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后循环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动脉粥样硬化 同型半胱氨酸 出处:《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及其发病机制。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30例后循环TIA患者作为病例组;34例非后循环TIA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临床资料及多导睡眠检测结果。回顾性分析不同程度OSAHS在两组中的分布特点。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后循环TIA与其危险因素及OSAHS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OSAHS与后循环TIA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OSAHS患者例数为24例,对照组为1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重度OSAHS例数11例,对照组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SAHS与后循环TIA之间有相关性。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BMI、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吸烟为后循环TIA的独立危险因素;而OSAHS不是后循环TIA的独立危险因素。OSAHS与吸烟、高血压、BMI和Hcy等危险因素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OSAHS是后循环TIA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不是独立危险因素。OSAHS通过与吸烟、高血压、BMI和同型半胱氨酸等危险因素相互作用,促进后循环TIA的发病。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 and posterior circulation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and its pathogenesis. The patients with non-posterior circulation TIA were used as control group. The basic clinical data and polysomnography were collected from all the subjects. The distribution of OSAHS in two groups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OSAHS in the two group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osterior circulation TIA and its risk factors and OSAHS; Spearma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SAHS and risk factors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TIA. Results there were 24 cases of OSAHS in the case group and 1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11 cases of severe OSAHS in the case group and 2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severe OSAHS and posterior circulation TIA. Diabetes,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triglyceride (OSAHS), homocysteine (Hcyl) and smoking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hind cycle TIA. OSAHS is not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posterior circulation TIA.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OSAHS and smoking, hypertension and Hcy. Conclusion OSAHS is one of the risk factors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TIA, but it is not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homocysteine and other risk factors interact to promote the incidence of posterior circulation TIA.
【作者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分类号】:R743.31;R7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后循环缺血[J];中国乡村医药;2007年02期
2 刘茜;;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76例[J];中医学报;2010年02期
3 路文军;;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104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27期
4 赵海涛;;323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21期
5 杨佳;陈勇;;纳络酮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06期
6 陈玉堂;;正天丸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年27期
7 李正军;蒋士杰;姚俊;龚家明;;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后循环缺血诊断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年23期
8 姜伟;赵晓峰;孟智宏;;后循环缺血的名称演变及治疗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3年06期
9 苏克江,王桂敏;后循环缺血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年03期
10 鞠奕;王桂红;王拥军;;后循环缺血性事件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翁秋燕;胡兴越;;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王维治;;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解读[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次血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罗翌;;眩晕与后循环缺血[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孟繁华;孙博谦;;影响后循环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刘广西;张伯兴;刘书珍;;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50例疗效观察[A];庆祝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粹2011[C];2011年
6 王庆松;向阳;王俊;;后循环缺血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张莉莉;李敬诚;谢鹏;王景周;;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管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蔡峥;王菲;;丹蒌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素珍;吴子明;陈艾婷;冀飞;刘兴健;杨伟炎;韩东一;;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与偏头痛性眩晕的鉴别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10 董万利;马先军;邵凤杨;;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血管形态和代偿侧支循环的DSA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云涛;专家呼吁对后循环缺血加强认识[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何世桢;耳聋耳鸣查查脑血管[N];健康时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超;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于振江;椎动脉优势与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杨倩;应用经颅多普勒流速和搏动指数诊断后循环缺血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4 张晶晶;椎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与后循环缺血的关系[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5 张艳;视频头脉冲试验在鉴别前庭性偏头痛与后循环缺血导致眩晕中的应用[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6 杨晓敏;后循环缺血中的单侧椎动脉优势现象[D];吉林大学;2016年
7 陶晓雪;椎—基底动脉变异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研究[D];承德医学院;2016年
8 马李强;益气活血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吴斌;后循环缺血疾病责任血管与病灶的关系、临床亚型分类及预后的判断[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10 韩晓云;血管及血流动力学异常与后循环缺血的研究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10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1510657.html