原则
本文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卒中 急性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出处:《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目前,卒中仍是世界各国的主要致残性和致死性疾病之一~([1]),我国的卒中防治形势尤为严峻。《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6》指出,2011年我国40岁以上人群卒中标化患病率为1.8%,2014年增加至2.1%,每年新增脑血管病患者约270万人,卒中已成为国民第1位死亡病因。卒中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其治疗仍是一个医学难题。除特异性的血管再通治疗外,对适宜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尽
[Abstract]:At present, one of the world's major stroke is disabling and fatal disease ~ ([1]), Chinese strok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ituation is particularly grim. China stroke prevention 2016> report pointed out that in 2011 China's population above 40 years old died the prevalence rate was 1.8%, increased to 2.1% in 2014, an annual increase of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bout 2 million 700 thousand people, the national stroke has become the first death cause. Strok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s extremely high, the treatment is still a difficult medical problem. In addition to the specificity of revascularization treatment, suitable for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s soon as possible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01287、81325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81620108011)
【分类号】:R743.3
【正文快照】: 作者单位: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吴川杰、宋海庆、王玉平),神经外科(吉训明)目前,卒中仍是世界各国的主要致残性和致死性疾病之一[1],我国的卒中防治形势尤为严峻。《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6》指出,2011年我国40岁以上人群卒中标化患病率为1.8%,2014年增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霞;李万英;;双联抗血小板治疗TIA的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年22期
2 白雁明;李琳;胡淑丽;朱晓波;;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16期
3 吴海磊;人群中缺血性卒中亚型发病率和危险因素的研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年06期
4 韦英秀;缺血性卒中后3个月抗栓和抗高血压治疗[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年05期
5 刘鸣;研究硕果累累 临床有证可循——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大有可为[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年05期
6 张仁良,刘新峰;2002年缺血性卒中研究和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年03期
7 袁恩庆,王馥;如何预防缺血性卒中[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年05期
8 曲东锋;消极情绪可触发缺血性卒中[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年12期
9 文诗广;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5期
10 国红;缺血性卒中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森;吴波;孔繁一;郝子龙;陶文丹;王德任;刘鸣;;缺血性卒中伴房颤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莹;周成业;刘朋;王云凤;;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远期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久伟;邹丽萍;;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10年后追踪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4 王为珍;祝茗;郑茜;赵永波;;弥散加权和灌注加权在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朱见文;何俊瑛;高玉林;李震中;;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与进展型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许予明;;缺血性卒中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A];河南省卫生部脑卒中及高危人群内科诊治技术培训班暨国际级继续教育培训班《脑卒中诊断与防治新进展》资料汇编[C];2012年
7 王翠兰;苗萌;;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8 刘朋;周成业;张莹;王云凤;;缺血性卒中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影响因素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江静雯;刘建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结合蛋白与缺血性卒中[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周盛年;;解读《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组[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匡远深 通讯员 赵晶晶;左心房异常可引发缺血性卒中[N];健康报;2013年
2 记者 王丹;缺血性卒中治疗定下“双20”目标[N];健康报;2012年
3 陈小芦;走近针灸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时间窗”[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马爱平;中匈合作研究缺血性卒中药物[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林绍鹏;血清尿酸和GLUT-9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2 魏海萍;cPKCγ通过Akt-mTOR通路调制神经元自噬减轻缺血性卒中鼠脑损伤[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3 唐小平;综合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风险[D];南昌大学;2016年
4 马永盛;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基因R92H和V279F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易感性及其亚型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5 孔德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抑制多种细胞死亡方式保护体外脑缺血模型的神经元[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6 谈颂;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影响及预测因素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文;脑心通胶囊对CYP2C19*2、*3型缺血性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卒中复发的预防作用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王文娟;缺血性卒中患者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吕琦;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杨有仙;后循环首次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5 周全;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分布及短期预后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6 高涛;血压对缺血性卒中脑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7 吕慧慧;CYP2C19基因多态性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观察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8 杨恋;转录因子EGR1对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9 臧雪风;HDAC在缺血性卒中大脑皮层的表达及其选择性抑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10 张文静;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合并房颤的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59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459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