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头孢曲松钠减轻水通道蛋白4抗体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毒性作用

发布时间:2018-02-13 12:20

  本文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水通道蛋白 头孢曲松 谷氨酸 谷氨酸转运体 星形胶质细胞 出处:《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在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以及机制。方法常规体外培养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将培养的细胞分为4组,分别加入健康人血清(对照组)、AQP4抗体阳性患者血清、头孢曲松钠+AQP4抗体阳性血清以及单纯头孢曲松钠。细胞培养24h后采用免疫组织化荧光染色观察不同组星形胶质细胞数目的变化,采用比色法测定上清液谷氨酸浓度以及免疫印迹分析谷氨酸转运体-1(GL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和对照组比较,AQP4抗体阳性血清组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和谷氨酸转运体-1(GLT-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上清液谷氨酸浓度明显增高(均P0.01),而单纯头孢曲松钠组仅显著增加GLT-1蛋白表达(P0.01),并不影响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和谷氨酸水平(P0.05);和AQP4抗体阳性组比较,头孢曲松钠+AQP4抗体阳性血清组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和GLT-1蛋白表达增加,上清液谷氨酸浓度明显下降(P0.01)。结论头孢曲松钠可能通过上调星形胶质细胞GLT-1表达、减少细胞外液谷氨酸水平发挥减轻AQP4抗体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毒性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ceftriaxone sodium in astrocyte injury induced by aquaporin 4 (AQP4) antibody. Methods Neonatal SD rat cerebral cortex cells were cultured in vitro and divided into 4 groups. They were added to the serum of healthy peop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positive for AQP4 antibody), Ceftriaxone sodium AQP4 antibody positive serum and ceftriaxone sodium were cultured for 24 hours. The concentration of glutamate in supernatant was determined by colorimetric method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glutamate transporter-1 (GLT-1) protein was analyz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 the number of astrocytes and glutamate transporter-1 GLT-1) egg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ontrol group. White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concentration of glutamate in supernata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eftriaxone sodium group (P 0.01), but only in ceftriaxone sodium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GLT-1 protei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number of astrocytes and the level of glutamate were not affected, compared with AQP4 antibody positive group. In ceftriaxone sodium AQP4 antibody positive serum group, the number of astrocyt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GLT-1 protein increased,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glutamate in supernatan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1). Conclusion Ceftriaxone sodium may up-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GLT-1 in astrocytes. Reducing the level of glutamate in extracellular fluid may reduce the toxicity of AQP4 antibody to cultured rat cortical astrocytes in vitro.
【作者单位】: 邯郸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分类号】:R744.52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翁锐;膳食味精对普通雌鼠、哺乳母鼠及其子代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2 李义沙;头孢曲松钠减轻水通道蛋白4抗体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毒性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思茹;肖波;;星形胶质细胞调控癫痫发作研究的新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1年04期

2 荆丽丽;吴淑华;;氯喹抑制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年10期

3 于国平,朱克,梁显胤,田东华,周湘军;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反应[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年02期

4 任雪萍;星形胶质细胞对脑损伤修复的影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王本国,苏涛,廖卫平;星形胶质细胞间钙波的信号传导及作用[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4年05期

6 付学军,褚晓凡,亓传洁;胀亡 持续性局灶脑缺血星形胶质细胞的死亡方式[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年10期

7 林江凯;蔡文琴;;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中波形蛋白的作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年12期

8 赵翠萍;张成;;星形胶质细胞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6年03期

9 于挺敏;毛西京;;星形胶质细胞与雌激素的脑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42期

10 杨晓霞;邹晓毅;;星形胶质细胞微丝表达与细胞缝隙连接的关系及其在癫痫发病中的意义[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俊;李康生;;柯萨奇病毒感染星形胶质细胞及细胞因子变化研究[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鲍欢;徐晓云;顾晓波;徐霞红;胡晖;;缺氧后水通道蛋白4在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曹荣;饶志仁;;低渗刺激后缝隙连接蛋白在培养的大鼠下丘脑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表达变化[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邓方;冯加纯;饶明俐;;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再复氧损伤中缝隙连接功能变化规律及机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武明明;孙晓川;殷成;周帅;吴海涛;;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兴奋性氨基酸变化的实验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王萍;王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研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邓方;冯加纯;饶明俐;;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缺氧/再复氧损伤中缝隙连接功能变化的规律及机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孙圣刚;周敬华;;凝血酶对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水孔蛋白-4表达的影响[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钱掩映;郑荣远;杨慧民;李佳;王新施;陈艳艳;;咪唑啉药物对脂多糖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与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朱振国;郑荣远;李剑敏;韩钊;王新施;陈艳艳;;咪唑克生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干预作用的研究[A];200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刘霞;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在实验室培育成功[N];科技日报;2011年

2 记者 胡德荣;星形胶质细胞由“天使”变“魔鬼”原因找到[N];健康报;2012年

3 吴一福;黄芪可调节星形胶质细胞“时间模式”[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记者 班玮;德国脑细胞再生研究取得新进展[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学忠;星形胶质细胞在脂多糖诱导的多巴胺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8年

2 曹旭;1,,5-二咖啡酰奎宁酸预处理对星形胶质细胞脑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黄晓佳;5-脂氧酶和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在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缺氧缺糖损伤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7年

4 王萍;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徐光锦;大鼠海马脑片星形胶质细胞线性膜电导及细胞间电偶联特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李昕华;缺血预处理星形胶质细胞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张皓云;星形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神经元铁代谢紊乱中的调节作用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8 孟宪栋;颞叶癫痫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大麻素Ⅰ型受体的表达及功能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9 邓方;局灶性缺血性脑卒中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体外体内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李忠玉;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免疫—内分泌因素与癫痫发病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佳;星形胶质细胞参与脂多糖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的作用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2 杨晓霞;星形胶质细胞微丝表达与细胞缝隙连接的关系及其在癫痫发病中的意义[D];四川大学;2005年

3 秦爱萍;自噬/溶酶体途径在缺血缺氧性星形胶质细胞损伤中的激活及在其细胞死亡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8年

4 周欣;缺氧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共培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D];泰山医学院;2007年

5 袁彬;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D];新乡医学院;2007年

6 韩威;体外缺氧/复氧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及参麦注射液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徐敏;CathepsinB-Caspase信号通路参与脑缺血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死亡[D];苏州大学;2012年

8 朱云霞;衰老1型星形胶质细胞自噬与凋亡活性变化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王继先;ephrinA3在脂多糖处理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中的表达及其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秦宣锋;星形胶质细胞在成年小鼠脑血管新生过程中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08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508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1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